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养老金上限48%锁到2031年,2032年再动大手术!德国总理默茨的表态,近期在德国闹得沸沸扬扬,青年联盟带着年轻人上街抗议,吐槽改革牺牲后辈利益。
默茨却硬刚批评者,一边推法案一边承诺后续调整,作为欧洲老龄化重灾区,德国这场养老调整关乎千万人退休钱包,更戳中了代际利益分配的痛点,年轻人的不满到底来自哪?默茨的改革能平息争议吗?
![]()
德国这次养老金改革的核心争议,全集中在48%养老金上限维持到2031年这一条款上。
简单说,养老金上限就是劳动者缴纳养老金的工资基数上限,这个比例直接影响未来退休能领多少钱,也关系到现在上班的人每月实际拿到手的工资,对年轻人来说,这政策的问题一眼就能看出来。
现在德国18到35岁的年轻人里,超过六成干的是服务业或者灵活就业的活儿,平均工资本来就比传统制造业从业者低。
他们还得面对房价居高不下、日常开销越来越大的压力,每个月扣掉的养老金已经占了收入不小的比例。
![]()
青年联盟直言,未来8年把48%的上限锁死,就算工资涨了,养老金缴费比例也降不下来,可随着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以后自己能领到的养老金到底够不够用,谁也说不准。
更让年轻人憋屈的是,默茨政府直接驳回了修改养老金安全网法案的要求,这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诉求根本没被当回事。
年轻群体的反对也不是单纯发泄情绪,基民盟/基社盟议会党团的青年小组曾经算过一笔账,2032年之后改革可能会产生1200亿欧元的额外成本。
这笔钱最后大概率会通过税收或者提高缴费比例,转嫁到年轻人身上,虽然默茨明确不认可这个估算结果,但没能拿出让人信服的成本核算依据,这反而让年轻人的不信任感越来越强。
![]()
面对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没选择退让,反而抛出了一套短期稳局面、长期搞改革的组合拳,想在不同群体的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套改革蓝图的核心,是打造法定养老金、企业养老金、私人退休储蓄三大支柱的新体系,这种模式借鉴了不少国家养老改革的成功经验,目的就是缓解单一养老体系扛不住的压力。
短期来看,默茨坚持把48%的养老金上限锁定到2031年,这背后其实有现实的经济考量。
现在德国经济还在复苏阶段,要是非工资劳动成本跟着上涨,企业的负担会更重,就业市场也可能受影响。
![]()
经济部长凯赖歇就公开表示,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体系,不该再进一步推高非工资劳动成本,青年小组的这个想法其实是合理的,但内阁已经定好的决定还是要坚持。
锁定上限既能让企业心里有底,也能避免短期内大家的养老金缴费压力突然增加,给经济复苏留足缓冲空间。
从长期来看,2032年启动的根本性改革才是关键。默茨已经和社民党达成共识,计划在2032年之后给养老金体系设定新的关键绩效指标。
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养老金增长跟通胀挂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跟工资挂钩。
![]()
这个调整意味着以后养老金能领多少,会更贴合物价水平,能有效避免因为通胀导致退休后生活质量下降,对已经退休的群体来说保障更实在。
同时,改革还会调整三大支柱的权重,让企业养老金和私人退休储蓄发挥更大作用,鼓励大家提前为养老做规划,减轻法定养老金的压力。
为了让改革更有说服力,默茨还推出了两大配套举措。一是成立专项养老金委员会,把所有持批评态度的人都吸纳进来,这个委员会要在2026年夏季休会前完成调研,之后马上启动立法程序。
二是在法案草案里加入补充文本,明确2032年启动根本性改革的计划,目前已经和社民党完成了初步磋商,甚至考虑把这个承诺写进法律解释性备忘录里。
![]()
除此之外,后续的配套政策还会覆盖在职退休金、提前退休选项以及母亲养老金等内容,尽量照顾到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
德国联合政府内部,对养老金改革的态度也不是完全一致,基民盟和社民党的细微分歧,其实也反映了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作为基民盟主席,默茨的改革思路更偏向稳中有进,既想通过锁定上限稳住当前的经济局面,又想通过长期改革解决养老体系的结构性问题。
而且政府内部还有一个分歧点,就是对劳动年限的态度。经济部长凯赖歇明确支持延长劳动年限,认为这是缓解养老压力的重要办法。
![]()
现在德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7岁,要是再进一步延长,可能会遭到部分劳动者的反对,但从长远来看,确实能增加养老金的缴费基数,减轻整个体系的负担。
这个主张目前还没纳入改革方案,但很可能会成为后续专项委员会调研的重要议题。
虽然存在这些细微分歧,但基民盟和社民党在改革的核心方向上已经达成共识:短期内先稳住养老金体系的稳定,长期再推进结构性调整,打造更具可持续性的养老模式。
这种求同存异的态度,为改革推进打下了基础,但后续还需要不断协调各方利益,避免分歧扩大影响改革进程。
![]()
德国这场养老金改革引发的争议,并不是个例。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越来越多国家都面临着养老体系可持续性的挑战。
一方面,退休人口越来越多,养老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在职人口增长放缓,缴费基数跟不上,代际之间的利益矛盾越来越突出。
德国的改革尝试,给其他国家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首先,养老改革得短期稳定和长期调整结合起来,不能政策急转弯引发社会动荡。默茨锁定8年养老金上限。
同时承诺后续的根本性改革,这种分步推进的思路,既稳住了当前的预期,也为未来调整留足了空间。
![]()
其次,构建多支柱养老体系是必然趋势,单靠法定养老金已经扛不住老龄化的压力,让企业和个人都参与进来,能有效分担风险,让养老保障更可持续。
更重要的是,养老改革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年轻人是未来养老体系的核心贡献者,他们的诉求不能被忽视。
而退休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权益,也需要通过政策设计加以保障。德国成立专项委员会吸纳不同意见的做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利益协调平台。
这种开门搞改革的方式,能减少政策推行的阻力,让改革更容易被社会认可。
![]()
对德国来说,这场改革的最终效果,还要看后续配套政策能不能落实到位。
比如怎么合理调整三大支柱的权重?怎么确保养老金跟通胀挂钩的机制真正有效?怎么缓解年轻人的缴费压力?这些问题都需要专项委员会在调研中逐一解决。
但不管怎么说,德国已经迈出了养老体系重构的重要一步,这场改革不仅关系到德国人的退休生活,也会给全球面临老龄化挑战的国家,提供一份宝贵的实践经验。
养老改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代际利益的重新分配,特别考验政府的治理智慧和魄力。
![]()
默茨硬刚批评者的背后,是对德国养老体系未来的深层考量,年轻群体的反对声中,也藏着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这场让社会产生分歧的争议,最终需要通过沟通、妥协和科学的政策设计来化解。
毕竟,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希望能拥有一个安稳的退休生活,这正是养老改革的初心。
而德国的探索,也会为全球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一份值得参考的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