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观车君
![]()
新能源赛道的 “三季度考试” 成绩单陆续出炉。观车君最近看了下零跑和小鹏两家车企的数据,怎么说呢,还挺有意思的,也很具代表性。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策略,好比是两种男人的人生路径隐喻——一个是做脚踏实地、快速积累的“现实主义者”;另一个是仰望星空、投资未来的“理想主义者”。
先看看零跑的数据,如下图,像不像一个出身普通但拼尽全力的狠人?
![]()
![]()
第三季度,零跑汽车狂卖17.3万辆,10月单月突破7万大关,稳坐“新势力销冠”。最狠的是,它赚钱更多了——归母净利润1.5亿元。
在观车君看来,零跑的打法,充满了实用主义的智慧。价格上堪称屠夫:A系列要把激光雷达打到10万以内,D系列号称“百万体验,30万价格”。
这主要是通过极致的成本控制和供应链自研实现,在别人亏钱的价格区间里,硬生生挤出了一点利润。零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全局自研”,超过65%的核心零部件自己搞定。
这是一种深植于制造业的思维,信奉的是掌控供应链、降低成本。它的技术进化,是现有路线的极致优化和成本下放,稳扎稳打。
但辩证地看,这种胜利现阶段还比较脆弱。毕竟1.5亿的利润,在接近200亿的收入面前,利润率还不到1%。
这就像在刀锋上跳舞,任何风吹草动——比如电池原材料涨价,或者对手再来一波降价,或者碳积分收入变动,都可能让它瞬间由盈转亏。
不过至少相比前几年,如今的零跑算是支棱起来了。
小鹏呢,就像那个班里家境优渥、一心钻研高深技术的同学。三季度总营收203.8亿,同比增长翻倍,总额也比零跑高。交付11.6万辆也算不错,但结果却是净亏损3.8亿,具体如下图:
![]()
问题出在哪?技术这把双刃剑。小鹏的毛利率20.1%,说明它的车有一定的品牌溢价,能卖得更贵。但这份溢价,几乎被它的研发(24.3亿,是零跑的两倍)和营销开支(24.9亿)吃干抹净。
财报里大书特书的Robotaxi、人形机器人,这些“物理AI”的故事,在资本市场上是性感的剧本,在当期的财报上却是烧钱的深渊。
小鹏的野心是成为“具身智能公司”。它的技术火力集中在为车安装一个更强大的 “大脑” 。LEAP3.5架构、双8797芯片、1280TOPS算力……这些参数堆砌的是一个更智能、更自主的出行未来。在观车君看来,它的目标不是制造更好的车,而更像是定义下一个时代的交互方式。
但话说回来。商场也是残酷的,时间窗口非常有限。观车君计算后发现,小鹏赖以生存的整车业务,其盈利能力在第三季度实际上是减弱的。
综合毛利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服务及其他收入高达74.6%的利润率,这部分收入主要来自向其他制造商提供的技术研发服务。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小鹏汽车自身的技术变现能力,在整车销售环节尚未完全转化为对等的利润。
![]()
销量上,小鹏116,007辆的交付量虽然同比增长149.3%,但与零跑的17万台相比仍有差距。
相比之下,小鹏选择了一条更艰难、更漫长,但可能回报也更惊人的道路。它正在用今天的投入,去探索汽车工业的终极形态。
这场豪赌能否成功,取决于它能否在技术领先地位与商业可持续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本文未标注出处的图表,均源自各种渠道的公开披露,特此说明并致谢!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为杠杆观车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