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心梗救治日,依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3》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已达3.3亿,其中冠心病患者有1139万。冠心病是指心脏的冠脉动脉发生狭窄,也就是血管堵塞,并且堵塞≥50%。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严文文提醒,诱发冠心病的一项重要致病因素是高脂血症。
大量的研究提示高脂血症与全身血管的硬化、斑块、狭窄,乃至完全堵塞有密切的相关性,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是血管粥样硬化的致病性危险因素。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高脂血症。血脂主要包括五项,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和脂蛋白a,其中任何一种升高,都可以称为高脂血症,胆固醇中主要成分是低密度脂蛋白,他们俩是一家的。
血脂的第五项为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有益的脂蛋白,有助于清除血管中的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低密度脂蛋白则相反,研究发现每100例冠心病死亡中,就有77例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异常相关,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又被称为“坏胆固醇”。
很多人都很担心自己血管硬化的情况,但又不知道如何判断,其实可以依据每年体检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去判断自身血管硬化甚至狭窄的程度。
当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不断地沉积到血管壁上,血管就会慢慢硬化,然后形成斑块甚至发生堵塞。如果不断沉积血脂的动脉是冠状动脉,就会逐步导致冠心病甚至心肌梗死。
近几年的研究证实当人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积累到一定的量,血管就会出现硬化甚至是狭窄,这就是鼎鼎大名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累积暴露量”。科学数据提示,如果低密度脂蛋白累积暴露量达到5000毫克年,全身血管硬化就开始了;达到8000毫克年,就开始出现血管狭窄,甚至堵塞,就会出现平时常提及的冠心病或者心肌梗死的情况。当然这仅仅考虑了只存在高脂血症这一个危险因素,其实人是一个整体,在真实情况下,患者还往往伴随着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吸烟或者不爱运动等负面因素,这些心血管的影响因素越多,动脉硬化的进程就会越快。
如何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累积暴露量”呢?
可以找一下历年体检单上的低密度脂蛋白数值,如果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很高,而且持续很多年了,那累积暴露量就越大,血管发生硬化也就越早。低密度脂蛋白累积暴露量=血脂报告上的低密度脂蛋白(mmol/L,国内单位)乘以38.5,再乘以血脂升高的年数。我们举个例子,比如患者今年48岁,18岁体检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没有控制,平均值在4.4mmol/L,那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累积暴露量就是(48-18)*4.4*38.5=5082毫克年,意味着现在48岁开始已经进入动脉硬化期。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了解尽早检测并持续控制血脂的重要性了,最新版中国血脂专家共识中,为了尽早发现血脂异常,及时干预,有效地预防全身血管的硬化,甚至狭窄,建议把血脂检测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真正落实对包括冠心病、脑梗在内的全身动脉硬化相关疾病的早期防控工作。
坏的低密度脂蛋白要控制到什么水平呢?千万要注意,血脂化验单没有箭头并不代表的血脂就在理想范围,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多数医院设定的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参考范围为<3.4mmol/L,该标准仅适用于健康人群,并未纳入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疾病家族史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同时也未覆盖冠心病、脑梗、肾功能不全等相关疾病情况,所以需要对心血管整体风险进行综合评估。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可将人群划分为低危、中/高危、极高危及超高危,各类人群对应的低密度脂蛋白达标标准存在差异。目前部分医院已在检验报告单上新增了心血管危险分层个性化设定(图1),建议前往心血管专科完成危险分层评估,确定个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控制目标,避免仅依据化验单参考范围判断。
![]()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脂检验报告单
如果吃药后血脂恢复正常了,可以停药吗?这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大多数人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以及药物控制后,血脂可达到目标范围,但此时并非意味着可以擅自停药。从胆固醇来源来看,饮食摄入生成的只占约25%左右,其余的75%是由肝脏每日持续合成,因此饮食与运动对血脂的调控作用存在着局限性。对大多数高血脂人群而言,都需要坚持用药来降低每天体内新生成的低密度脂蛋白。事实上,大多数患者停药后,血脂会再次恢复到服药前状态,只有部分心血管低危人群可以通过健康饮食以及规律运动的方式,把血脂控制在达标水平。虽然服药后的血脂看似正常了,但是每天机体依旧会产生多余的血脂,一旦自行停药,等体内降脂药物完全代谢后,没有降脂药物及时“搬运”坏的胆固醇离开血管,血液内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就会再次升高。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就会再次沉积于血管壁,加速血管硬化进程,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所以降脂药物切勿自行停药,需由专科医师完成评估后,再明确是否停药。
严文文副主任医师提醒,
低密度脂蛋白每降低1mmol/L,心血管事件风险可降低22%,且连续控制好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能带来持续的获益。为维护你的血管健康,应尽早开展低密度脂蛋白检测,及时完成心血管危险因素分级,确定该指标的个体化达标水平,并长期坚持控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