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举行(省民政厅专场)

0
分享至

11月19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五场新闻发布会,省民政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杨建军: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继续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本场是第五场——省民政厅专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建红为大家介绍“十四五”时期全省民政事业发展成就,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正厅长级)曾庆勇党组成员、副厅长琚李梅

首先,请李建红厅长作介绍。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建红: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对山西民政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十四五”期间,全省民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较好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有效增进了民生福祉。下面,我从4个方面作介绍。

一、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有效

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建立各类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15.2%和33.1%,集中养育和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增长40.7%和40.5%,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增长64%和118%,动态保障低保和特困人员106.4万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18万人,累计实施临时救助94.4万人次,惠及残疾人76.71万人,是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生动体现和鲜活印证。救助范围更宽,服务方式更活。社会救助对象从低保、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延伸,救助方式从单一的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转变;困境儿童保障从孤儿向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和流动儿童拓展;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从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扩大到三级、四级精神和智力残疾人。求助更方便,帮扶更及时。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全省乡镇(街道)均实现救助业务“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开通救助热线129条,上线“晋心救”小程序,救助更便捷、响应更及时、服务更暖心。

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迈出新步伐

在养老服务方面:在全国率先出台针对社区居家养老的省级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连续6年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全省现有养老机构1291家、日间照料设施9721个,较2020年分别增加29%和22%,建设老年助餐点4477个,“家门口”的养老服务更加可感可及。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6.92万户,80岁以上高龄津贴实现普惠性发放,基本养老服务更加均衡。在老龄工作方面:完成全省老龄工作机构改革。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宣传教育,开展新时代“三晋银龄行动”,老年人社会参与更加积极,老年人权益保障更加有力。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消费补贴“晋孝焕新”行动,举办老龄产业博览会,促进银发消费,助力发展“银发经济”。

三、专项社会事务服务持续优化

喜事办理更便捷。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累计办理跨区域婚姻登记7.16万对。结婚登记、户口迁移、生育登记实现一次联办,婚姻家庭辅导室、结婚登记颁证厅实现县级全覆盖,多地积极打造“公园式”登记机关和婚俗文化展厅,12个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婚俗改革,文明婚俗逐步深入人心。殡葬服务更惠民。着力强化殡葬公益属性,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惠民殡葬政策实现全民普惠,群众治丧负担有效减轻。地名服务更有力。39万条地名录入国家地名信息库,3500余条重要历史地名纳入保护范围。制播《人说山西好地名》系列专题片,地名文化引发广泛共鸣,成为“看山西的新窗口、游山西的新角度”。全面推进“乡村著名行动”,新命名乡村地名6.6万条,采集乡村地名和兴趣点4万余条,有效服务群众出行、快递进村和乡村振兴。现在,出租车、网约车、快递物流等都需要导航,没有准确的地名标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些新场景、新业态都难以实现。导航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得益于规范地名的支撑。

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社会组织更有活力。新增登记社会组织5116家,全省1.96万家社会组织活跃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公益慈善等领域,累计投入资金37亿元,发布就业岗位2.2万个,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减轻企业负担1.2亿余元,成为助力转型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公益慈善氛围更加浓厚。全省登记认定慈善组织271家,较2020年增长46.49%。“十四五”期间,公益慈善捐赠总额突破51亿元,筹集彩票公益金44.02亿元,在扶贫济困、救孤助残、养老育幼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望“十五五”,我们将牢记领袖殷殷嘱托,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贡献民政力量。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杨建军:

感谢李建红厅长的介绍。

接下来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重要国家战略。请介绍一下当前山西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正厅长级)曾庆勇: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省老年人口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末,全省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达到778.99万人,较2020年末增加118.49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由18.92%上升至22.61%;65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达到541.84万人,较2020年末增加91.5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由12.90%提高至15.72%,我省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比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口老龄化是长期的基本国情省情,这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近年来,全省民政系统扎实履职尽责,老年人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老年友好的社会环境加快形成。

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方面,我们以新时代“三晋银龄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老年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截至目前,全省已组建三晋银龄志愿服务队伍261支,新发展老年志愿者3604名,开展志愿活动1068场,登记注册的老年志愿者总数达44万人,鼓励引导广大老年人在“老有所为”中实现“老有所乐”,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山西“银发力量”。

在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方面,持续完善部门协同机制,推动建立覆盖风险预警、纠纷排查、化解处置全链条的工作闭环。扎实开展“法律服务助老护老”行动,全面提升老年人司法服务与保障水平。以养老服务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加大对消费、旅游、教育、金融等领域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涉老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维护广大老年人合法权益。

在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方面,我省共87个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2个集体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48名个人被评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敬老月”活动。为助力我省银发经济发展,今年还组织实施了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消费补贴“晋孝焕新”行动,对消费者购买符合条件的居家适老化产品给予30%的补贴,最高可享受1.8万元。目前该行动已在线上线下全面铺开,有效激发了银发消费潜力。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融媒体中心记者: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除刚才提到的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等情况外,我想了解一下,“十四五”期间,我省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正厅长级)曾庆勇: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确实如您所指,居家或者在社区等熟悉的环境里享受养老服务,是许多老年人养老的一个重要选择。

“十四五”时期,我省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逐步完善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市场运营为支撑、专业服务为保证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在政策支撑方面,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省人大审议通过《山西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省级层面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老年助餐服务、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政策文件,制定了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指南、社区居家养老生活照料和健康护理规范等地方标准。

在服务网络方面,从2020年起,省政府投入7.01亿元,连续6年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民生实事,共建成标准化嵌入式社区养老设施290个,推动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50个,提档升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100个,切实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同时,稳步推进老年助餐工程,太原社区食堂、大同平城区智慧助餐、临汾翼城农村食堂、吕梁中阳千万养怡助餐等取得积极成效,受到老年人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

在基本服务方面,出台《山西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涵盖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养老保险和健康管理等5大类共20项基本养老服务,养老服务由兜底型向普惠型转变。全省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实现普惠性发放,惠及84.62万高龄老年人。全省共完成适老化改造69226户,超额完成“十四五”改造任务。聚焦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探访关爱服务,并为60岁以上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发放每人每月100元护理补贴,基本养老服务底线更加坚实。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统筹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更好保障老有所养,让全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儿童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困境儿童更加需要党和政府的关注、关心和关爱。请详细介绍一下山西在“十四五”期间儿童福利保障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琚李梅:

谢谢您的提问。“十四五”以来,民政部门按照保障基本、优化服务、夯实基础的工作思路,健全完善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推动全省儿童福利事业实现新发展。

一是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逐年提高,目前集中养育的每人每月2110元(较“十三五”末增加了610元),散居的每人每月1405元(较“十三五”末增加了405元),牢牢兜住了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在全国率先出台鼓励国内家庭收养病残孤弃儿童的政策,促进30余名孩子回归家庭养育。全额资助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开展“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有效解决孤儿看病和康复问题。实施“福彩圆梦”“青山陪伴”等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累计资助4646人次,助力孩子们圆梦“大学”。

二是关爱服务持续深化。关爱服务对象从孤弃儿童、留守儿童扩展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内容从基本生活拓展到康复、医疗、教育、心理关爱等各个方面。实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系列行动,打造“晋心护童·关爱成长”“长相伴·致未来”等一批特色关爱服务品牌。开展流动儿童监测摸排,建立重点关爱对象台账,发布实施22项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基础清单。培育儿童福利领域社会组织148个,配备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1582名、村(社区)儿童主任20542名,成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的重要力量。

三是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推动出台政策文件23个,为儿童福利保障工作提供了强有力制度支撑。推进市级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推进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创新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成为困境儿童关爱保障的重要阵地。太原、临汾两个儿童福利院试点“开门办院”,在服务保障好院内集中养育儿童的同时,为社会上有需求的儿童提供服务。

我就介绍这些。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心、支持困境儿童关爱保障工作,共同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谢谢!



中新社记者:

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是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能。请问“十四五”以来,山西在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建红:

谢谢您的提问。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十四五”以来,我们重点加强了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一是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统筹用好基本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等政策,出台低保边缘家庭、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困难群体认定办法,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

二是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从2022年起,各县(市、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按当地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0%—40%和45%—55%确定。目前,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669元、555元,已有11个县(市、区)实现城乡低保标准相统一。

三是服务管理更加高效。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纵向贯通省、市、县、乡四级民政服务网络,横向联动10多个省直部门,归集低保、特困、就业、医疗、社保等18类4000余万条数据,实现低收入人口信息“一网汇聚、动态更新”,为精准识别、分类救助提供有力支撑;上线“晋心救”一站式救助服务小程序,集成救助申请、进度查询、政策宣传等功能,实现“掌上办”“指尖办”。

四是巩固衔接支撑有力。保持过渡期兜底保障政策稳定,持续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全省脱贫人口中有39.75万兜底保障对象,占比17.02%;防返贫监测对象中有10.68万兜底保障对象,占比44.1%,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下一步,我们将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谢谢!



山西日报记者:

我注意到,近年来各类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活跃在越来越多的社会领域。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在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大局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琚李梅:

感谢您的提问,也非常感谢您对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十四五”期间,我们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监管与服务并举”,持续深化改革,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服务管理更加高效。推行“零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和线上年报“零跑动”,省、市、县三级社会组织登记实现“一网通办”,让社会组织办事更快、更便捷。“十四五”期间,省级社会组织登记窗口累计接待办事群众6400余人次,解答咨询1.7万余人次,行政审批和备案事项高效办结。统一规范申请材料、表格表单、办事流程、章程文本等,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

二是发展环境更加有序。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综合监管、联合执法、资金管理等制度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名称、宗旨、业务范围、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审核把关,强化对社会组织内部治理、人员、资金、活动等日常监管。持续开展打击非法社会组织、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整治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等专项行动,累计取缔非法社会组织161家,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1846家,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为企业减负1.2亿元。

三是作用发挥更加充分。聚焦乡村振兴,推动社会组织通过产业帮扶、消费帮扶、结对帮扶等,向重点帮扶地区倾斜资源。围绕稳就业促民生,动员社会组织开发岗位2.2万余个,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着眼民生改善,引导社会组织面向“一老一小”等提供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服务。社会组织在服务中心大局中担当作为,协助政府、连接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不断彰显。谢谢!



新华网记者:

在基层走访时,了解到很多残疾人都享受到了“残疾人两项补贴”。请问现在山西的补贴标准是多少?后续还会提高吗?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建红:

感谢记者的提问。“残疾人两项补贴”分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截至今年10月底,我省共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26.93万人,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44.27万人,三级、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5.51万人。2025年补贴标准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2元/人/月,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09元/人/月,三级、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护理补贴54.5元/人/月。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福利保障工作,近期已研究部署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工作。下一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将由全省农村低保平均标准的15%和20%,同步提高至22%。经测算,2026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将达到122元/人/月,三级、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将达到61元/人/月。以上政策,将从2026年1月开始实施。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杨建军:

非常感谢省民政厅各位发布人的出席,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山西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锦绣太原 incentive-icons
锦绣太原
太原市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
76662文章数 757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