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書按:一年一度的双11在悄无声息中落下帷幕,曾经全民追捧的购物狂欢节,如今更像一场例行公事的商业活动。对于出版行业而言,双11、618对于“买书如山倒”的刺激作用也已大不如前。
去年多家出版社联合抵制618促销,已经说明了这种超低折扣促消费的策略,正在愈发难以为继。双11、618这样的平台大促,对于图书行业而言本就不是一场公平的游戏,不只过度透支了读者们的消费力,也会加剧出版机构、图书品种之间的“马太效应”,因为唯有能承受“地板价”的出版方才能获得平台流量。
当双11、618渐渐成为过去时,当出版机构不再依赖平台的集中流量,而是积极发展自播、内容种草和私域运营,或许有机会跳出“高定价、低折扣”的恶性循环。当低价刺激之下冲动消费的读者逐渐散去,图书行业的真实“水位”和核心受众才会日渐清晰,出版方也可以告别“流量思维”,更加专注地为目标读者服务。
以我们此次推荐的10月新书而言,在双十一活动之中,它们基本上很难登上图书电商首页,反而会因头部图书垄断了注意力而成为“炮灰”。如今,它们可以通过更丰富的渠道,进入更多读者的视野。
所以,以后遇到一本感兴趣的图书,希望你不用再去等待节日大促,也不再纠结折扣的高低起伏,而是随时都能果断拿下,让每一份热爱都能够及时被送达,不至于随着时间而冷却。

01
我见夕阳与朝阳无异
![]()
作者: 孔孔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25-10
台积电文学赏·正赏 获奖作品
我是母亲的延续,也是她失去的开始。
“她记得,有一个下午,整个世界也曾以风景的样子向她呈现过。”
母亲说,记忆是一条河流,她曾在河边看见自己。为了再度看见母亲,我开始沿着这条河流逆行。
我遇见一场喜宴、一只蚱蜢,遇见天真的少女蜕变为彷徨的新妇,遇见想要化作飞鸟的父亲举着巨石,而母亲正举着产钳学习如何接生自己的命运。
命运长着一张婴孩的脸,双眼紧闭,仰面浮于河水之上,流向未知,不甘心的母亲涉水去追寻孩子,或者命运。父亲则已乘船远行。
只有我还伫立岸上,看一切同朝夕阳与朝阳一道,被浸泡成浮光掠影——就好像父亲在远行前曾带我去看的那些电影。
看电影要从头到尾保持沉默,看河流也是。在沉默中,电影和河流会告诉你一些事情。
河流告诉我的是,夕阳与朝阳无异。
《我见夕阳与朝阳无异》是青年作家孔孔的长篇小说。夫妻的怨怼、母子的羁绊、父子无声的决裂,皆在琐碎日常中暗涌。小说通过“我”的回忆碎片拼贴出母亲复杂的精神世界——她对命运的抗拒与妥协、对生活的热望与幻灭,如同一场西西弗斯式的徒劳抗争。
02
刹海
![]()
作者: 陈楸帆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出版年: 2025-9
21世纪中叶,气候变化已将地球推向崩溃边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肆虐、资源枯竭、物种灭绝……人类文明岌岌可危。
在中国南海的伶仃洋畔,少女新星正经历着双重危机:外公罹患阿尔茨海默症,记忆如沙漏般流逝;而她参与的环项目,也揭示出这片海域背后隐藏的惊天秘密。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印度洋上,取代被海平面淹没的马尔代夫,一座名为“翡翠岛”的人工岛屿拔地而起。它是科技巨头“联合摩地”打造的未来生态城市样板,也是第4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42)的举办地。然而,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数据溢出、能源危机,甚至死亡威胁。
少女新星踏上了前往翡翠岛的旅程,意外卷入一场关乎地球命运的巨大阴谋。随着COP42大会的召开,各方势力在翡翠岛上展开了激烈的博弈,无数人的命运被神秘力量牵引。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界处,他们发现了翡翠岛完美计划背后的真相……
03
美丽的夏天
![]()
作者: [意] 切萨雷·帕维塞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La bella estate
译者: 陈英
出版年: 2025-10-20
《美丽的夏天》是意大利作家切萨雷·帕韦塞的代表作,1949年出版,并于次年荣获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奖。全书收录三个中篇小说,分别是《美丽的夏天》《山上的魔鬼》《在孤单的女人中》,这三篇小说都以都灵为背景,如一幅徐徐展开的三联画展现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他们在夏日的午夜漫无目的地游荡,挥霍着青春,渴望打破一切限制。他们流连于车站、咖啡馆和电影院,在山丘上等待日出,等待爱情、幸福,渴望真正的生活。夏夜吹来清凉的风,闪烁的流萤在黑暗中飞舞,青春慢慢逝去了。本书曾多次被改编为电影,其中安东尼奥尼于1955年改编的电影《女朋友》斩获当年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
04
眉隐之灵
![]()
作者: [日] 泉镜花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眉かくしの霊
译者: 王子豪
出版年:2025-9
“什么义理,什么规纪,尽是由人类随意决定……人们称我是鬼,是畜生,是夜叉,是恶灵,是毒蛇,又何妨?”
本书为泉镜花的小众小说杰作选集,由《天守物语》《夜叉池》《化鸟》《雏偶谈》《茸舞姬》《雪灵纪事》《眉隐之灵》《绘本之春》8篇故事组成。
其中,《天守物语》多有戏剧、电影改编,是在日本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夜叉池》《茸舞姬》是泉镜花特有神怪世界观的代表作品;《化鸟》《雏偶谈》《雪灵纪事》《眉隐之灵》《绘本之春》则是各具日本不同时代特色的冷门佳作。结尾特选录对泉镜花评价颇高的芥川龙之介与三岛由纪夫的专文书评。
05
非比寻常
![]()
作者: [波兰]米哈乌·鲁西内克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 群岛图书
副标题: 回忆辛波斯卡
原作名: Nic zwyczajnego. O Wislawie Szymborskiej
译者: 茅银辉 / 孙琰 / 赵如雨
出版年: 2025-10
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降临,辛波斯卡平静的生活被骤然打破,电话甚至在夜间也响个不停。二十四岁刚毕业的米哈乌·鲁西内克前来应聘,他客气地要了一把剪刀,剪断了电话线——就这样,他成为辛波斯卡贴心的陪伴者,直至她生命的最后时刻。
身为秘书,鲁西内克得以用一种无人能及的视角,“信手拈来”式追寻十五年相伴的点滴印记,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近距离观察:她有时异想天开的爱好、对孤独的偏爱,她诗歌的诞生方式、写作习惯和对拼贴画的热情,以及与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复杂友谊。尤其珍贵的是,鲁西内克忠实捕捉到辛波斯卡作为一位“古怪老太太”的可爱与真性情,见证她如何在诺奖的巨大喧嚣中,始终努力坚守内心。
06
我是幸存者吗?
![]()
作者: [韩] 金初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이태원 참사 생존자 김초롱이 건너온 319일의 시간들
原作名: 제가 참사 생존자인가요
译者: 余思祺
出版年: 2025-10
2022年10月29日晚,我走在梨泰院的人群中,原本是为了庆祝节日,而就在我的身后,生命正悄然消逝,活下来的我看着自己的生活崩塌。
一位普通女性的创伤自救:如果生命是一场巨大PTSD,愿本书成为你深夜里的温柔回响。
07
我是职校生
![]()
作者: 陆千一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00后职校生自述集
出版年: 2025-10
本书是一部教育主题的纪实性自述文集,由1篇作者自序、12篇受访学生自述、1位专业课老师自述构成正文,呈现了我国西北地区一所大专职业院校师生多样的人生故事。
书中12位受访者,和所有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一样,为自己许诺光明的职业前景、期待更好的个人生活:错失的电竞理想,模糊在记忆中的恋爱,字里行间不断溢出的身体对家乡的记忆、不想进厂想要更自由生活的期许……在两年教学相长的过程中,背景和个性迥异的学生,面对老师陆千一打开心防,细述来路,剖陈愿景。经老师转写,呈现在书中的文字,富有亲历体感、生活细节和原生力量。对职校教育和职校生不太了解的读者,可由外人不可道的局内人视角,进入职校教育的现场,感知职校师生的处境,理解生活有许多个面向,人的力量有许多种来源。
08
所有顽固的人
![]()
作者: 时晨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牧神文化
出版年: 2025-10
所谓顽固,不过是把喜欢的事做久一点。
在数字阅读汹涌而来的时代,实体书店成了逆水行舟的勇士,艰难守护着纸质书的温度。
时晨,这位热爱推理的上海作家,“以书为舟”逆势而上,在创作之余毅然创办了一家侦探推理小说专营书店——谜芸馆。
从推理作家到书店老板,从第一次创业失败的“孤岛书店”到现在仍然挣扎求生的“谜芸馆”,当世界催促你投降,顽固是最优雅的反抗。
本书记录了一家独立书店对抗科技洪流的真实战役,翻开这本书,你终将理解——世界之所以还有光,是因为总有人顽固地举着火把。他们不是不懂变通,只是舍不得让心里的火苗熄灭——哪怕要用肉身去挡时代的穿堂风。
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商业传奇,只有一个纯粹爱书人在困境中坚守的真实故事。这里有经营的艰难、理想的碰撞,更有对推理文化的执着。
时晨化身“被写作耽误的脱口秀演员”,以犀利吐槽记录书店日常:怪客、熟客、作家同行互掐……荒诞与温情交织的365天。
走进《所有顽固的人》,探寻实体书店的挣扎与希望,感受纸质书永不落幕的魅力。
09
再玩一次
![]()
作者: [英] 特里斯坦·多诺万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副标题: 电子游戏全史
译者 : 王亚晖
出版年: 2025-11
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拉开了一个全新的技术时代的序幕。
1946年,第一台可编程计算机ENIAC启动,电子游戏的雏形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形成。
1962年,第一款具有重要影响的电子游戏《太空大战!》诞生,从此电子游戏演变成了一种由创意、技术与商业驱动的无比丰富的媒介体验。从《乓》《吃豆人》《俄罗斯方块》到《毁灭战士》《侠盗猎车手》《塞尔达传说》,游戏史上留下了无数令人回味的经典时刻。
特里斯坦·多诺万的《再玩一次:电子游戏全史》以生动的笔触与详实的材料全景式地回顾了电子游戏的这段丰富历史。不仅将视野扩大到美国和日本之外,全方位地展现了世界范围内电子游戏的演变;而且将游戏创意,而不是技术发展或商业竞争放在了游戏史叙述的核心,讲述了许多激动人心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最终表明,“电子游戏艺术不只是娱乐的,而且还是生活的代名词”。
10
艺术的转向
![]()
作者: [法] 勒内·基拉尔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新行思
原作名: La conversion de l'art
译者: 曹丹红 / 张贝 / 张义斐
出版年: 2025-9-25
《艺术的转向》是一部以访谈纪录片《历史感》的摄制为契机编撰的文集,收录了基拉尔写于1950年代到1980年代末的文章。前五篇文章是作者早期离开欧洲时的作品,它们尤其揭示了基拉尔著名的摹仿理论的起源,呈现了基拉尔从文艺批评逐渐走向人类学与宗教研究的理论进路,其余文章则延续了基拉尔对小说史的思考。
书中对尼采、瓦格纳等艺术家进行了再解读,主要探讨了摹仿欲望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以及对这一欲望的书写与表达带来的小说与艺术形式的转变,并思考了艺术在当今时代的人类学价值,以及现代精神的未来出路。他强调,艺术的价值绝非美学享受,艺术只有在能够加剧时代的焦虑感时,才能实现其揭示功能。
11
总之,试着结婚了
![]()
作 者: [日] 山内麻里子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 版公司
出品方: 未读 / 未读·文艺家
原作名: 結婚とわたし
译者: 马文赫
出版年: 2025-10
与伴侣同居后,麻里子绝望地发现,家务量变成了独居时的三倍。
在家庭这个密室里,男女要保持平等的关系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不甘于传统性别分工的麻里子决心为实现家庭内部的男女平等而不懈斗争。
著名作家山内麻里子在2013—2017年写下的五年同居-结婚随笔,记录了她呐喊均摊家务、与丈夫斗智斗勇的日常生活,也写下了她进入婚姻内部后才获得的深刻的观察与思考。
12
十四岁的小舞者
![]()
作者: [法]卡米耶·洛朗斯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出品方: 大风SilentRhapsody
原作名: La Petite danseuse de quatorze ans
译者 : 吴乐冰
出版年: 2025-10
她十四岁,是巴黎歌剧院的一名“小老鼠”,每天挣两法郎,缺勤会被开除,脚上流血,肚子里空空如也。
她为德加摆姿势,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手臂向后束起,下巴抬起,眼神倔强而空洞。
1881年,当德加将她的蜡像置于玻璃柜中展出时,观众惊恐不已:她穿着真的芭蕾舞裙、真的绸鞋,头发是真正的马尾毛,脸上却带着“罪犯般的面相”。有人说她是“堕落的象征”,有人说她是“现代性的先驱”。但没有人问过她的名字,没有人知道她后来去了哪里。
卡米耶·洛朗斯以惊人的历史洞察与叙事魅力,将玛丽·范·格特姆从艺术的阴影中带回人间。她不仅讲述了德加如何塑造了她,更讲述了她如何——以一种无声却坚决的方式——也塑造了德加,塑造了现代艺术的伦理边界。
这是一部关于艺术与真实、观看与被看、记忆与遗忘的杰作。它让我们明白:有些凝视,本身就是救赎。
13
迷离劫
![]()
作者: [美] 大卫·波德维尔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通俗叙事与疑案诗学
原作名: Perplexing Plots: Popular Storytelling and the Poetics of Murder
译者 : 徐佳玮
出版年: 2025-10-10
非线性时间叙事、多视角和非现实的叙述等技巧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曾经被认为很难理解的形式和风格是如何为观众所熟知的?
在本书中,大卫·波德维尔揭示了犯罪小说、戏剧和电影是如何使非传统叙事成为主流的。他指出,自19世纪以来,侦探文学作品和悬疑惊悚电影允许有创意的文化产品生产者进行诸多尝试。犯罪和神秘故事成为观众学习欣赏技巧的训练场,作者用叙事形式玩游戏,挑战观众的认知与期望。波德维尔考察了文学作者和电影编导如何推动观众、与观众合作,以改变故事讲述方式。从亨利·詹姆斯、康拉德、乔伊斯、伍尔夫、福克纳和D.W.格里菲斯开始,他探讨了雷蒙德·钱德勒、阿加莎·克里斯蒂、达希尔·哈米特、帕特里夏·海史密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昆汀·塔伦蒂诺等人的情节设计,并追溯了主流创作者和现代主义实验者如何影响彼此的作品。
无疑,通俗叙事技艺魅力不朽,凶案诗学生命力经久不衰。
14
我们赖以生存的植物
![]()
作者: [英] 西蒙·巴恩斯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 记号Mark
原作名: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Plants
译者 : 陈莹婷 / 张继昌
出版年: 2025-10
本书选取了对人类影响深远的100种植物,讲述人类与植物相伴相生的故事。
作者在书中打破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运用植物学、动物学、历史学、神话学、民俗学、医药学等领域的知识,不仅向我们介绍了苹果、玫瑰和竹子等常见的植物,而且加入了毒参、捕蝇草等不寻常的植物。从为人类先祖提供阴凉的绞杀榕树,到如今濒临灭绝的雨林植物,植物有时是日常口粮,有时是表达感激和爱的礼物,有时是构建文明的材料。这些植物陪伴着我们跨越过去,见证现在,走向未来。
这是一场重塑思维的讲述,令人在深省中重新认识植物,定位人类本身。
15
关于我在精神科住院的22天
![]()
作者: 牛奶侦探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25-9
《关于我在精神科住院的22天》源自作者牛奶侦探的真实经历。她用独具特色的水墨画风,记录下自己在精神科住院的全过程。
病房里的人都成了动物:自己是兔子,医生是松鼠,外婆则是精神抖擞的母鸡。水墨晕染处仿佛泪水蔓延,纤细氤氙的画面带给我们脆弱而温暖的感受。
有脆弱的时刻,有忧郁的种子,也有很多很多柔软的爱。
16
女性主义不是什么
![]()
作者: [加] 卡萝尔·海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Think Like a Feminist: The Philosophy Behind the Revolution
译者: 何啸风
出版年:2025-10
本书将说明女性主义如何抛弃了仅从个人责任层面分析问题的框架,说明性别歧视如何像鸟笼中的金属丝一样发挥作用:看似细小且毫无关联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
为了反对女性主义者厌男的刻板印象,本书后面要讨论的一大主题是女性自身在这场乱局中的责任。我将解释为什么女性往往有充分的理由随波逐流,并且往往很难不随波逐流。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几乎无法避免地内化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女性应该渴望什么,应该如何行事。但是,当我们毫不质疑地与一个伤害他人的体系同流合污时,我们就要承担延续这个体系的责任。……但我同时也认为,我们应该对自己和其他女性宽容一点,因为我们要明白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体系多么庞大。我们每个人都只想努力撑到明天而已。
本书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敌人不是男性,而是一个由性别歧视的规范、习惯、期待和制度组成的相互关联的体系。这些事物大多在人们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女性也参与其中……虽然我主要关注女性主义运动背后的思想和历史,但我也会分享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人们收拾目前的乱摊子。在这个过程中,我承诺我将颠覆人们关于女性主义者缺乏幽默感的刻板印象,以一种通俗易懂、不危言耸听,并且尽可能有趣、不卖弄、不说教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女性主义理论的一些关键方面……
在撰写本书时,我吸取了20多年来教授和撰写女性主义理论的经验。……我花了很长时间像打地鼠一样挨个地澄清人们对女性主义的误解——在课堂上,在社交媒体上,在感恩节的餐桌边——最后总结出了一整套技巧,可以让怀疑者放下戒备,听一听女性主义到底是讲什么的。
17
王维十五日谈
![]()
作者: 李让眉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出版年: 2025-9
王维,也许是唐代大诗人中我们“最为熟悉的陌生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些名句我们从小便熟能成诵,但若仔细再想,却又说不出具体的好处,而王维的真实面容,也一直被湮没在世家公子、美少年、音乐家、诗佛、“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这些固化标签之中。
青年诗人、作家李让眉以其丰厚扎实的学养、识见和敏锐的感知力,用十五篇漫谈追寻王维,细解王维的生平、时代、亲交、情感、宗教、绘画、音乐、诗艺,还原王维的人生境遇与精神世界,以诗人之眼关照王维诗独特的妙处——无我而有情,最终收尾在当下的我们为何要读王维、如何读王维,将古典诗人的光芒折射到现代的你我身上。
18
单身母亲日记
![]()
作者: 阿依努尔·吐马尔别克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25-10
这是一本真实到近乎“冒犯”的日记。它没有温情的、励志的滤镜,只是一位单身母亲七年颠簸的生存实录。
在日记中,阿依努尔记录了她从被迫结婚生子,到决然离婚、北上漂泊,再到将女儿接回身边,在工作和母职中努力平衡生活的全过程。
她毫不掩饰自己的困窘、疲惫和对自我的怀疑,也正是这种不回避,让她的成长具有了可信的重量。我们看到的不是完美的“超人妈妈”,而是一个在绝境中一次次撑起自己的普通女性——用具体的行动,去争取生活的主动权。
这也是一份关于现代女性处境的珍贵样本。哈萨克族,女性,离异,北漂,多重身份构成阿依努尔的独特性。
传统婚恋观念的压力、单亲家庭的经济难题、职场母亲的精力透支,她的故事超越了个人叙事的范畴,成为许多相似处境的一面镜子。
正因如此,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照:当生活分崩离析,结构性困境横亘于前,一个普通人如何依靠最朴素的勇气,一步步重建生活的秩序。
19
马里·阿尔梅达的七个月亮
![]()
作者: [斯里兰卡] 谢汉·卡鲁纳蒂拉卡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磨铁·大鱼读品
原作名:The Seven Moons of Maali Almeida
译者: 任超
出版年:2025-10-15
某一天醒来,你发现自己死了。
你曾是一个无神论者,直到灵魂苏醒在一个叫天堂签证办公室的地方;你曾是战地摄影记者,目睹过无数尸体,直到目睹自己的尸体被沉入贝拉湖。留给你的只有模糊的记忆片段,以及脖子上镜头摔裂、沾满泥巴的相机。
这是由斯里兰卡官商及军队勾结、混战,以及众多牵引局势、摆弄命运的鬼魂构成的混乱时局,你的死因绝不可能是意外和无常。
在你的一生中,你拍下了成千上万张照片——1983年政府部长袖手旁观暴徒们烧毁泰米尔人的家园、屠杀居民;失踪的记者和活动人士被捆绑、堵住嘴,并在拘留所中死去的场景……这是你为国家留下的遗产和对集体失忆的抵抗。
你把它们存放在一个白色的鞋盒里。
在生前,你想把照片复印一千份,把它们贴满科伦坡。现在,留给你逾越阴阳、传递消息并解开自己死亡谜题的时间仅有七次月升月落。你喜欢下不可能的赌注,这次,概率之神是否还会为你倾斜?
20
白象
![]()
作者: 班宇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磨铁图书
出版年:2025-10-15
《白象》是继《冬泳》《逍遥游》《缓步》之后,青年作家班宇的第四部中短篇小说集,再度续写那些裹挟在时代洪流之中的命运。当原本的生活失序、坍塌,我们又该向何处去?
故事在时代变迁与地域褶皱之中展开,聚焦一群在浪潮里浮沉的同时代者:有人一辈子扮演着另一个人,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人;有人把自己的命返还给群山与飞鸟,让它们延续自己的生活;有人忏悔半生,也有人一辈子往下坠,来去匆匆,在世上不留痕迹……
他们身处困境,命运多舛,如在寒冬中艰难前行的旅者,带着伤痛与迷茫。但在冰冷现实下,他们内心仍存温度——或于困局中挣扎觉醒,或在孤独里坚守本真,这些微小却坚韧的力量,如同暗夜里的星火,终将驱散全部的迷雾。作品以冷峻笔触描摹时代切片,又以温热情怀洞见人性光芒,为复杂的人性与时代写下充满痛感与希望的注释。
21
拟像与拟真
![]()
作者: [法] 让·波德里亚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译者: 王睿琦
出版年: 2025-10
本书是后现代思想大师波德里亚的代表作之一、后现代哲学与文化理论的奠基之作。在这本书中,他摒弃了早年的马克思主义批判话语,自创“拟像”“拟真”等对于理解后现代至关重要的概念,探讨当代社会如何以象征和符号取代现实和意义,进而形成他所称的“超级现实”状态。在这个以大规模复制和可复制性为特征的时代,拟像(无本源的复制品)先于并塑造了我们所认定的“现实”,模糊了现实与表征之间的界限。通过分析大众媒体、消费文化与技术影响,他提出现代生活被“拟像”所主导,其图像与概念不再指向任何真正的现实,而是彼此互相指涉,形成了脱离真相、无休无止的符号表意循环。
22
海上游牧者
![]()
作者: [法] 戴维·格雷米耶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副标题:从极地到热带的鸟类传奇
译者: 蒋博翔
出版年:2025-9
跨越极地与热带的海鸟,是无垠海洋的游牧者。它们用翅膀丈量着全球海洋的脉动。作者戴维・格雷米耶以海洋学家的敏锐视角化身“海鸟追踪者”,观察并记录了这些生灵如何以惊人的生存智慧应对极端环境。海鸟的每一次振翅都是千万年进化的奇迹,每一道迁徙弧线都是生命对海洋的无尽告白。
然而,南极罗斯冰架崩塌形成的巨型冰山阻断了企鹅的觅食通道;西非海域非法渔船的灯光诱捕了迁徙途中的乌燕鸥;地中海渔业废料形成的“垃圾盛宴”正毒害着以鲭鱼为食的北鲣鸟。海冰消融、浮游生物锐减,极地食物链正在坍塌,海洋游牧者的家园正沦为人类欲望的 “角斗场”。
守护这些穿越时空的精灵,本质是在赎回人类失落的共生本能。当我们以敬畏而非征服的姿态凝视海鸟瞳孔中倒映的星空与海洋,或许才能真正理解:保护它们的迁徙航线,也是守护人类尚未被技术异化的良知——我们从未高于自然,而是始终属于自然。
23
破形记
![]()
作者: [加] 阿曼达·勒迪克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品方:也人
副标题:童话内外,那些残障之身
译者: 张书嘉
出版年:2025-10
就像童话总是从一道难题或一个障碍开始,主人公由此踏上探寻之旅,作者阿曼达·勒迪克的人生也是如此。她自幼确诊脑瘫,坐过轮椅、拄过拐杖,一瘸一拐地走过童年与青春,为了逃避残障身份、摆脱霸凌记忆,她远走他乡,却又跌回原点,甚至坠入抑郁的深渊。
儿时她便熟读西方童话,而今才意识到:残障就像缠绕着睡美人城堡的荆棘,早已与她的人生紧密交织。可为什么童话里从来没有跛行的公主?为什么残缺、丑陋总属于反派?为什么只有完美的躯体才配得上圆满结局?寄托世间最美好幻想的童话,竟在不断将“残障”推至不见阳光的暗处。
作为一位曾幻想自己成为公主的残障者,勒迪克重新解读经典童话,狠心戳破绚丽的泡沫,她迫使自己,也迫使我们,直视那些故事在对待残障和边缘群体时的偏狭与残忍。她用切肤的生命体验表明:残障不是象征或隐喻,而是真实且复杂的现实。社会排斥残障,童话再度加深此种排斥,现实与叙事就此互为回响,陷入健全主义与完美迷思的恶性循环。如果不重新讲述故事,又如何击破温情之下的冷酷内核?勒迪克借本书提醒我们:所有身体都应被承认,“破损”之形同样值得爱与祝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建构一个接纳多样存在的现实世界。
24
古尔德鱼之书
![]()
作者: [澳] 理查德·弗兰纳根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Gould's Book of Fish
译者: 张竝
出版年:2025-9
“我是一个坏杂种,伪装成更糟糕的画家,斗胆为你讲述一个爱的故事。”
靠做假古董混生活的哈梅特偶然发现了一本著名博物学画家古尔德的《鱼之书》原本,五彩斑斓的鱼类插画之间是作者的笔记。然而,其中的内容却和历史大相径庭,古尔德只是个伪装成画家的死囚,而他所在的塔斯马尼亚则是充满罪孽、奴役、酷刑、鲜血、欲望和谎言的地狱。哈梅特越是阅读,笔记就越是会生长出新的章节,而在全部读完的时候,这本书却突然不翼而飞。于是,故事和现实的边界变得模糊,谎言开始吞噬另一个谎言,《鱼之书》如衔尾之蛇,形成了一个层层嵌套的闭环。谁是古尔德?谁是哈梅特?我们又该如何逃离这虚伪残酷得令人绝望的世界?
25
陆地的尽头,是海洋的开始
![]()
作者: 俞昆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理想国
出版年: 2025-9
《陆地的尽头,是海洋的开始》是一部长篇纪实漫画,记录了解开作者人生困惑的一段徒步经历。那是一条从法国出发,横穿西班牙的徒步道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带着生命中的疑问上路,据说在路上或结束时,会得到属于他们的答案。
回家还是留下,哪个才是更好的选择?一个年轻女生,带着“自讨苦吃”的勇气踏上这条路。艰苦徒步中,她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一路行乞的比利时糕点师、辞职的法国公务员、休学的美国男孩、在旅馆后院哭泣的女孩;为数不多的亚洲面孔、关于竞争的回忆、对“行禅”的体悟……
一路上,她思考内心的问题,学着相遇、告别、好好拥抱。
最后,在海陆相接处,她慢慢地做了那个决定。“或许,我在其中寻得的答案,也能照亮他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