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传统篆刻技艺与现代科技相遇
当印石艺术记录城市发展年轮
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正在上演
2025年11月8日至2026年1月18日
“印记园区 印向未来”
苏州工业园区大众篆刻作品展
正式在园区文化馆拉开帷幕

展览精选180枚篆刻佳作,以方寸之间的艺术语言,生动展现园区发展历程、创新精神与文化底蕴,为“金秋·三湖嘉年华”增添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品精良
深植园区文化基因
展览以“印记园区”“印向未来”两大板块构建完整叙事脉络,不仅彰显了专业的艺术水准,更深度融合园区特质,让篆刻艺术与园区发展、城市记忆深度交融。
![]()
“印记园区”部分
94枚全新创作的印章形成“领航擘画”“志合山海”“吴风湖韵”“勇立潮头”“盛世江南”五大篇章,立体勾勒了园区的惊艳蝶变。
◆《发挥试验示范作用》印章以DNA双螺旋结构象征生物医药、芯片造型代表人工智能,并结合碳纳米六边形的造型,将园区三大特色产业精准呈现。
◆《邻里中心》印章通过可转动的设计,生动诠释了社区共生、活力多元的园区生活理念。
◆《金鸡湖》作品中澄澈水体与印石相映成趣,成为生态园区最诗意的见证。
![]()
“印向未来”部分
从“印记中国”“印记北京中轴线”“印见荣光”等系列展览中精选86件作品,将视野从园区拓展至更广阔的时代图景,凝聚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各领域的发展成就。
![]()
“展览作品把园区特色反映得特别充分,真正用艺术讲述身边故事,传递对未来的愿景。”北京歌华传媒集团艺术总监李丹阳评价道。
科技赋能
创新传承传统艺术
秉持“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理念,本次展览以“新理念、新内容、新设计、新造型、新材料、新科技”重新定义中国印的文化表达,为传统篆刻注入现代活力,打破公众对篆刻展的固有认知,实现了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

在作品创作环节
3D打印、机器刻制、彩色喷绘等
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推动艺术表达实现新突破
苏州圆融发展集团创作的《当代美术馆》印章,通过提取建筑核心结构造型,运用3D打印技术精准还原,素白色调既呼应苏州“粉墙黛瓦”的传统意蕴,又凸显现代建筑的线条美感,实现了传统形制与科技精度的巧妙融合。
![]()
创作者代表曹余露分享道:“创作过程中我们的模型经过了反复的修改,就是为了既能体现建筑的飞扬气势,又保留篆刻艺术的韵味。”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与先进技术的结合,让传统艺术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展览现场,主题印“印记园区印向未来”以园区标志性建筑东方之门、国金中心、飞翔雕塑等为主体造型,通过全息棱镜技术动态呈现印章作品,让观众直观感受“江南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从创作到展示,科技元素的深度融入让千年篆刻艺术在新时代“活”了起来,彰显了园区文化创新的先锋姿态。
全民参与
文化浸润生活肌理
作为园区“以文化人、以文聚力”理念的生动实践,展览突出“大众”属性,从专业艺术家到跨界爱好者,从企业职员到师生居民,多元群体的参与真正实现了“艺术走进生活,大众参与创作”。
![]()
“篆刻是在方寸之间去创造一个世界,建筑则是在天地之间去雕刻一枚印章。”启迪设计集团建筑师张筠之带来了用乐高积木搭建的《苏州中心》印章。这件充满童真与趣味的作品,用五彩的积木堆叠出园区的活力、青春与探索精神。
![]()
在她看来,园区本身就是一幅宏伟的时代画卷,每一座错落起伏的建筑,都是深深印刻在这片土地上的印章,镌刻着时代的价值观与审美,成为留给后人的文化记忆。
企业的深度参与
是展览的鲜明特色

◆ 信达药业、华兴源创、大禹集团、欧瑞动漫、启迪设计等科技和文化类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历程创作特色印章,将企业故事融入篆刻艺术。
◆ 园区科技公司、纳米公司、56文创园等创新集群产业园以印章为载体展现产业活力。
◆ 来自园区各街道、学校及新建元集团、新时代集团等国资公司的创作者们则通过作品传递基层心声,形成了“企业联动、全民共建”的文化氛围。

![]()
展览期间,还将推出芭蕾与音乐快闪等跨界融合活动,打造“1条文旅线路+2堂专家课+3个场景体验+N场巡展”,让观众亲身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这个秋冬,不妨一起走进园区文化馆,感受篆刻艺术带来的独特魅力吧!
来源:园区融媒体中心 黄雨琳
拟稿:张昭质
审核:王子元
审签:方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