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种植黄精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型路径。它充分利用森林荫蔽条件,减少人工投入,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以下结合案例探讨其独特优势。
![]()
资源利用与生态效益
黄精天生喜阴,林下环境能自然满足其遮光需求。贵州、湖南等地推广的阔叶林下种植模式,无需搭建遮阳网,直接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黄精根系浅,不与林木争肥,反而通过落叶腐化增肥土壤,形成良性循环。新化县在大熊山建立1.6万亩野生黄精保护区,实现资源保护与利用平衡。这种模式尤其适合坡度25°以下的山地,既能保持水土,又能激活林地经济价值。
技术要点与规范化管理
成功的关键在于精细化管理。种植前需清理杂草,深翻土壤并施足底肥(如腐熟农家肥),按30×30厘米行距挖穴定植。生长期需定期除草,苗高50厘米时追施复合肥,并控制林间透光度在30%-40%。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如冬季清园减少病源,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为农户提供标准化技术指导,显著提升产量品质。
合作模式与农户参与
“企业+合作社+农户”成为主流。企业提供种苗、技术并保底回收,合作社组织土地流转与培训,农户通过租金、薪金、种植收益三重增收。这种模式有效化解了小农户面对的技术和市场风险。
长期效益与产业融合
林下黄精品质接近野生,市场溢价显著。新化“多花黄精”因多糖含量高,成为地理标志产品。此外,产业与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如新晃建设黄精文化园、开发研学旅游,延伸价值链。未来,随着碳汇交易、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林下经济有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持,进一步释放生态红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