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到一个月前,美国财政部长、同时也是中美经贸谈判美方牵头人的贝森特,还在各种场合以一种颇为强硬的语调评价中美关系,甚至不乏“中国不可信赖”之类的论调。
然而,短短几周后,同样是这位贝森特财长,其公开表态却发生了近乎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他语气强烈地表示,“美国必须相信中国会信守约定”。
![]()
贝森特还非常明确地设定了一个时间表:希望在感恩节前,也就是大约10天内,与中国就稀土供应这一关键议题达成最终协议。
10天,对于复杂的国际经贸谈判而言,堪称弹指一瞬。
贝森特提出如此紧迫的时限,意味着美方内部评估认为,双方此前在工作层级上的密切沟通已经扫清了主要障碍,协议的达成几乎“只差临门一脚”。
![]()
这种“限期达成”的姿态,一方面显示了美方的急切需求,另一方面也像是在向中方,乃至向美国国内公众传递一个信号:解决此事,刻不容缓。
尽管美方设定了倒计时,但中国并未在压力下匆忙签字。
这种冷静,源于手中握有的实质性筹码。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中国占据着毋庸置疑的主导地位。
![]()
美国尽管拥有先进的科技和工业体系,但在稀土的开采、提炼和加工成高性能材料的关键环节上,短期内难以找到能够完全替代中国的稳定供应源。
这种结构性依赖,使得美方在谈判中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
贝森特部长从渲染“中国不可信”到疾呼“必须相信中国”,这一转变本身,或许就生动地说明了美国在稀土问题上“没有其他选择”的现实处境。
![]()
所谓的“后果自负”,在这种力量对比下,听起来更像是一种为掩盖自身焦虑而提高音量的外交辞令,其实际威慑效果可能相当有限。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正面临着2026年中期选举的压力,共和党渴望扩大优势,民主党则摩拳擦掌意图逆转颓势。
在这种国内政治极化加剧的背景下,任何重大的外交经贸协议都会被放在政治放大镜下检视。
![]()
特朗普本人已承认,由于美国在经贸领域“借题发挥”大半年却收获寥寥,与中国的正常农产品(尤其是大豆)贸易要等到明年春季才能恢复。
而这背后,是中国成功实施的大豆进口多元化战略。
中国以精准而高效的方式,迅速满足了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使得曾经依赖中国市场的美国农民在今年下半年只能“望洋兴叹”。
![]()
这一招,不仅是对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摩擦的有效反制,也向美方清晰地表明,中国在市场选择和贸易伙伴多元化方面拥有强大的行动力和韧性。
而农产品州的选票,是特朗普和共和党不敢轻视的政治基础。
休战期的未来
为何一份关于稀土的书面协议对特朗普政府如此重要?这远不止于保障关键原材料供应这么简单。
经过长时间的谈判与波折,美国政府需要向国内民众、特别是那些受到经贸争端冲击的产业和选民证明,他们的等待和损失是值得的,谈判并非“为谈而谈”,而是取得了切实成果。
![]()
这关乎政府的信誉和执政能力形象。
而书面协议能显著提高美方未来可能“出尔反尔”的政治成本。
如果白宫在签署协议后再次单方面撕毁,不仅会立刻招致中方早已准备好的反制措施,更会引发国内因经贸不确定性而怨声载道的选民,尤其是农业和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工业领域的强烈不满。
![]()
更重要的是,在政治高度对立的美国,这样的行为会被民主党牢牢抓住作为攻击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损害国家利益”的把柄,在中期选举的敏感时期,这无疑是送给政治对手的一颗重磅弹药。
因此,协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给美国政府自己套上了一个“紧箍咒”。
![]()
然而,中美之间近年来的经贸互动风波,其根源往往并非协议本身,而在于落实。
回顾过往,不少摩擦都可以被视为是由美方“借题发挥、没事找事儿”所引发。因此,即使协议在10天内达成,也仅仅是漫长旅程中的一个驿站,而非终点。
关键在于协议条款能否得到切实、持续的履行。
![]()
因此,贝森特部长与其不断地公开喊话,寄希望于“中国履行承诺”来安抚国内情绪,不如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与中方的务实沟通与协作中,共同落实已有的休战安排。
其实,美国过去并非没有动过针对中国的其他“歪心思”,但可能由于不确定中国是否准备了更多应对的后手而不敢轻举妄动。
贝森特曾声称“美国有很多手段报复中国”,这种说法在国内或许能起到一定的舆论效果,但在实际的战略博弈层面,中国显然不会接受这种单方面的威胁和讹诈。
![]()
一个基本的原则是,中国是否遵守协议,不能由美国单方面来定义和裁决,否则任何协议都将失去平等互利的基础,沦为不平等的条约。
因此,美国当前真正需要操心的,或许不完全是这10天内能否如愿签下协议。
一个更具长远眼光的议题是:在协议达成之后,如何有效地维护和延长中美的休战局面?如何最大限度地排除未来可能出现的意外干扰和破坏性行为?
![]()
达成协议只是打开了机会之窗,而要让它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需要双方,尤其是需要展现出更多稳定性和连续性的美方,相向而行。
特朗普政府不能抱有“达成协议就松一口气”,然后再次“惹是生非”的短视心态,否则,任何纸面上的协议都将失去其原本的意义,而中美经贸关系也可能再次陷入“谈判-达成-破坏-再谈判”的恶性循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