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很多家长心里都在打鼓:这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它真的适合学校和课堂吗?
它到底是昙花一现的“花架子”,还是能实实在在帮到咱们孩子的“神助攻”?
![]()
2025年11月18日下午,在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新都校区(以下简称“龙小新都”),一场名为 “变‘+’为‘x’: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聚变跨越”的发布会,给了我们一个清晰而惊喜的答案。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成都市新区教育局、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指导,新都区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主办,龙江路小学教育集团及龙小新都承办。
![]()
“超级助教”进场,孩子成为最大赢家
武侯、锦江、青羊、高新、新都、大邑等各区的专家、名师,从四面八方赶来,就为了今天一堂特别的AI课。活动现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不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课堂里真实发生的改变。
![]()
AI不是什么取代老师的“机器人”,而是化身为一位无所不能的“超级助教”,最终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改变一:孩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在一堂语文课《江雪》上,我们看到了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的场景。龙小新都的老师们让孩子们不再是机械地背诵诗句,而是通过与AI对话,沉浸式地走进诗的意境。
![]()
“柳爷爷,我想问你,您看见老翁独自钓鱼您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孩子好奇的问。
“我当时觉得那位老翁爷爷好勇敢,好有耐心呀!”AI回答,“那么冷的天,江上还有风,他静静地坐在那里钓鱼,真厉害!”
![]()
孩子们与作者“柳宗元”的隔空对话,让他们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可视化,分享自己对“孤独”的理解,甚至有的小朋友讲出自己的小故事来安慰诗中的“柳爷爷”。
一位老师在现场感慨道:“AI让知识有了温度和生命。当学习变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和探索,哪个孩子还会觉得枯燥呢?”
现在,每个孩子都能通过AI工具与知识互动,孩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还能得到一份专属的‘学习体检报告’,老师就像拥有了教学的‘导航地图’,效率大大提升。
改变二:AI成为“专属家教”,真正看见每个孩子
这可能是家长们最欣慰的一点:AI让“因材施教”这个古老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在龙小新都的数学课《儿童乐园——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AI系统根据每个孩子的思考路径和反应速度,实时观察课堂表现,对比分析出共性问题与个体差异,并对需要关注的学生给出及时的反馈。
这意味着,在同一个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位能读懂自己思路的“专属家教”。
![]()
理解力快的能获得更多的“星星”奖励,需要帮助的也能及时得到支持。这种精准的呵护,让每个孩子都能被看见、被个性化培养。
![]()
家长们常说:"我们最怕的就是孩子在学校'被忽视',但AI让老师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状态。这种个性化的辅导,是家长想做却做不到的。"龙小新都一位学生家长分享:"我一开始也担心孩子跟不上,但现在他每天回家都会兴奋地和我讲课上的趣事。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
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理念照进现实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龙小新都在这条“聚变”之路已结出硕果。
学校不仅入选内地与香港“人工智能与计算思维教育姊妹学校”计划,成为区域标杆;多位老师在市级赛课中也斩获一等奖,受聘省级AIGC专家;而最重要的,是学生们的蜕变,AI赋能让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在大型模型创新创意与设计比赛中龙小新都的学生获得省一等奖、全国一等奖,真正实现了“乐学、善学、好学”的成长。
![]()
此次发布会也得到了成都市教育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应用场景建设试点项目评审专家陈静萍教授的高度评价。会议结束后,许多老师对此次活动也是平平点头,竖起了大拇指。
这场发布会让我们看到,AI与教育的结合,不是冷冰冰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充满温度的“聚变”。它最终指向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看见、被激发,从而爱上学习、主动探索。
相信许多家长,也乐于见到这样的变革。
因为孩子们,值得拥有一个更智慧、也更温暖的课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