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
“湛江湾1号”养殖平台正式交付暨公众开放日活动
在湛江湾隆重举行
这艘由湛江湾实验室历时5年自主研发的
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
以三大技术突破实现我国深远海养殖
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湛江湾1号”总长154米、总宽44米,承载8万立方米养殖水体,可年产鮸鱼、金枪鱼等名贵鱼类2000吨,能实现多品种同步养殖。
![]()
![]()
![]()
平台创新性突破三大技术瓶颈,首创“以船为体、以箱为芯”的半潜式超大开口船型,能抵御12级台风并通过动力定位自主避台,彻底打破传统网箱“靠天吃饭”的局限;搭载“光伏+风电+储能+柴油辅助”混合能源系统,配合智能能量管理算法,为全球深远海装备树立“零碳范本”;集成AI视觉识别、全链条智能监测系统,实现“环境监测-精准投喂-病害预警”数字化管控,为“无人化养鱼”奠定基础。
活动现场
中国船级社颁发入级证书
相关单位完成钥匙交付、保单签署及授信授牌
标志着平台全面具备运营条件
与会领导嘉宾分批登船参观
近距离感受“海上智慧渔场”的科技魅力
![]()
据了解,“湛江湾1号”将于本月底驶往硇洲岛外约30海里海域,率先投放大规格赤嘴鮸进行养殖试验。该鱼种被誉为“海洋人参”,经济价值高,并为后续精深加工提供优质原料。平台计划于明年上半年增养金鲳鱼等品种,后续将根据养殖成效与市场情况分批上市销售。
![]()
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直言,这一“国之重器”的交付意义非凡:“它填补了南海高端海洋装备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海洋开发从‘靠海吃海’迈向‘智海兴海’的历史性跨越,不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辟了深海新路径,更开启了万亿级‘深蓝牧场’新赛道,为我国从‘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转型提供了硬核支撑。”
![]()
![]()
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我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典范,“湛江湾1号”是政策赋能与产学研协同的生动写照。其“企业出题、科研答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模式,将进一步复制到海洋生物医药、水产种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器”激活海洋经济创新生态。
![]()
![]()
“湛江湾1号”的交付
不仅提供了
渔业从“近海围养”到“深蓝牧场”的“湛江方案”
更将带动湛江海洋工程、绿色能源、
冷链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升级
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蓝色动能
推动“海上粮仓”集群化发展
来源:湛江云媒、湛江湾实验室
文字:记者潘洁婷
图片:记者张锋锋 实习生陈子烨
视频:记者李京儒 张锋锋
视频编辑: 林赟(见习)
编辑:马栩杰
审核:林小军 苏碧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