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飘着雪花,屋里却温暖如春。68岁的刘大爷,北方人,一到冬天就觉得自家有暖气真是“幸福”,可今年身体却越发不对劲。
总感觉嗓子干、头晕、皮肤还起了红疹,夜里睡觉鼻子总憋得慌。一开始刘大爷还以为是年纪大了,直到邻居张阿姨也出现一样的症状,俩人一商量,才觉得“是不是跟家里暖气有关系?”
![]()
刘大爷带着一肚子疑问跑到医院,医生的话让他大吃一惊:“你们这种情况,冬天在暖气房里特别常见,时间一长还容易引发一堆健康问题。”可暖气不是应该让人舒服、更健康吗?
到底暖气会“招来”哪些疾病,又有啥办法能防?这一切的答案,其实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尤其是很多人以为家里温度越高越好,事实上有个关键细节超六成人都忽视了。你家是否也“中招”,继续往下看你就知道答案。
北方冬天,80%及以上家庭选择“烧暖气”,一来提升居住舒适度,二来对老年人尤其友好。但中国疾控中心与北京协和医院近年来的统计显示,连续在暖气房逗留6小时以上的人,患呼吸道相关疾病的概率上升了约27%,皮肤干燥和脱屑的发生率则高达43.6%。
![]()
原因其实很直观。暖气让室内空气循环变慢,相对湿度下降,湿度低于40%时,皮肤屏障损伤、眼部干涩、嗓子干痒甚至“过敏性咳嗽”都可能“找上门”;长期不通风,还可能导致二氧化碳和PM2.5浓度超标,轻则头晕胸闷,重则诱发呼吸系统炎症。
更值得警惕的是,医学界将“暖气房综合征”列为现代气候环境下高发的亚健康现象。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长期生活于高温干燥、空气流通不良环境下,慢性气道炎症、哮喘发作风险会增加近45%。有数据显示,每年北方供暖季哮喘门诊量平均上升20-30%。
坚持在暖气屋里生活,2个月后,身体最常见的5种变化,尤其最后一种,很多中老年人都觉得“想不到”。
呼吸系统最先受累。暖气让空气持续干燥,鼻黏膜变得脆弱,易出现鼻塞、流鼻血,甚至诱发慢性鼻炎和咽喉炎。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分会数据显示,供暖季慢性咽喉炎患者增幅达31.2%。
![]()
皮肤干燥起皮,老年人更明显。皮肤自我修复能力下降,简单搔抓后常出现红斑、瘙痒,甚至湿疹样变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量,冬季相关皮肤病约比秋季多出38%。
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室内温度过高且湿度低,会让人入睡困难,夜间容易醒,早上头晕乏力。协和睡眠研究中心数据显示,长期在25℃以上暖气环境下夜间入睡时间延长约21%。
免疫屏障下降,反而更容易感冒。暖气房过度干燥,影响鼻腔纤毛运作,降低病原体防御力。中南大学一项调查显示,北方冬季老人感冒率比南方高出17.6%,其中主要集中在供暖期间。
心脑血管负担加重,血压血糖波动。环境干燥、夜间出汗多、水分流失,甚至影响血液循环。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统计,冬季暖气房中老年人血压异常波动发生率比非供暖季增加13%,糖尿病患者也更易血糖波动。
很多人以为保暖“越热越好”,其实科学用暖才是关键。权威专家总结出5个家庭用暖的关键细节,照做基本不用担心“暖气综合征”,尤其第3点最易被忽视。
室内温度别太高。建议把暖气温度控制在18-22℃,避免比外面高出10℃以上。
![]()
定时通风。每天至少2次(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每次10-20分钟,哪怕外面冷,也需要通风换气。
加湿很关键。建议使用加湿器或定期在暖气旁放一盆清水,让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之间。
要多喝水补充体液。配合饮食,冬季每天建议饮水量1500-1800ml,避免因干燥诱发慢性炎症。
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不要因为暖气舒服就久坐不动、昼夜颠倒,尤其是老人,更需要适度走动助循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