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王代强 袁城霖 川观新闻达州观察 徐洋
11月18日清晨七点,达州市宣汉县大成镇街上,垃圾车的引擎声划破宁静。返乡青年田军又驾车开始场镇垃圾清运作业。车身右侧,是与田军配合清扫的大成镇马滩村村民牟光润和罗启淑夫妇。
马滩村的村民对这台垃圾车有特殊情感——它隶属村集体成立的劳务公司,一年,它的清运作业可为村集体带去42万元的收入,是支撑村集体经济今年突破200万元的主力军。
马滩村党支部书记田冲计算过了,垃圾清运、投资分红等多项收入累加起来,截至10月底集体经济收入已有158万元。该村有望成为达州首个集体经济站上200万元台阶的行政村。
冲击全市第一,马滩村想了很多办法。毕竟,仅仅4年前,这里的集体经济才只有仅仅2万元。
事情还得从上一轮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开始,原来的田岭村和原马滩村合并,变成新的马滩村,人口几乎翻倍,但收入却成了大问题。
怎么破局?在学习考察多个地方后,马滩村两委决定先用好“家底”,将闲置的村小、村办公阵地出租,换来2万元的收入。
正当马滩村两委为集体经济增长如何迈大步犯难时,机会来了。
该村处在宣汉县肉牛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四川缘满集团有限公司在这里建起存栏能繁母牛1000余头、肉牛6000头的养殖基地。县里计划为该项目建设挤奶厅和粪污处理系统等配套设施,为此,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750万元,以马滩村村集体名义与缘满集团合作共建,村集体当年便拿到15万元分红。
![]()
肉牛育肥基地。张海波 摄
![]()
肉牛育肥基地。袁城霖 摄
沿着“牛”这条产业链顺藤摸瓜,马滩村村集体通过流转土地和整治撂荒地种植青贮玉米,投资建设秸秆收储运中心,把加工出的青贮饲料卖给县里各地养牛场。
![]()
秸秆收储运中心。张海波 摄
眼下,收储运中心原本堆满车间的3000余吨青贮饲料,只剩300吨还未销售。村党支部书记田冲说,全县年出栏肉牛10万头左右,青贮饲料不愁销路。
靠着政策支持和紧抓市场机遇,2024年,马滩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5万元,一跃成为明星村。
“今年收入不错,我们要把目标定高点”“不能让钱躺在账户上‘睡大觉’,要让‘钱生钱’”“不能依靠单一的牛草产业,要多元化发展”……去年底,马滩村村集体经济理事会成员代表大会讨论2025年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200万元!”大家一致认为,2025年的目标应该翻倍。
认准新目标,马滩村做了两件事——
铲车2台、叉车3台、运输车2台、拖拉机4台、农用耕田机1台,细数这些隶属村集体的机械设备,大多闲置时间长、使用率低,马滩村村集体全额独资注册成立了马滩村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开展机械租赁及承接农事服务。
一同成立的还有马滩村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将村里的木工、钢筋工、电工、焊工等数百名技能人才整合,承接建筑项目及其他劳务。
田军和牟光润夫妇都是马滩村劳务公司职工。他们操作的垃圾清运车,是今年初马滩村针对镇上垃圾清运常常不及时而购买的设备,由劳务公司承接垃圾清运业务。
2025年还有最后40多天,距离200万元目标还差42万元,能完成吗?
田冲算了一笔账:300吨青贮饲料可收入20万元,农事服务、劳务输出、机械租赁、垃圾清运等项目能再创收20余万元。“200万元的目标,近在眼前。”他很有底气。
集体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村民受益。采访中,记者听到不少好消息。
牟光润夫妇就职劳务公司,月入5000元。“除了种地,每月有固定工资,养3个娃的压力减轻了很多。”牟光润说。
此外,粪污处理系统采用环保技术生产的沼气,惠及43户200余村民。集体经济为全村安装路灯120余盏、修建垃圾池2个,还计划拿出部分资金慰问老弱病残和奖励优秀学子。
马滩村的好日子,正如骏马般奔腾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