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徐睿捷)
心脏的四个瓣膜中,两个有严重病变,无法正常关闭,59岁的刘阿姨已经三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如今甚至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近日,备受折磨的她来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专家团队为其实施了湖北省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的一站式手术,成功修复好了坏掉的两扇“心门”。据悉,恢复迅速的刘阿姨目前已康复出院。
![]()
刘阿姨与医护人员合影
寸步难行!四扇“心门”坏了两个
家住襄阳的刘阿姨介绍,自己是三年前开始出现胸闷现象,也是从那时起,平躺着睡觉对她来说成为了一种奢侈。“一躺下心里就憋得慌,每天只能坐着睡,别提多难受。”确诊二尖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房颤的刘阿姨尽管一直在吃药,但不适感仍时不时发作,今年9月起,症状甚至愈演愈烈,已经到了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的程度。
11月8日,备受折磨的刘阿姨来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进一步检查发现,其病情已发展至二尖瓣及三尖瓣重度反流、心衰、心脏扩大,活动明显受限的她只能躺在病床上。心内科郭卉主任介绍,如果把心脏比作一间房,瓣膜出现关闭不全就像房间的“房门”损坏了,刘阿姨的四个“心门”坏了两个,长时间的瓣膜病变引发心脏明显扩大,还导致了重度心衰,如不及时纠正,很可能危及生命。
![]()
医生为刘阿姨做检查
难度升级!一站式微创介入手术
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术的出现,让许多过去不能治疗的瓣膜病得以治疗。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就是巧妙地用“小夹子”将患者关不上的“心门”像钉书机一样钉住,在不开胸的情况下修复好二尖瓣;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术同样是采用微创介入方式,利用两个“小夹子”来缩小瓣环尺寸以改善瓣叶对合,从而降低三尖瓣反流。
“部分患者实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后,可以缓解三尖瓣反流问题,但刘阿姨三尖瓣的瓣叶间隔非常大,同时还合并有房颤,即便成功手术修复了二尖瓣,三尖瓣反流仍难以改善,综合考虑后,我们决定通过一次手术,同时完成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术,一次性为她解除两大‘心’头大患。”郭卉主任说道。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术均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领域的前沿技术,一次性完成这两台手术,难度不言而喻。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是经股静脉穿刺,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术则是经颈静脉穿刺,两者操作路径不同,对术者的技术要求更高;手术过程中也非常考验术者和超声医生间的默契配合,操作路径、定位、角度都必须十分精准才行,稍许偏差就可能失败。
湖北首例!一次修复两扇“心门”
11月13日上午,在心内科宋丹主任、郭卉主任、徐文杰主任的联合主刀下,刘阿姨的手术正式开始。术中,三位专家与超声科医生余正春默契配合,先利用特殊的“夹子”通过大腿根部的血管,在心脏正常跳动的情况下,送到刘阿姨关不上的二尖瓣处,像钉书机一样钉住;随后再将两个“夹子”依次通过颈部的血管送至刘阿姨的三尖瓣处,打开、夹合、释放……一套操作行云流水、精准无误,手术历时4个半小时顺利结束。
![]()
宋丹主任(右一)、郭卉主任(中间)、徐文杰主任(左一)为刘阿
手术后的刘阿姨生命体征平稳,二尖瓣、三尖瓣反流从重度降至轻度,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均缩小了,术后第二天就转到普通病房的她,目前已康复出院。“现在吃啥啥香,还能下地走路,更开心的是终于能躺平睡觉了。”手术后的效果让刘阿姨欣喜不已,她也成为湖北省首例实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的一站式手术患者。
据了解,在心内科宋丹主任的带领下,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团队始终致力于引进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持续为患者提供多元化的诊疗方案。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的引进,为高龄、高手术风险以及外科手术禁忌的二尖瓣反流患者带来了新希望,目前科室已完成近60例;而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术作为今年3月在国内获批上市的新兴技术,为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两者的强强联合,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瓣膜病患者因此获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