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是农历九月三十,老辈人说的;九月晦日,九月的最后一天,也是秋冬交接的信号站。
九月三十晦日晴,一冬无雪一冬干
这句老话是说:九月晦日这天放晴,意味着整个冬天大概率雨雪稀少、天气偏干,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干冬暖冬,要是晦日阴雨天,或者飘点小雨雪,那整个冬天往往雪水充足,是湿冬冷冬。
为啥晦日的阴晴能定冬景?
农历九月三十,太阳黄经已接近立冬的225°,直射点早就跑到了南半球,咱们北半球接收到的热量越来越少,就算是晴天,阳光也只是看着热闹,增温效果特别有限。再加上此时北方寒潮频繁南下,北风裹着干冷的空气横扫过来,把空气中的水汽都吹跑了,要是晦日晴天,说明干冷空气势力占了上风,水汽严重不足,这种干燥的气候状态会持续整个冬季,自然一冬无雪一冬干”。
而大家容易混淆的霜和雪,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天气产物,霜不是降水,是地面凝结的冰晶;最近昼夜温差大(晚上0℃,白天10℃),空气中的水汽碰到冰冷的地面、菜叶,就凝结成了白花花的霜,太阳一晒就化;雪则是正经的高空降水,水汽要先在高空遇冷结成小冰晶,聚集到一定重量才会落下,能堆积在地面,这和霜一晒就没的特点完全不同。
这场晦日晴天带来的干冬信号,咱们普通人和农民朋友都得提前应对。对种地的乡亲们来说,要抓紧给油菜、小麦浇一次封冻水,让土壤喝足水;在作物根部盖层秸秆或干草,既能减少水分蒸发,又能保温防冻。
对咱们日常过日子的人来说,干冬虽然不那么冷,但空气干燥麻烦多:家里可以开加湿器,没加湿器就放盆水、勤拖地;老人孩子要多喝温水,皮肤涂好保湿霜,嘴唇抹上润唇膏;取暖时要远离易燃物,出门记得添厚衣,早晚温差大,别硬扛秋冻。
不管是农谚还是科学预报,核心都是让咱们顺时而为。九月晦日的晴霜,不是坏事也不是坏事,只是大自然的提醒:冬天要来了,该做好准备了。顺应气候变化调整生活和农事,才能少走弯路、少受影响。
来源 浅浅说事儿公众号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