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185
Science Partner
Bring you to the side of science
![]()
导 读
都说好奇心会随着年龄衰退,但UCLA心理学家的最新研究却发现了一个反常识的事实——咱老爹老妈对特定事物的好奇心可能正在经历不降反升,甚至超过年轻人!这个发现不仅打破了我们的固有认知,还可能为预防阿尔茨海默症提供了新思路。原来,用正确的姿势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强烈好奇,可能就是大脑保持年轻的秘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走,跟伙伴君来!
今日主笔 | 恒意
这项研究让我们找到办法“返老还童”!
最近伙伴君收到一封后台留言,这位小伙伴说,她经历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老爸退休后突然迷上了观鸟,买了一大堆专业设备,天天跑公园蹲守,对各种鸟类如数家珍。而老妈则报了个书法班,每天练字两小时,乐此不疲。问问从科学上怎么解释。
![]()
这让伙伴君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编辑的一篇科学研究,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们还真就发现了一个挺颠覆认知的事儿:咱们一般都觉得,人老了好奇心就下降了,对新鲜事物不感兴趣了。但事实可能
恰恰相反!
好奇心其实分类两种,命运也是大不同
UCLA的心理学教授Alan Castel带领的团队,联合德国图宾根大学的Kou Murayama和日本高知工科大学的Michiko Sakaki,做了一个大规模调查。他们找了1218个年龄从20岁到84岁的参与者,平均年龄44岁。
![]()
研究发现,好奇心这东西,其实分两种。
第一种叫特质好奇心(trait curiosity),就是你这个人天生是不是好奇宝宝。有的人天生就爱打破砂锅问到底,有的人则比较佛系,差不多就行了。这是性格特征。
第二种叫状态好奇心(state curiosity),就是你对某个具体事物产生的那种哎呦,这是咋回事儿的感觉。比如突然听说世界上第一个给女性投票权的国家是新西兰,你可能会想:真的假的?为啥是新西兰?
研究团队让参与者回答了244道冷知识题目,每个人随机分到63道。题目都挺刁钻的,平均答对率只有16%。比如红糖是白糖加了什么变成的?(答案是糖蜜)、天空中最大的星座叫什么?(答案是长蛇座)。
每道题,研究者都会问参与者:你有多想知道答案?打分从1到10。
结果出来,大跌眼镜。
中年人“危机”,老年人“逆袭”
特质好奇心确实随年龄下降,这个符合常识。但状态好奇心的变化轨迹却像过山车一样精彩。
年轻时还挺高的,到了中年反而降到谷底,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过了中年之后,状态好奇心开始飙升,一直涨到老年,甚至超过了年轻人的水平。
这个发现让研究团队的负责人Mary Whatley(现为西卡罗来纳大学助理教授)都觉得不可思议。她说:心理学文献一直说好奇心会随年龄下降,但我们实验室的老年参与者经常表现得特别投入,对记忆研究和各种冷知识都很感兴趣。
为啥会这样?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解释。
从广撒网到精准打击
Castel教授说了一句特别精辟的话: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不是不想学习了,而是对学什么变得更挑剔了。
想想也是,年轻时咱们啥都想学,Python要会,吉他要弹,摄影要懂,健身要练。为啥?因为要找工作、要升职、要身材、要买房,凡此种种,总之就是需要各种技能傍身。这时候的好奇心是广撒网式的。
但人到中年,压力山大,房贷要还,孩子要管,父母要照顾,哪有心思好奇这好奇那?这就是为什么中年人的状态好奇心跌到谷底。
等退休了,孩子也大了,突然有大把时间了。这时候的好奇心就变成了精准打击——我就对我感兴趣的事儿特别上心。
这就完美解释来信的那位小伙伴父母的情况:老爸对观鸟的热情,比她这个资深美女对任何事物的热情都高。这不是返老还童,而是终于有时间专注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了!
研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老年人更容易对跟他们已有知识相关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因为有了几十年的知识积累,看到新信息时,他们更容易找到关联,产生原来如此的感觉。
好奇心可能是对抗痴呆的利器
这个发现的意义可不仅仅是满足我们的好奇心那么简单!
研究团队指出,保持对特定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可能有助于预防甚至延缓阿尔茨海默症。相反,那些对曾经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的人,可能面临更高的痴呆风险。
Castel教授说:很多老年人跟我说,保持好奇心很重要。这与一些研究结果吻合——早期痴呆症患者往往对曾经享受的事物表现出兴趣缺失。
这项研究发表在2025年5月的《PLOS One》期刊上,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老龄化研究所、利华休姆信托基金和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的支持。
恒意写在最后
看完这个研究,伙伴君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很多老年大学人满为患,为什么广场舞大妈们风雨无阻,为什么退休老干部们对某些爱好如此执着。
这不是老年人闲得慌,而是他们终于可以专注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了。这种选择性的、深度的好奇心,恰恰可能是保持大脑活力的关键。
所以,如果你家里的老人突然对某件事特别上心,别觉得他们魔怔了。相反,应该鼓励他们。因为这种专注的好奇心,可能正是他们的大脑在自我保护。
而对于还在中年挣扎的我们来说,这个研究也带来了希望——现在的疲惫和对新事物的冷漠可能只是暂时的。等熬过这段,我们的好奇心会以另一种形式回归,而且可能比年轻时更加强烈和专注。
人生就是这样,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精彩。年轻时的好奇心像散弹枪,打得广;中年时像背着重装备行军,顾不上看风景;老年时则像狙击枪——终于能瞄准自己真正想打的靶子了。
科学的伙伴们,这么一想,是不是感觉变老好像也没那么可怕啦。
![]()
本文仅作科普分享使用,欢迎小伙伴们点、收藏、关注,以备不时之需,当然更欢迎您把
介绍给周边可能需要的更多伙伴们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