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画榆林
11月7日,在日本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审议中,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宣称,“台湾地区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日本会武力介入台海问题。
![]()
前言
2025年11月的东北亚局势,因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陷入新一轮紧张。这位以强硬立场著称的日本领导人,在国会公开宣称“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暗示可能动用集体自卫权介入台海冲突。
此言一出,不仅引发中国强烈反应,更让原本微妙的地区安全格局骤然升级。在这场牵动多方的博弈中,俄罗斯的果断出手成为关键变量——克里姆林宫通过强化南千岛群岛主权主张,向日本释放出清晰的战略信号:任何在台海方向的冒险举动,都将面临北方战线的反制压力。
![]()
日本挑衅引发连锁反应
高市早苗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自2025年4月日本众议院选举后,自民党内部右翼势力抬头,推动政府在安全政策上采取更激进姿态。
其核心逻辑是将台湾问题与日本国家安全直接挂钩,试图通过渲染“存亡危机”为军事松绑寻找借口。这种策略与美国“印太战略”形成呼应,但忽视了地区国家的核心关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指出,日本此举严重违反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将台湾问题视为“可交易筹码”是极其危险的误判。
![]()
中国国防部同步发布黄海实弹演习通告,东部战区出动包括055型驱逐舰在内的多型舰艇,在台湾海峡北部划设禁航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演习首次融入火箭军常规导弹部队,模拟对海上移动目标的精确打击,展示出联合作战体系的成熟度。
日本国内对此反应分化。长崎核爆资料馆更新展陈计划引发的争议颇具象征意义——当该馆拟将“南京大屠杀”改为“南京事件”时,遭致包括核爆受害者团体在内的广泛批评。这种历史认知的扭曲,与政治层面的冒险主义形成互文,暴露出日本社会在战后责任认知上的深层裂痕。
![]()
俄罗斯的“千岛杠杆”
就在中日矛盾升级之际,俄罗斯选择在北方四岛(日本称南千岛群岛)问题上发力。克里姆林宫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11月15日记者会上重申:“齿舞群岛、色丹岛、国后岛和择捉岛是俄罗斯联邦不可分割的领土。”
这一表述较以往更为强硬,同时宣布将32名日本政商界人士列入永久禁入名单,包括三菱商事、丸红株式会社等企业的高管。
俄罗斯的行动具有精准的战略针对性。南千岛群岛地处鄂霍次克海与太平洋交汇处,控制着宗谷海峡和根室海峡两大要冲。
![]()
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近期在该区域活动频次显著提升,11月10日更被日本防卫省确认有基洛级潜艇突破津轻海峡进入日本海。
这种“南北联动”的军事部署,迫使日本自卫队不得不分散应对资源——既要加强西南诸岛的反导阵地,又需在北海道部署更多岸舰导弹系统。
经济层面的施压同样致命。俄罗斯宣布暂停与日本的和平条约谈判后,立即终止了南千岛群岛联合渔业协议。这对于日本北海道渔业协会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每年价值约2.3亿美元的秋刀鱼、鳕鱼捕捞权瞬间蒸发。
![]()
更令东京焦虑的是,俄罗斯与朝鲜在图们江流域的合作出现升温迹象,若朝鲜允许俄军使用罗津港作为后勤节点,将直接威胁日本海航线安全。
中俄战略协作的深层逻辑
中俄在东北亚的联动并非临时起意。2024年5月签署的《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明确提及“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反对任何国家破坏地区战略平衡”。此次在台海与南千岛群岛问题上的协同行动,正是对这一共识的实践诠释。
从军事技术层面观察,中俄已建立起高效的情报共享机制。日本防卫省统计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俄轰炸机联合巡航次数同比增加60%,且多次进入日本防空识别区。
![]()
这种常态化威慑迫使日本航空自卫队战机起降架次创历史新高,导致机体疲劳度超标,多架F-15J被迫提前退役。
经济领域的相互支撑更为关键。尽管日本跟随美国对华实施部分技术出口管制,但中俄在能源、农业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
2025年第三季度,俄罗斯对华天然气供应量同比增长28%,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建设提速;中国则扩大从俄罗斯进口小麦规模,缓解日本粮食禁运带来的压力。这种互补性使得两国在应对外部压力时更具韧性。
![]()
地区国家的多元应对
面对中俄的联合制衡,日本国内开始出现理性声音。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朝日新闻》撰文警告:“将国家命运绑上美国战车,可能重蹈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的覆辙。”
他呼吁通过“东亚共同体”框架化解矛盾,而非加剧对抗。这种观点在商界获得一定共鸣——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调查显示,63%的会员企业担忧台海危机将导致供应链中断,其中电子、汽车行业受冲击最大。
东南亚国家的立场同样微妙。印尼《雅加达邮报》评论指出:“地区国家不愿在中美博弈中选边站,但日本试图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将破坏东盟构建的‘中心地位’。”
![]()
这种担忧在2025年11月举行的东盟防长扩大会上体现明显——当日本提议加强“海上安全合作”时,仅菲律宾、越南表示附和,多数国家选择保持沉默。
回望历史,中日间的战略博弈早有伏笔。从1895年《马关条约》强迫中国割让台湾,到1945年《波茨坦公告》重申台湾归属,这片岛屿始终是检验地区力量对比的试金石。
而俄罗斯与日本的领土争端,则可追溯至1855年的《日俄和亲通好条约》。两条看似平行的历史线索,在21世纪的今天因大国博弈产生交集。
![]()
结语
当前局势的发展存在多种可能性。若日本继续推进军事冒险,可能触发中俄更严厉的反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在南千岛群岛部署中程导弹系统、扩大对朝军事技术合作、推动人民币与卢布在东北亚结算体系中的占比提升。
反之,若东京选择回归理性,通过对话管控分歧,则可能为改善中日关系创造契机——毕竟,两国2024年贸易额仍高达3083亿美元,经济依存度难以轻易割裂。
![]()
参考信源
环球网《中方:日本任何形式军事干预都将被视为侵略,中方必将痛击》
观察者网《俄罗斯宣布终止与日本和平条约谈判,强化南千岛群岛军事部署》
澎湃新闻《中国发布赴日旅行警示,日本旅游业遭遇寒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