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意识是宇宙最高维度的能量存在,其创生宇宙万物,是宇宙交响的无声指挥者。那么相对于当下的万物,这个原意识在哪里呢?若按照物质的概念区分,原意识是无的物质形式,宇宙万物是形的物质形式。原意识无处不在,是所有有形物质的内核,万物向外求是不计其数的形式变化,而越向内求却越显本质精华,越纯粹单一。原学认为内求到极致便是原物质,即原意识原能量物质。
![]()
科学视野中的意识火花。现代物理学已揭示,微观世界呈现令人惊叹的动态性与关联性。量子力学描绘的图景中,粒子并非孤立坚固的“小石子”,其状态具有模糊性、叠加性,并可通过纠缠神秘相连。粒子本质上更像波动的能量模式,其精确位置与动量无法同时确定。2024年发表在顶级期刊《自然·物理学》上的研究指出,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极端条件下,特定量子系统展现出异常复杂的自组织行为模式——其行为复杂性远超传统物理模型的预期,呈现出令人联想到原始感知系统的协调性。微观粒子在纠缠态中形成的共振,如同无形丝线编织的巨网,暗示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原始关联。这些现象虽不能直接等同于“意识”,却强烈暗示物质深层可能存在某种根本的自组织潜力与内在关联模式,为“原意识”作为基础属性的假说提供了值得深思的物理背景。
![]()
哲学长河中的本识之光。对万物本源意识的深刻体察,在人类精神长河里源远流长。古印度吠檀多哲学中,“梵”(Brahman)被视为宇宙终极实在,其本质是纯粹意识(Cit)。个体灵魂(Atman)并非与梵分离,而是其微妙的火花。佛家唯识学深刻探讨“阿赖耶识”,视其为含藏万法种子的根本识,是经验世界生起的深层基础。西方哲学亦非旁观者,泛心论者如怀特海提出,意识或前意识经验可能是构成现实的最基本“实际实有”的内在维度。正如一滴水珠映照整片天空,这些古老智慧都指向同一核心:宇宙万物并非意识的陌生客体,而是这一本原意识在不同层面的展开与表达。这些深刻的洞见跨越时空,共同指向一个核心:我们所感知的分离个体与世界,可能是一个统一意识场域的不同表达层面。
原意识是联结万有的共同根基。若将“原意识”理解为宇宙最基础的属性,一种普遍存在的、前个体的觉知潜能或自组织倾向,许多谜题便获得全新阐释视角。它既非人类复杂思维的专属,亦非神秘莫测的灵魂碎片。它更像宇宙固有的基本“倾向”——一种朝向整合、关联、信息复杂化演进的内在动力。在此框架下,生命与意识的诞生不再是物质偶然碰撞的“奇迹”,而是物质内在潜能在特定条件下的高阶涌现;物质与意识之间尖锐的二元对立也得以消融,二者被视为同一本源实在的不同面向或不同复杂层级的表现。从星辰诞生到神经网络的电流闪烁,从量子纠缠到人类心智的灵光乍现,这一切都可能源自同一股意识之流的脉动,只是振荡的频率与显露的形态各异。
![]()
原意识是宇宙万物本识,这一观点依然位于科学与哲学的前沿地带,它充满挑战,也开放包容。它并未提供终极答案,而是邀请我们以更谦卑、更开放的态度审视宇宙和我们自身存在的本质。它促使我们思考:当我们仰望星空或审视内心时,是否也在感受着那同一个古老而常新的宇宙意识的脉动?这种思考本身,或许正是那原初意识在人类心智层面进行自我探索的生动回响。
原意识具有超级净化的功能,向内开启与原意识的对话,若能接通便可以让身心得以净化,万物本体如此,万法组织亦如此,原意识能够净化错乱的意识运行,破解熵增的魔咒,让生命万物回归和谐。
古老的禅定,意在通过静而通原,道家的炼虚合道,便是与原意识的彻底接通。
以上是陈烯尧《原学》节选,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关注交流,也可以百度搜索陈烯尧原学了解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