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南张北是一个自然村庄叫张纪庄,古时叫复星镇,规模比周围村庄略大,村民在明朝洪武年间,来自于苏州阊门。复星镇有一条东西方向的复星河系泰东河(古时叫运盐河)的支流,将集镇分为南北两处,隔河相望,无舟楫不得通行,时有人畜溺毙河中,百姓苦不堪言,急切盼望造一座桥,彻底改变“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
![]()
时光大约是到了清朝嘉庆年间,河北有一寒门学子,名叫韩日新,年纪轻轻中了秀才,秀才志存高远,本想通过科举博一功名光宗耀祖,怎奈考运不佳,多次名落孙山,只得息了升官发财的念头,在庄上靠帮人写契约,立私塾,调解民间纠纷为生。那时有民间纠纷的人,双方都要请秀才到东台街上茶馆喝茶,边喝边谈,秀才能说会道,能写会画,做事公平,往往茶喝好了,双方的矛盾也调解好了,输的一方把帐结了,结伴回家。当然也有通过喝茶不能摆平的事,双方只能到县衙打官司了。秀才熟读大清律法,是最佳的诉讼代理人,过去叫讼师。清朝时张纪庄属东台县管辖,打官司要到东台县城,来去几十里路,十分不便。乡下老农往往目不识丁,状纸也不会写,上了大堂被官威一吓,便战战兢兢话也说不周全,有理也变作无理了。幸好庄上有这位饱读诗书的秀才,明清时代的秀才有一定的特权,可以头戴花翎见官不拜口称学生,县官老爷往往也是文人出身,对秀才以礼相待,即使上了大堂打官司也可以混得一张座椅,引经据典口若悬河,为百姓伸冤解难。是以韩日新人到中年后声望渐隆,各路人马到张纪庄混饭吃时都要先办礼物拜望一下韩秀才,韩秀才也十分得意。一日秀才散步,走到堂庙门口,见到许多人聚集在河口,原来一外地人在涉水过河时不幸溺亡,家属闻讯赶来后悲痛欲绝,众村民异口同声请秀才出面为庄上村民造座桥,秀才思考半天,点头答应。秀才第二天把河南和河北的有威望的庄董,以及木瓦匠的头子请到家中喝酒,等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放下酒杯,对众人说道:“今天请大家来,是有事相商,河南河北本是一村,因为一条小河,把我们一分为二,来往十分不便,昨天又有人落水而亡,村民急需一座桥,不知各位有何打算?”众人一阵低头商议,都说“你秀才做主,我们跟上,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把桥造好”。于是,第二天堂庙门口贴了一张韩秀才执笔的造桥公告,各家各户,你出一个银元,他出十个铜板,河北人如此,河南人也是如此,秀才自己出了一百个银元。经过三个月的筹备,外购的青砖和木头终于运到工地,在一阵鞭炮声中复星桥终于动工了,木瓦匠拿一半工资,杂工由各家轮流出,经过一年的施工,复星桥在众乡亲的欢呼声中竣工了,只见大桥是全砖结构,一拱过河,像道彩虹飞架在复星河上,桥上行人穿梭,桥下流水潺潺,数百年的心愿终于实现,河南河北的乡亲欢声笑语片。砖砌的扶拦上,南北留有壁龛,由善男信女初一月半敬香,一边镶嵌的大理石上刻有功德碑,秀才当仁不让地为砖桥在石板上写下了“复星桥”三个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