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G20峰会将于11月22日至23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但令外界想不到的是,峰会还未开始,中美俄三国元首明确不参加。
中方代表也明确不在G20峰会会见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这两件事背后都释放了那些信号?
![]()
中美俄纷纷“退场”,中方代表拒绝见高市
这不是G20第一次开,但绝对是最“冷”的一次,中国、美国、俄罗斯三大国的领导人同时不出席,确实很罕见。
而美国的缺席最有“戏剧性”,特朗普干脆下令,所有美国政府官员统统不许参加,这可不是临时有事,而是有备而来。
![]()
背后原因,要从美南关系说起,南非最近在加沙问题上和以色列杠上了,还把人家告上了国际法庭,美国一看“自家人”被告,立马翻脸。
再加上美国对南非的《征用法案》早有怨气,现在直接拿G20“祭旗”,用行动告诉全世界:多边我不玩,单挑我更擅长。
这种做法,既是地缘政治的反击,也是选举年的套路,特朗普要的是国内的掌声,不是国际的奖杯。
![]()
俄罗斯这边也没打算正面亮相,普京让副官带队,自己留在莫斯科,原因也不复杂:国际刑事法院给他下了“通缉令”,而南非是ICC的成员国。
这种局面,哪怕东道主一再承诺“保障安全”,也难保不被突袭抓捕,更别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受邀出席,普京显然不愿“同台飙戏”。
所以这次俄罗斯的“低调”,是法律压力加现实权衡的产物,也不排除在为明年的美国G20峰会预设谈判筹码。
![]()
中国的做法则更显克制但不失分寸,国家元首没去,由总理代表出席,这并非“退场”,而是“换挡”。
中国外交部早早表态,G20依旧重要,但当前的优先事项是国内经济发展,这话其实说得很实在。
疫情后,稳定经济、提振信心才是硬仗,而G20这种“大锅饭”平台,话多事少效率低预期也低。
与其把资源砸在多边清谈上,不如深耕区域合作,比如RCEP、共建“一带一路”,这些才是能落地见效的实打实。
这三大国的集体“缺席”,不是偶然的撞车,而是一次对全球治理方式的集体“投票”:旧的多边舞台,已经越来越撑不起现实的重量了。
![]()
而中国元帅这次“缺席”由总理带队可能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狂妄自大的日本!
事情的导火索其实早就埋下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APEC结束后刚回东京,就在国会放话:“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还暗示可能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话听上去像是老调重弹,但问题出在“翻脸太快”,就在APEC期间,高市还在对中方承诺尊重中日联合声明,转身就变调,外交信用直接透支。
![]()
中方的回应也前所未有的直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只用了七个字:“没有这个安排”,就把可能的双边会晤彻底关上大门。
这不是简单的“行程问题”,而是一次清晰的态度表达,过去中日之间哪怕有矛盾,外交层面通常也会留个台阶,但这次不演了,连台阶都不设,说明中方对高市政府的信任已经彻底破裂。
更重要的是,这不是一句话的事,是一套“组合拳”,中方随后发布了“针对”日本的安全提醒和留学预警,旅游、教育、交流三线齐发,精确打击日本高度依赖的中国市场。
![]()
而在军事层面,东部战区也同步展开海空演训,释放的信号再明确不过:台湾问题不是谈判牌,而是底线红线。
更讽刺的是,高市的强硬言论在日本国内还“加分”了,最新民调显示,她的支持率升到69.9%,有将近一半的日本民众支持她的涉台立场。
这一趋势让中方判断,日本的对华政策短期内难以回调,这种民意基础下的外交挑衅,不是偶发,而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战略冒进。
所以,中方这次拒见不是“赌气”,而是战略判断下的清晰划线,说白了,就是告诉全世界:在台湾问题上,没有模糊地带,没有外交妥协,谁越界,谁就得承担后果。
![]()
G20遇冷:全球治理的“冷启动”时代来了
当美俄中三大国的领导人都不来,G20还能干嘛?
回头看2008年金融危机时,G20可是全球最灵的协调平台,各国齐心协力救市,干脆利落,而到了今天,这个平台却越来越像个“清谈馆”,热闹有余,实效不足。
数据显示,从2020到2024年,G20达成的实质性成果寥寥无几,不管是气候、债务,还是数字税、能源转型,大家讨论得多,行动得少。
![]()
而现在,另一个趋势悄然成型:区域主义和双边主义正在上位,美国不爱玩群聊了,更偏爱双边“私聊外交”,什么IPAC、QUAD、AUKUS,都是点对点的组织。
中国则深耕区域合作,RCEP、上合组织、金砖机制一个接一个,讲的都是“我们先解决我们自己的事”。
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南方的声音正在变响,这次峰会的东道主南非就开门见山,主打“债务减免”“公平能源转型”“应急灾害机制”,这些议题不是欧美熟悉的套路,而是发展中国家的痛点。
![]()
印度、巴西、印尼也都不再打配角,而是主动设议题、提方案,非盟加入G20,更是标志着“南方国家”开始从观众席走向台前。
所以说,G20正在经历一次“冷启动”,从“大国共治”转向“多元对话”,从“顶层设计”转向“区域协同”。
未来的国际秩序,可能不会有一个统一的控制室,而是多个小型工作坊,各自为战,各取所需。
目前G20这场戏还在唱,但剧本已经改了,美俄不来,中国拒见日本,舞台变了,演员的角色也变了,这不仅是一次外交动作的调整,更是一场全球治理逻辑的重构。
![]()
从“共治”到“对抗加协作并存”,从“统一平台”到“分区治理”,未来几年的国际舞台不会回到过去的多边黄金时代。
取而代之的,是区域力量的崛起、理念联盟的重组、实用主义的回潮,中国在这场变局中选择了清晰的态度:在原则问题上不妥协,在发展路径上多元推进。
这不仅是一次拒见的姿态,更是一次规则博弈的预演,未来,中国将继续在守住底线的同时,积极参与新规则的塑造,确保在全球新棋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而G20,还能不能继续作为那个“协调世界”的中心?恐怕答案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在这场重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话语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