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你敢相信吗,印度酷暑季的室内温度竟会反超室外?
哈佛大学2024年起的追踪研究给出惊人结论:每晚6点到次日10点,印度多数家庭室内温度高于室外,让本想回家避暑的人陷入“无处可逃”的困境,这场持续升级的高温危机中,印度亿万女性沦为最脆弱的群体。
她们既要在50摄氏度的柏油路上劳作,又要忍受室内闷热煎熬,甚至为不耽误工作被迫憋尿,在双重高温绞杀下,她们为何只能在健康与生计间艰难抉择,这场比热浪更致命的“热应激”危机,到底藏着怎样的生存真相?
![]()
2024年是印度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当年4月,提前到来的猛烈热浪席卷部分地区,局部气温飙升至近49摄氏度,而3月至6月全国平均气温长期徘徊在40摄氏度左右。
更绝望的是“室内高温陷阱”:哈佛大学通过Fitbit手环和热传感器追踪发现,夜间室内持续高温会严重破坏睡眠,让白天饱受酷热的女性陷入“疲劳累积”循环。
纽约大学研究员露西·西尔斯2024年9月走访印度九家服装厂后证实,通风不良、机械散热和工人密集导致室内高温更甚,而全球时尚品牌对此普遍漠视。
![]()
印度超过90%的职业女性从事非正式工作,既无固定场所也缺乏劳动保障,45岁的蔬菜小贩坎塔本·基申·帕尔马尔在艾哈迈达巴德的柏油路上经营着地毯大小的摊位,从清晨到深夜被炙热天空与50摄氏度以上的路面夹击。
长期热应激让她健康恶化,三年前因严重脱水晕倒送医,如今仍受泌尿道感染、头晕等症状困扰,50岁的垃圾回收员汉萨本·维贾伊·阿希尔为避正午高温,曾尝试黎明前出门,却面临黑暗寻物难和流浪狗袭击的风险,过去五年每月都因脱水呕吐损失一周工作时间。
公共设施匮乏与收入压力,迫使这些女性憋尿或少喝水,帕尔马尔的摊位距最近厕所半英里远,为减少往返时间极少如厕,自雇妇女协会负责人里玛·纳纳瓦蒂透露,夏季高温让女性工作时间减半,收入最高锐减60%,一天工资缺口就可能导致全家断炊。
![]()
帕尔马尔月收入从15000卢比降至10000卢比,阿希尔运气好时一天仅挣200卢比(略高于2美元),收入锐减让她们不得不借高利贷,甚至无力支付电费,需要风扇时却遭遇断电。
高温环境下,脱水加合成纤维衣物滞留热量,让许多女性患上泌尿道感染,帕尔马尔只能靠坐矮木凳、穿棉质衣物缓解。
农村女性的处境同样艰难,在印度最热的比哈尔邦,过去四十年平均气温持续上升,西尔卡里亚村村民对夏季充满恐惧,60岁的拉利塔·德维表示,十年前起,村民照料庄稼时晕厥、头晕病例激增,地下水都变得滚烫。
![]()
由于男性多外出务工,农村女性独自承担耕作、养家重任,28岁的母亲米娜·库马里有四个孩子,炎热夜晚对着吊扇寻求清凉,却只得到循环的热空气。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印度新增就业岗位一半集中在农业领域,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农村女性承担的无偿家族劳作,她们在高温中劳作却无任何报酬。
面对危机,印度政府虽有行动却成效有限,气象局发布高温预警,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签发相关公告,部分城市采纳“高温行动计划”,艾哈迈达巴德2013年实施的屋顶刷白举措可降温5摄氏度,还被十多座城市效仿。
![]()
但这些措施多聚焦短期热浪,缺乏对长期热应激的关注,且多数地区未真正落实,与日本的高温劳动保护劳动法不同,印度尚未建立相关标准,制造商不愿投入改善通风条件。
更严重的是,热应激死亡数据被严重低估,印度公共卫生研究所负责人迪利普·马瓦兰卡直言,官方记录仅为冰山一角,许多慢性疾病致死未被统计。
解决危机需要系统性变革,农村发展信托基金等组织已在基层行动,指导农场工人用清水、糖、盐、柠檬和膨化米制作电解质饮料,建议将水瓶裹布藏于阴凉处降温,研究人员呼吁建立统一的高温相关死亡数据库,纳入城市热区精细数据。
![]()
2025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将适应气候变化、建设韧性社会列为核心议题,比尔·盖茨也调整立场,强调应优先改善受气候影响最严重人群的福祉,对印度而言,还需推广降温面料等创新技术,完善饮水点和厕所等公共设施,从根本上改善女性工作环境。
印度高温危机是气候变化、社会不平等与发展滞后的交织产物,亿万女性的憋尿上班、健康崩溃,背后是非正式劳动者的保障缺失,是城乡基础设施的薄弱,也是全球气候治理中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匮乏。
![]()
这场危机提醒我们,气候变化从来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而是关乎民生与公平的生存挑战,唯有政府、企业、国际社会协同发力,建立系统性应对机制,才能让人们在极端气候面前不再孤立无援。
当印度女性不必再在高温中憋尿谋生,当室内外都能拥有安全温度,这样的改变才是应对气候变化最坚实的进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