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AI出海,不妨试试欧洲?

0
分享至



“在欧洲大陆,存在中国AI的“诺曼底”么?

过去十年,中国AI企业曾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快速扩张,以工程效率、产品落地速度打开市场。但在这些市场之外,欧洲一直是一块“慢”的地方。法规体系复杂,技术标准谨慎,商业决策流程漫长。直到最近几年,一些企业才开始认真对待这片市场。

它们在这里建立本地团队,从源头设计数据流程,主动对接监管者,而不是试图绕过他们。

这种变化并不是孤例。更多中国企业正在以类似方式进入欧洲市场,试图完成一场从“卖工具”到“嵌入系统”的转变。这背后,是中国AI企业出海逻辑的变化,也是全球技术产业格局中,一个被忽视变量的重新显影。

欧洲并不是一个自然优先的选项。它没有最宽松的监管,也不是增长最快的市场。但它正成为验证技术可信度、锻造全球化能力的重要场域。

本文将从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具体实践出发,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为什么中国AI企业愿意选择欧洲这样一个“高成本市场”?

2.在高度合规、文化差异显著的欧洲,中国AI企业如何完成“从供应商到伙伴”的角色切换?

3.欧洲市场会不会反过来塑造中国AI的全球形象与产品路径?

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中国AI企业出海的“第二曲线”,会通往哪里。

中国AI出海的三次进化

中国AI出海并不是一个新趋势。从2015年左右开始,一批以安防、广告、工具产品为代表的公司,陆续进入海外市场。它们的发展路径,几乎清晰划分出三种阶段:技术输出、产品复制、价值共创。这背后反映的,不只是企业策略的演变,更是中国技术公司对“全球化”这件事的理解在变。

第一阶段(2015–2020):技术输出,以快制胜

最早一批AI出海企业多集中在安防和广告技术领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以算法为核心卖点(人脸识别、OCR、图像处理)

·客户主要来自中东、东南亚、拉美等监管相对宽松市场

·落地周期短、部署快、定制需求少

这类市场对效率的敏感度远高于合规性,对技术先进性的评估也更多依赖于短期 ROI(投入产出比)。中国企业依靠工程能力和性价比优势迅速占领了一批客户。但这一阶段的商业关系,大多是外包型的项目合作或一次性交付,客户粘性不高,难以形成长期生态。

第二阶段(2020–2023):产品复制,模式扩张

随着国内SaaS、AI+行业工具逐步成熟,一些软件型AI企业尝试将产品模式打包出海。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将国内跑通的工具平台快速“复制”到海外;聚焦跨境电商、AI摄影、美颜、翻译、短视频、营销类工具;重视下载量、注册量、用户活跃度,打法接近“移动互联网出海”思路。

这一阶段的核心策略,是“做轻做快”——优先选择文化相对接近、竞争不激烈、用户增速快的区域,快速建立用户基数和商业闭环。

但这类打法的可持续性受限。一方面,技术门槛在下降;另一方面,一旦进入企业级应用、基础设施平台领域,仅靠“产品迁移”难以满足更高阶的需求。

第三阶段(2023–):价值共创,信任驱动

进入2023年后,AI模型能力跃升、合规压力上升,叠加全球市场对AI工具的战略敏感度提升,中国企业开始意识到:下一阶段的出海竞争,将不再只是“谁跑得快”,还包括“谁真正被信任”。

这一阶段出现了明显的路径转向:从交付“一个功能”到共建“一个系统”,从解决效率问题到适配监管体系与责任链,从输出工具到嵌入客户业务流程。

一些企业开始把AI技术封装成平台模块,深度融入客户供应链、服务流程、数据管控与策略执行中。这类合作周期更长,但一旦建立信任壁垒,将形成更强的商业粘性与再扩展能力。

而在高度制度化、文化语境复杂的欧洲,这种“价值共创式出海”,正在成为中国AI企业的新范式。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表格,来总结不同阶段的特点:



为什么中国AI,更可能在欧洲跑通?

在当前这轮出海浪潮中,欧洲成了中国AI企业最特殊的一块“重力场”。

它不提供人口红利,也很难追求增长爆发。企业进来后面对的,往往是冗长的评估流程、多层级的客户结构,以及法规和伦理标准对技术架构的强制性改写。

但仍然有中国AI企业,把欧洲列为“下一站”甚至“主战场”。不是因为这里好做,而是因为这里的难,恰好迫使出海企业必须转向另一种能力结构。

以京东为例。

这家公司近几年在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布局仓储与配送网络,并在官方报告中多次提到,正在通过AI和大模型优化库存预测、运输路径和跨境协同。

对它而言,技术问题之外,更难的是“在制度里落地”:数据处理要满足GDPR 对数据最小化、可追溯性的要求,业务系统要能嵌入当地企业既有流程,还得兼顾多语种协作习惯以及不同国家在运输、环保、税务上的差异。

这类项目的价值,不只是“模型效果好不好”,而是能不能把AI变成一个在当地规则之内、被客户放心接入核心业务的系统

像这样的实践正在变多。尤其是在以下几类公司中出现得更频繁:

·做企业级AI服务、供应链预测、风控建模的公司;

·针对医疗、金融等强监管行业,开发算法可解释性工具或审计系统的团队;

·主打生成式AI多语种落地的创业公司,尝试将语言模型适配至欧陆语境;

·开发AI底层工具组件(如模型托管、训练平台、推理调度器)的新型基础软件公司。

这类企业面临的挑战往往不在“模型好不好”,而在于:系统能否提供稳定输出,算法是否有合理解释路径,数据处理是否符合本地监管要求,产品是否能与欧洲企业内部流程形成“协同边界”。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AI在欧洲的试炼,更像是一种“系统级产品力”的验证场。

相比之下,一些更“模型驱动”或“应用即平台”的出海尝试,在欧洲并不顺利。

因为欧洲市场对“黑盒模型”的容忍度极低。AI一旦进入决策环节,就必须回答:

·这个模型为什么给出这个推荐?

·如果出错,谁负责?

·算法有没有学习偏见?有没有干预接口?

·用户有没有选择退出的权利?

这些问题听起来像是合规层面的门槛,但实际上,它反映的是一个基本的市场共识:AI不该只是能跑起来的技术,而应该是“可以被信任地用起来的系统”。

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之下,一些中国公司反而在欧洲获得了“结构性适配优势”。

它们来自过去十年服务国企、政府、大型企业的项目环境,擅长把系统嵌入复杂流程,也习惯处理“先合规、再上线”的项目节奏。某种程度上,这种“工程导向+长周期协同+多角色兼容”的打法,和欧洲本地的组织文化、采购逻辑、合作机制,有着更高的重合度。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AI可以轻松打开欧洲市场。但它意味着:在这块“难的地方”,中国企业至少有资格参与竞争。

五个正在打开的门

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中国AI公司,都能在欧洲立足。但那些愿意调整节奏、愿意讲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企业,会发现,欧洲不是关着的。



它只是开得慢,需要你一扇一扇地敲。而以下这些门,已经开始松动。

第一扇门,是制造业。

这可能是中国AI最意外的突破口。

因为谁能想到,“中国制造”的对面,“德国制造”会成为它的合作者?

德国的工厂几乎是全球工业标准的象征。但标准的另一面是“迟缓”:他们的生产节奏需要优化,但不愿意重构系统;他们想要预测性维护、产线协同、节能优化,但又不信任黑箱算法。

这恰好是中国AI的特长区。

靠一层层业务逻辑搭建出的“懂工厂”的系统能力,你可以嵌进现有的SAP+MES+PLC里运行,也可以做成边缘设备上的轻量预测引擎。你能落地,就已经赢了一半。

中国厂商从“数字化车间”一路卷上来的经验,正好能穿越欧洲工厂的老旧系统。

第二扇门,是多语种生成式AI。

很多人以为ChatGPT把一切内容型应用的可能性都压扁了。但其实在欧洲,至少在不少垂直行业里,“大一统的生成”开始失灵。

这片大陆上,有24个官方语言,数十种变体语系,广告、教育、金融内容的审美各不相同。

你用英文prompt做出来的文案,拿去投法国Instagram,效果可能并不那么好。

于是,“适配性强、小而精、多语种理解能力扎实”的中国内容生成工具,反而可以找到缝隙。他们不一定自己做大模型,但懂prompt编排、理解行业逻辑、可以高频微调,并愿意为中小企业做定制化训练。

这类产品,欧洲企业愿意买,因为他们从美国公司那里,买不到这么“肯低头干活”的AI。

第三扇门,是医疗。

医疗是欧洲最敏感的行业之一,但也最需要AI。

影像识别、药物辅助分析、慢病管理、电子病历系统的智能预填——这些场景背后都有一条共同的要求:不能出错,必须解释清楚,合规写进代码里。

这听起来对中国企业极其不友好。

但正因为大公司做得慢,小公司又不敢做,一些中国医疗AI企业反而可以进入“灰区蓝海”。

第四扇门,是合规工具本身。

这是最具象征意义的反转:中国公司,去帮欧洲人做AI合规。

模型可解释性工具、数据流可视化引擎、算法审计平台、风控规则配置器……这些“听起来不像创新”的技术,恰恰是AI在欧洲“合法存在”的前提。

而中国公司——长期生活在政策变化的复杂环境中,已经练就了一种“把合规写成平台”的能力。

你不能想象一个硅谷创业者,会愿意花半年时间,为一家波兰政府部门写一套“AI责任归属可视化引擎”。但你可以想象,一家从中国金融行业卷出来的中台平台,会顺手把这事做了——还带文档,还能定制。

在欧洲,这叫能力。

第五扇门,是AI基础设施。

算力调度、分布式训练、私有化部署平台、行业大模型管理器——这些不出现在朋友圈,也不会被评估为“技术性感”,但它们是真正决定“AI能不能跑起来”的底层变量。

欧洲有模型,但算力部署不均。有开发团队,但缺工具链。有场景,但无能力构建行业基础设施。

这恰好与中国近几年“AI开发平台化”的趋势形成互补。像百度、华为、阿里、腾讯、第四范式、字节(火山引擎)等公司开发的MLOps工具、PromptOps工具、AgentOps平台、模型管理中台、数据增强平台,很多都能变形为“对接欧洲企业私有部署”的解决方案。

这些门并不新,它们存在了很久,只是过去没有人站在正确的位置、用正确的语气去敲。

今天,中国AI企业正是时候。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敲这扇门

当然,欧洲不是天堂。

中国AI企业在这里找到一些机会,但也可能栽在这里。

三个误区,尤其值得提醒。

第一个误区:以为“过了法规”,就等于“获得信任”

很多中国企业,把GDPR、AI Act当成“一道考试题”——考过了,就可以上线。

但在欧洲,法规只是合格的下限,真正决定你能不能走远的,是你是否被信任,是否成为当地系统的一部分。

一个法国物流平台负责人说过一句话:“我们不是不相信中国技术,我们是不知道当它出问题的时候,谁会对我负责。”

这就是典型欧洲思维。

所以,即使你系统稳定、性能强、文档完备,只要没有“在地响应机制”,没有“人对人协作的信任基础”,你就只能是一个“外部插件”,而无法成为生态的一部分。

第二个误区:把“本地化”当成“翻译加客服”

很多中国企业试图复制旧套路:改个语言,招个销售,把网站部署在欧盟服务器上,就叫“本地化”。

但在欧洲市场,这样的“包装式本地化”没有意义。

你需要的不是翻译,而是产品思维的重构:产品设计要符合行业使用者的角色边界、操作习惯、审批机制;交付方式要适配本地采购节奏;定价结构甚至要考虑政府补贴、资金拨付周期和项目归属逻辑。

更关键的是:你得让客户“觉得你在这儿”。

哪怕你总部不在德国,但你得有“能在一周内开车来见面的人”。哪怕你系统做得很好,也要能“对监管部门讲得明白”。这是对组织系统的一种压强测试。

第三个误区:相信“技术足够强,就可以通吃”

这可能是最致命的幻觉。

欧洲的很多企业并不“迷信技术强者”。他们的决策过程往往更复杂、更慢、更讲“政治正确”与“责任归属”。

一个能让CTO眼前一亮的技术方案,可能会被法务部门卡半年,也可能被数据保护官(DPO)一票否决。

也许,中国AI企业擅长用“性能碾压”打开市场,但在这里,这一招不够用。

你必须提前构建“组织内部多角色共识路径”——让CIO理解你、让合规官安心你、让业务线信任你,甚至要让一线员工觉得你“不会取代他”。这不是技术说服的事,这是文化渗透的过程。

所以,如果你觉得欧洲是“有钱赚的市场”,可能要重新评估。它更像是一个“能不能长期共处的试炼场”。它不欢迎短期主义,也不接受“只是来卖技术”的朋友。

如果你愿意建立关系、共享规则、接受约束、重建产品、放慢节奏、提高解释性、调低报表的增长曲线——欧洲,才可能真正打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前日军退将曾扬言:若不考虑弹道导弹,日本海自一周全歼中国舰队

前日军退将曾扬言:若不考虑弹道导弹,日本海自一周全歼中国舰队

不掉线电波
2025-11-19 16:31:08
徐波生了300个孩子?揭露了人类社会的本质问题

徐波生了300个孩子?揭露了人类社会的本质问题

历史总在押韵
2025-11-17 00:05:07
高市严重误判,以为中国只会口头抗议?中日磋商破裂,日本慌了神

高市严重误判,以为中国只会口头抗议?中日磋商破裂,日本慌了神

梁讯
2025-11-19 15:54:14
丰田正式暂停福冈固态电池工厂项目,日本大概率重蹈氢能汽车覆辙

丰田正式暂停福冈固态电池工厂项目,日本大概率重蹈氢能汽车覆辙

西虹市闲话
2025-11-19 21:03:05
日本炒作“击沉福建舰”,军事专家傅前哨:哪里来的底气?

日本炒作“击沉福建舰”,军事专家傅前哨:哪里来的底气?

南方都市报
2025-11-19 20:18:06
日本通告全球,不会收回涉台言论,中方划下落弹区,禁航72小时

日本通告全球,不会收回涉台言论,中方划下落弹区,禁航72小时

文史旺旺旺
2025-11-18 19:57:15
10余名台湾同胞在意大利餐厅点5份披萨遭老板讽刺,当地华人团结反击致闭门歇业,旅行团:一共13个人,还点了多杯饮料

10余名台湾同胞在意大利餐厅点5份披萨遭老板讽刺,当地华人团结反击致闭门歇业,旅行团:一共13个人,还点了多杯饮料

极目新闻
2025-11-19 15:35:21
“穷就别硬装了!”一家三口吃火锅花了217元,父亲心疼钱被群嘲

“穷就别硬装了!”一家三口吃火锅花了217元,父亲心疼钱被群嘲

妍妍教育日记
2025-11-18 19:53:15
哈佛前校长人设崩了!他和中国女经济学家这个瓜,我有点吃不下了

哈佛前校长人设崩了!他和中国女经济学家这个瓜,我有点吃不下了

留学生日报
2025-11-19 13:41:05
突发特讯!日本演员矢野浩二通告全球:永远支持一个中国罕见措辞

突发特讯!日本演员矢野浩二通告全球:永远支持一个中国罕见措辞

TVB的四小花
2025-11-19 10:07:55
广东模特冠军的事,后续更加劲爆!

广东模特冠军的事,后续更加劲爆!

麦杰逊
2025-11-19 15:31:05
日本报复来了,电磁炮亮相,台军响应,要用导弹让解放军有来无回

日本报复来了,电磁炮亮相,台军响应,要用导弹让解放军有来无回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19 09:29:13
越来越多孩子得白血病?医生坦言:家里4样东西是祸根,趁早扔了

越来越多孩子得白血病?医生坦言:家里4样东西是祸根,趁早扔了

DrX说
2025-11-19 14:42:09
四位前首相齐批!高市早苗成日本政坛“炸雷” | 新京报专栏

四位前首相齐批!高市早苗成日本政坛“炸雷” | 新京报专栏

新京报评论
2025-11-19 18:48:30
江苏科技大学被骗惨了:高中生成头牌教授,还想参评院士

江苏科技大学被骗惨了:高中生成头牌教授,还想参评院士

上峰视点
2025-11-19 11:04:22
江苏女排3-0战胜山东女排,时隔八年再夺全运会女排冠军

江苏女排3-0战胜山东女排,时隔八年再夺全运会女排冠军

懂球帝
2025-11-19 20:33:04
今夜,暴跌!突发,黑天鹅!

今夜,暴跌!突发,黑天鹅!

中国基金报
2025-11-19 00:16:16
刚刚!日本突发,直线涨停!

刚刚!日本突发,直线涨停!

中国基金报
2025-11-19 15:57:23
【扫“苗”】插裤兜,非常罕见的送别动作!日方接受吗?

【扫“苗”】插裤兜,非常罕见的送别动作!日方接受吗?

新民周刊
2025-11-19 09:26:23
喻恩泰和妻子婚内双出轨,聊天记录不堪入目,妻子约P喜欢大的

喻恩泰和妻子婚内双出轨,聊天记录不堪入目,妻子约P喜欢大的

社会酱
2025-11-19 17:42:35
2025-11-19 21:12:49
数据猿DataYuan incentive-icons
数据猿DataYuan
数据智能产业创新服务媒体
2412文章数 5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暂停接管安世半导体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旅游
艺术
教育
房产
家居

旅游要闻

最佳观赏期即将结束!河南这些美景错过要再等一年

艺术要闻

启功:我是画家,但书名超过了画名

教育要闻

“良心已经烂透了!”小学女儿作业本被贴满“毒贴纸”,家长怒了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家居要闻

水岸美学 书香人文生活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