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涨的时候,大家总觉得房子是硬通货,就算不涨也不会跌太多,现在看来这想法太天真了。
全国房价下跌已经不是新鲜事,这场下跌带来的“后遗症”正在慢慢发作,从普通家庭到地方财政,从银行的变化到年轻人的生活,几乎都被波及。
最直观的,就是大家手里的财富在缩水,西南财经大学之前做过调研,我国一套房家庭占比70.5%,二套及以上住房家庭占19%,也就是说近九成家庭的资产都和房子挂钩。
房价一跌,这些家庭的账面财富直接缩水,2025年10月全国100个城市二手住宅平均价格同比跌幅已经扩大到7.6%,一线城市跌了4.59%,二线城市更狠,跌了8.51%。
这可是真金白银的损失,甚至贷款卖房的现象也出现了。
![]()
财富缩水直接影响了大家的消费意愿,之前不少人会把房子抵押出去融资,用来买车、旅游或者做生意,现在房价跌了,抵押额度跟着降,这条路走不通了。
就算没有抵押需求,看着自己的核心资产贬值,也没人愿意随便花钱。
2025年以来居民储蓄率一直在上升,不少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大家都开始捂紧钱袋子,能不花的就不花,毕竟谁也不知道房价还会跌多少,手里留着现金才踏实。
地方财政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期以来,地方都依赖“土地财政”,土地出让金是城市基建、公共服务的重要资金来源。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国内省、市、县三级政府37.23%的债务得靠土地出让收入偿还。
现在房价跌了,地价跟着降,土地也不好卖了。
2025年不少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下降,有些三四线城市甚至出现了土地流拍的情况。
收入少了,支出却没减,结果就是部分区域不得不调整基建计划,一些原本要修的道路、公园被搁置,这直接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节奏。
银行的日子也不好过,现在部分银行的房贷占比,已经超过30%的警戒线,房价下跌让房贷违约率开始上升。
![]()
一旦购房者无力偿还月供,银行处置抵押房产时,会发现房子的市价已经低于剩余房贷,只能面临资不抵债的风险。
可能有人会说,房价下跌对无房者是好事,购房成本降低了。
但实际情况是,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让很多无房者选择持币观望,就算房价降了,也不敢轻易入手。
而且房价下跌往往伴随着经济预期变差,就业市场不稳定,年轻人担心失业,自然不敢背负巨额房贷。
结果就是,无房者没享受到房价下跌的好处,反而可能因为消费市场萎缩、就业机会减少而受到影响。
面对这些后遗症,参考国内外的经验,核心是要把房价下跌的幅度控制在合理范围,避免硬着陆。
对普通购房者来说,现在买房得回归居住本质,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别再想着靠买房赚钱,高杠杆购房更是要不得。
![]()
其实房价下跌本身不是洪水猛兽,房地产回归理性是必然趋势。
但这些后遗症提醒我们,房地产行业的调整不仅是市场行为,更会牵动整个经济和社会的神经。
现在这些影响才刚刚开始发作,未来几年还会持续显现,对普通人来说,更应该注意提升抗风险能力,手里留足现金,理性规划消费和投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