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
在苏北,一个不靠大厂、不靠重工业的小县城,竟靠一片指甲盖大小的东西,把业务做到欧美姑娘手上,让全国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钱。
![]()
说的就是江苏东海县。
一个你路过可能都不一定停下来的地方,这几年愣是把“穿戴甲”做成了能撑起上百亿规模的产业。
![]()
厉害的不是工厂,而是——
五万宝妈。
没错,就是那些一边追着孩子写作业,一边琢磨晚上吃啥的宝妈们,硬是在厨房、客厅、院子里,把欧美辣妹的指尖潮流给拿捏了。
![]()
东海县凭什么?一句话:手稳、货美、速度快
穿戴甲这东西,看起来不起眼,但越是小越考验手工活。
一个宝妈一天能贴上千颗小钻,那手速,看得人怀疑她们是不是练过“指尖风暴”。
![]()
而且东海的货,花样多、上手快、造型还敢玩。
纽约街拍博主爱用、中东贵妇拿来搭配礼服、欧洲妹子日常通勤也离不开。
更刺激的是——
这玩意一年卖出80亿元。
今年前四个月,销售额已经冲到50亿元了,速度让人怀疑它是不是装了涡轮增压。
照着现在的劲头走,明年直奔150亿,后年冲300亿,那不是空话,是目标写在规划里的。
![]()
东海如何一把抢下赛道?水晶老本行立了大功
这事儿说起来还有点戏剧。
东海本来就是水晶大县,占全球原料的大头。
过去几十年,当地人磨水晶、做摆件、搞电商,一个个都是手艺人+生意人双重属性。
![]()
直到有一天,发现义乌突然疯狂买他们剩下的水晶碎料。
一打听——哦,原来是拿去贴在穿戴甲上。
2019年穿戴甲爆火。
东海人立刻一个想法——
这活我能干,而且能干得更漂亮。
![]()
于是水晶老板们切换赛道:
磨水晶变成磨甲片,贴水晶变成贴钻,原来的跨境电商渠道直接用上,直播间里一开口,就是全球市场。
也正因为这份积累,东海穿戴甲只用了两三年,市场份额直接冲上国内七成、海外约四成。
阿里巴巴的数据更是直接给出一句话:
平台上10个手工穿戴甲,7个发货地写着“东海”。
行业猛涨也带来了麻烦:好做,但不能乱做
行业往大了冲,不少问题也冒出来了:
——原料依赖外地,成本高、自主性弱;
——加工户太多、质量参差不齐;
——有商家为了低价竞争,把好端端的产业拉向“快消化”。
![]()
你要是真想长久吃这碗饭,不能靠拼便宜。
东海也看得明白,于是这一年动作特别多:
✔ 组建行业协会 ✔ 推出穿戴甲标准 ✔ 建质量检测中心 ✔ 做溯源体系、搞大数据平台 ✔ 扶持本地企业把甲片、甲油胶研发做起来
这态度很像一句话:
——既要把量做大,也要把牌面撑起来。
下一步:把“平替”做出高级感
穿戴甲本质上是个“平价美甲替代品”。
但东海的企业开始玩文化牌、原创牌、非遗牌——
· 有的把掐丝珐琅缩到指甲盖大小; · 有的把微画、剪纸做成限量款; · 还有的走国风路线,推出系列设计。
![]()
你别说,这东西一旦有文化味儿,立马就脱离“拼价格”的泥潭。
突然有种感觉:
东海穿戴甲在走一条“苏北小县城 → 全球时尚IP”的路。
为什么这故事总让人看得热血?
因为它戳中了我们熟悉的那种中国式底气——
越不起眼的地方,越能干出让世界意想不到的事。
几十年前,义乌靠小商品改变全球零售;
现在东海靠一片小小的穿戴甲,把苏北故事讲到了欧美姑娘手上。
![]()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无数寻常人家的饭桌灯光,是宝妈们陪孩子写作业的空隙,是小县城的手艺、韧劲和不服输。
越来越多人开始认为:
未来几年,穿戴甲会继续涨势,而东海早已不是短暂爆红,而是正走在一条越走越稳的产业升级路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