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水运网)
转自:中国水运网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23个低空交通运输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涉及低空物流配送、低空交通运输生产作业、低空应急救援等领域,旨在推动低空交通运输应用场景创新发展。
在低空物流配送方面,无人机低空物流凭借灵活、高效的优势,在海岛、山区等场景率先突破,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山东青岛在著名景区灵山岛开通北方首条海岛低空物流常态化运营航线,采用长距离、长航时物流无人机,实现全天候物资配送。海南陆续开通4条跨琼州海峡物流航线,将原本需要5个小时的运输时间缩短至不足1个小时,大幅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在低空交通运输生产作业方面,无人机与传统执法船艇、执法车辆相结合,构建起立体巡查巡检网络,助力交通管理更“智慧”。广西平陆运河工程在护岸混凝土施工阶段运用无人机进行精度快速自检,累计规避返工21次,关键节点验收合格率提升至98%,工期较原计划提前15天交付。天津海事局建立“陆海空天”污染立体监测体系,可自动识别海面溢油、船舶并靠、渔船、游艇等6类污染场景,准确率达75%以上,最大限度减少海洋污染。上海海事局开展无人直升机全天候邮轮护航,有效护航半径30公里,最大平飞速度为巡逻艇3倍,抗风等级高达8级,显著提升了邮轮护航效果,2025年已成功保障18艘次邮轮进出口。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激增,海南海事局利用无人机开展集装箱绑扎系固核查作业,可在2小时内完成全泊位集装箱船100%覆盖核查,效率提升80%。长江航道局将无人机技术广泛应用于重点河段航道巡查、航道岸域测量建模、航道应急救助等场景,探索通过无人机进行航标清洁和航标灯更换,巡查频次由每月2次提升至每周3次,单次巡查时间由传统模式的3小时缩短至20分钟,进一步提升了航道通航安全保障能力。河北曹妃甸港集团通过轻小型无人机对大面积堆场实现高效巡测,截至2025年8月,累计完成飞行任务2600余架次,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250万元,节省人力成本70余万元,显著提升散货堆场的管理精度与运营效率。
在低空应急救援领域,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在太湖水上构建“无人机+热成像”水上搜救创新模式,使搜救范围扩大到周边浅滩水域、通信信号较弱区域,并实现半小时到达周围30公里水域,大大提高了搜救质效。浙江海事局建立“低空+海事”协同应急体系,采用多架次无人机“轮替飞行”模式,在船舶碰撞、船舶火灾、环境污染等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助力实现全点位勘查、全天候监测、精准式指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