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骗子的手段可真精明!
11月19日,江苏科技大学的一则通告直接让网友炸开了锅,怎么也没有想到,堂堂一本大学竟然会出现这样一个漏洞。
![]()
现如今这个骗子也已经被警方带走,进行立案调查,学校也第一时间进行了开除,但事情远不止这么简单。
有知情人直接在互联网上曝起了猛料,原来这骗子背后还有牵连了不少人,而且真实目的可不止当科学家这么简单.......
![]()
![]()
多家官媒讨真相
在名校云集、精英辈出的中国高教界,江苏科技大学虽非顶尖,但在船舶、材料等特色领域也自有其根基。
这样一所正经八百的公立大学,按理说有着严苛的入职门槛和学术伦理规范,但正是这片本应纯洁的学术土壤,却成了“高中生首席科学家”郭某精心耕耘的骗局舞台。
![]()
说起这件事情也挺有意思的,早在2025年初,就有不少人在互联网上开始爆料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内部就已暗流涌动。
当时事情发生的时候,也没有太多人注意,但一件事情的发生也并非空穴来风,后来这件事情也为后续埋下了伏笔。
![]()
在事后的日子里,这个郭某还像往常一样,该上班上班,该带着学生做研究就做研究,丝毫没有因为这件事影响到工作。
而且郭某还一直快速晋升,最后差点成为中科院的院士,也正因为这速度太快,也引起了不少同事的不满。
![]()
也正是这一时机,一些人就联合了一些对其学术背景早有怀疑的研究生,开始有组织地搜集证据。
如果说这郭某真的是满腹经纶,那别人在举报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快速晋升也只是他实力的证明。
![]()
但这郭某本身就是一个骗子,根本经不起大家的推敲,而且他们的举报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直指要害。
那份金光闪闪的简历中,从“1994年陕西省高考状元”到“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几乎所有关键节点都经不起推敲。
![]()
最后举报者们通过公开数据库、校友网络乃至海外学者渠道进行交叉验证,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原来郭某所宣称的170余篇SCI论文,大量是冒用同名同姓其他学者的成果,其引用次数更是子虚乌有。
![]()
而且郭某还深谙学术包装与话语体系的运作规则,在非其专业领域的行政领导和学生面前,能熟练地抛出一连串“纳米结构材料”、“机器学习与材料计算交叉”等高端术语。
在通过这些,然后构建起一个深耕前沿的学者形象,而且将整场戏台搭建的毫无漏洞,甚至还非常善于伪装。
![]()
他在课题上进行研究,能对团队研究生的课题指点一二,其话术之高妙,足以让外行感到高深莫测,让初入学术之门的学生不敢质疑。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当多位举报者将一份份铁证直接在相关部门进行举报,而且还在互联网上曝光。
![]()
当这个消息在互联网上爆发,舆论瞬间就展开了,不少人不敢相信,一个一本高校,竟然会出现这样的漏洞。
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骗子,竟能稳坐大学首席科学家之位,手握千万科研经费,差一步就混成院士。
![]()
如今郭某也已经被相关部门抓获,当央视的通报为事件一锤定音时,我们才发现,这远非一句“学历造假”所能概括。
郭某的倒台,绝非故事的终点,而是一场深层震荡的开始,铁饭碗砸了,牢狱之灾在前方等候,而被他牵连出的还有不少人....
![]()
央视一锤定音,真实目的藏不住
如同前文所说,江苏科技大是一本名校,这种丑闻的发生可谓是奇耻大辱,肯定不想让事情闹大。
但学校哪里是舆论的对手,得知这个消息后,不少记者都快把学校的电话打爆了,但起初,校方的应对策略堪称“鸵鸟式”的典范。
![]()
面对媒体的连环追问,新闻宣传科与人事处工作人员如同事先统一过口径,以“不清楚、不了解”的万能金句试图搪塞过去。
这种试图以模糊态度蒙混过关的做法,彻底点燃了公众的怒火,在信息时代任何试图掩盖真相的行为,都只会为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
![]()
也正因为如此,新京报官媒直接发布了一篇文章,标题为:“首席科学家”是不是大骗子,大学得有个说法。”
文章的质问更是言语犀利,根本不再满足于事件本身的报道,而是直指核心责任,连续发表评论。
![]()
直接质问校方,“一个高中生如何能通过高校的多重人事审核?”、“其千万科研经费的流向究竟如何?”。
一时间网友也炸锅了,不少网友表示,知名学者学校首席科学家居然是个高中生,说明此人骗术之高明,在严格的审核监督面前都能过关,真让人无法理解!
![]()
最后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江苏科技大学那份姗姗来迟的官方情况说明,虽然篇幅简短,但信息量巨大。
里面承认郭某“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承认“在引进过程中存在材料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并证实“已解除聘用协议”、“向公安机关报案”。
![]()
这份通报,看似是给事件定性,实则是一份“自白书”,坐实了此前外界的所有核心质疑,它无异于承认,学校的整个学术荣誉体系和人才引进机制,在郭某面前形同虚设。
所谓的“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头衔,其背后竟没有任何有效的学历与成果核验机制作为支撑。
![]()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印度曾闹出的“采购阵风战机”笑话,花着天价,买回来的却是战场上被证明不堪一击的货色。
随着郭某被警方带走,他的个人命运已基本定调:不仅学术生涯彻底终结,面临牢狱之灾,此前骗取的一切,都将如泡影般消散。
![]()
这本是骗子应得的结局,但事件的涟漪远未停止,公众真正关心的是:究竟是谁拍板引进了郭某?
毕竟郭某简历中的头衔,可谓是琳琅满目,比如“德国洪堡学者”、“美国金属材料学会杰出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
他曾经还作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和江苏省“333工程”首席科学家,这些省级、国家级的重大人才计划。
随着舆论的持续发酵,有一些知情人开始曝猛料,有消息称原来这个郭某是猎头公司推荐的,学校连背调一点都没做。
![]()
而且郭某已经混到了博导的职位,在学校享受的可是跟副院长一个待遇,而且今年还准备冲中科院院士。
说到底,郭某的这番操作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贪”字,在学校享受着高薪,贪污着大把的科研基金。
![]()
但如今这些全都成了泡影,那招郭某进来的领导也要担责了,就是不知道他事前有没有受贿赂,要不然一个都别想逃.....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参考信源:
首席科学家”是不是大骗子,大学得有个说法 | 新京报快评----2025-11-18---新京报
江苏科技大学通报该校郭某学术造假事件 案件正在侦办过程中---2025-11-19 ---央视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