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06年农历11月18日,湖北麻城的柏举之地寒风凛冽,3万吴军与20万楚军在此对峙,双方兵力悬殊到让旁观者都觉得吴军必败。可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似毫无悬念的对决,最终竟以楚军全线溃败收尾,11天后吴国更是直接攻入楚国都城郢都,创下了春秋时期最震撼的战争奇迹。这场战役不仅让吴国一跃成为争霸强国,更藏着一套至今都堪称教科书级的用兵谋略。
六年“疲楚”铺垫,吴军早已布好大局
很多人以为柏举之战是吴军一时冲动的突袭,实则是吴国谋划了整整六年的精准打击 。当时楚国是南方霸主,疆域辽阔兵力雄厚,而吴国只是长江下游崛起的小国。吴王阖闾继位后,重用伍子胥、孙武等奇才,还采纳了伍子胥的“疲楚妙计”。
吴军被分成三支,轮番骚扰楚国边境。楚军一出动,吴军就立刻撤退;楚军刚回营,另一支吴军又杀了过来。六年里,楚国边境重镇屡屡遭袭,将士们疲于奔命,国力被一点点耗空。更关键的是,楚军渐渐放松警惕,把吴军的骚扰当成了常态,压根没料到对方会发动灭国级进攻。
与此同时,楚国还亲手给自己树了敌人。楚国令尹囊瓦贪婪无度,不仅勒索蔡国、唐国国君,还把两国君主扣押了三年。这两国怀恨在心,转头就和吴国结盟,不仅给吴军提供了楚军的布防情报,还主动加入联军,让楚国北侧屏障彻底失守。此时的楚国,看似兵力强盛,实则内部腐朽、孤立无援,早已成了吴军的囊中之物。
先锋擅闯大营?一场赌赢的突袭定胜负
公元前506年,楚国围攻蔡国,吴国终于等来出兵的绝佳时机,以救蔡为名大举伐楚 。吴王阖闾亲征,孙武、伍子胥当大将,胞弟夫概任先锋,3万水陆大军沿淮河逆流而上,随后突然舍舟登陆,穿过楚国三道险关直插腹地,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了汉水东岸,打了楚军一个措手不及。
楚昭王吓得魂飞魄散,急忙派囊瓦率领20万大军在汉水西岸设防。楚军左司马沈尹戍本想设下夹击之计:自己率部绕后毁掉吴军战船断其退路,再和囊瓦前后夹击。可囊瓦是个贪功之辈,担心战功被抢,不等计划落实就擅自率军渡河追击吴军 。
吴军见状顺势后退,在小别山到大别山之间三战三捷,把楚军锐气彻底磨没了。农历11月18日,两军在柏举列阵对峙。夫概观察到楚军士兵士气低落,偷偷向阖闾请战:“囊瓦刻薄寡恩,楚军没人愿意为他卖命,咱们主动出击必能获胜!” 遭到拒绝后,夫概索性抱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决心,带着5000精兵直冲楚营 。
毫无防备的楚军瞬间乱作一团,士兵们本就不愿为囊瓦卖命,此刻更是纷纷溃散。阖闾见突袭得手,立刻率主力全线冲锋,楚军阵型彻底崩塌。大将史皇战死沙场,主帅囊瓦吓得直接弃军逃往郑国,20万大军就这么败在了5000先锋的突袭之下。
追击中连出狠招,11天直捣楚国都城
柏举大胜后,吴军压根没给楚军喘息的机会,开启了“赶尽杀绝”式追击 。在清发水追上楚军时,阖闾想立刻进攻,夫概却拦住他:“困兽犹斗,要是把楚军逼急了,他们肯定拼死反抗。不如等他们渡河到一半再动手。”
果然,楚军见吴军不进攻,争相跳河逃生,队伍混乱不堪。就在楚军一半人刚上岸、一半还在水中时,吴军发起猛攻,轻松俘虏了半数楚军。逃出去的楚军在雍澨刚埋锅造饭,吴军就追了上来,吃着楚军做好的饭,继续追击残敌。
楚将沈尹戍得知主力溃败,急忙率军回援,即便他拼死反击,最终也因寡不敌众重伤身亡。失去指挥的楚军彻底沦为散兵游勇,吴军一路势如破竹,从农历11月18日柏举开战,到11月29日仅用11天,就攻入了楚国都城郢都。楚昭王吓得带着亲信仓皇出逃,伍子胥更是挖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三百,报了杀父之仇。
这场战役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经典,不止是3万破20万的兵力奇迹,更在于它把“兵者,诡道也”发挥到了极致 。六年疲敌的耐心、弃舟登陆的奇招、夫概突袭的果敢,每一步都精准踩在楚军的软肋上。而楚军主帅的贪婪无能、决策失误,更是从侧面成就了吴军的胜利。柏举之战后,楚国元气大伤,吴国则一战成名,从此跻身春秋强国之列,这场战役也成了后世兵家永远绕不开的经典战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