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众合资车企“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中,我们时常淡忘了最早开始践行这个口号的上汽大众。
2023年的上海车展,被普遍认为是海外车企的“万国来朝”,在切实体会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后,越来越多的海外汽车品牌将更多的资源、权限放到了中国,真正实现“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
但2008年的上汽大众已经提前15年做到了这一切。
2008年,第一代朗逸(参数丨图片)正式上市,这款被昵称为“圆灯朗”的产品原型来自于Neeza,一款以中国传统神话人物哪吒为灵感源泉,集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汽车工业科技成果于一身的概念车,这也是首款具有国际水平的本土开发概念车。
![]()
朗逸的上市,不仅仅标志着上汽大众具备了自主开发的能力,也让“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获得了成功:这款由上汽大众主导设计的产品一上市,便迅速打破了轿车销量榜由桑塔纳、捷达、凯越、雅阁、卡罗拉等合资全球车垄断的情况。2009年12月份,朗逸单月销量突破了2万辆,全年销量达146455辆。
到2025年,朗逸已经推出了四代车型,收获超过650万中国用户的认可。如今,上汽大众推出了朗逸的第五代产品朗逸Pro。11月17日,朗逸 Pro正式上市,限时售价8.88万~11.29万元。作为朗逸家族新成员,朗逸 Pro在尺寸、底盘结构、智能配置等方面均有调整。
面对中国用户不分油电的智能化需求,朗逸Pro基于MQB-EVO智能架构打造,在智能座舱上采用了高通8155车规级芯片AI座舱融合百度文心一言、DeepSeek深度思考能力,深度集成腾讯生态,车载微信支持语音收发消息与通话,避免驾驶操作手机;腾讯随行2.0实现车机手机账号互通,同步定位一键导航。
作为很多家庭的第一辆轿车,过去17年间,朗逸通过皮实耐用,省油经济等特点积累了坚实的用户基础和口碑,面对当下的市场竞争,这款家庭轿车不仅通过新动力总成、新悬架结构等,保持了自己在车作为工具方面的优势,通过和百度、腾讯等合作,进一步补齐了自己在智能化上的短板。
![]()
同时,8.88万元起售,升格至A+级轿车的朗逸Pro继续沿袭了过去四代产品的精髓,继续解决普通家轿“不可兼得”的问题,在价格、使用成本、可靠性、空间、智能等多个层面实现最优解,这是朗逸过去以及未来都能获得成功的秘钥。
作为上汽大众乃至整个合资板块“在中国,为中国”的鼻祖车型,从圆灯朗到第五代的朗逸Pro,朗逸车系一直都在满足中国家庭最根本和最基础的需求,650万辆的销量证明,它是最了解中国用户的合资家轿。
即将 18岁的朗逸车系,已经成为了诠释大众和合资车企如何在中国,践行“在中国,为中国”的案例。17年前的第一代朗逸,体现了上汽大众理念的前瞻性,17年后的朗逸Pro则代表了“在中国,为中国”造车的理念,已然被深深刻进了上汽大众的骨髓中,尤其现阶段,中国用户和海外用户差异较大,这种成功的基因对于合资车企更弥足珍贵。
如今的朗逸Pro,已经不仅仅是上汽大众重要的基石型产品,它同样也是代表上汽大众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承上启下的作品。
![]()
2026年开始,上汽大众将陆续推出全新的一批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此前全球车身份的ID系列产品不同,这批新车型将全面应用国内最新的电动化和智能化配置。早前上汽大众就已经展出了ID.ERA概念车,这款完成度极高的全尺寸SUV不仅基于领先的EA211 1.5T EVO II增程器打造增程系统,同时和当下一大批9系全尺寸SUV一样,ID.ERA同样拥有夺人眼球的“彩电、沙发”。
可以预期的是,基于本土化研发的新能源产品将会在未来几年里掀起属于上汽大众的强大攻势。而在此期间,朗逸pro会如同此前的四代产品一样,成为上汽大众未来发展的基石和种子。
从“圆灯朗”到朗逸pro,五代朗逸协同,将在650万辆的台阶之上,进一步迈向700万乃至1000万,而这些用户中,又会有相当一部分会在上汽大众后续的新能源攻势中,继续选择令他们满意的上汽大众。
朗逸Pro之于上汽大众,不仅仅是为上汽大众后续的转型蓄势,再一次宣告,上汽大众仍是最懂中国用户的品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