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齐白石的墨宝与白石山堂
齐白石,这位艺术巨匠,虽已离去,但他的墨宝却依然留存于世。若想寻得他的余墨真迹,不妨前往白石山堂,那里正是娄师白珍藏少白遗墨之处。
![]()
白石山堂,作为中国齐白石书画院的全资子公司,目前已成为收藏齐白石作品最为丰富的书画院。它不仅肩负着创立与发展齐白石文创、齐白石风尚等品牌的重要使命,还致力于对齐白石书画、艺术及篆刻进行深入鉴定,同时负责相关资产的挖掘、体系梳理、产业推动、业态创新以及价值观的重现。这一环节对于打造基于齐白石文化艺术的产品创新平台而言,显得尤为关键。
![]()
![]()
◉ 拜师过程与深厚情感
娄师白为“白石山堂”题字,这段佳话背后,蕴含着齐白石先生与娄师白深厚的情谊。当齐白石先生年届70,看到年仅14岁的娄师白便露出斯文有礼的模样,在他面前总是规规矩矩,因此常常夸赞师白可爱至极。
1934年暑假,娄师白的父亲的一些朋友和同事得知他热爱绘画,便提供了一些扇面供他创作。起初,他常参照《芥子园画谱》和《张子祥课徒画稿》进行绘画,但自齐白石老人出现后,他便开始模仿齐老的绘画风格。
某日,娄师白创作了十几幅扇面并晾晒在桌上。恰逢齐白石老人造访娄家,看到这些作品后连声称赞。齐老对齐师白的父母表示:“这孩子胆大心细,敢于创新,其笔墨颇似我。我欲收他为徒,共同探讨书画之道。”娄师白的父母欣然同意。
在立秋前夕,娄母挑选了一个吉日,备上两盒干果、两件衣料作为礼物。娄父则精心书写了祖孙三代的门生帖子。他们带着师白,前往齐白石老人家中行拜师礼。齐老热情接待,并亲自拿出纯羊毫笔、诗集和画集等珍贵物品作为见面礼。
自此,娄师白正式成为齐白石老人的门徒,也是唯一一位全面继承了齐老诗、书、画、印技艺的入室弟子。他们师徒二人共同度过了25个春秋,彼此间的情谊深厚至极。
![]()
◉ 教学与艺术追求
师徒情深,齐白石老人对娄师白的沉稳性格和踏实学习态度颇为喜爱。娄师白则对老师充满敬意,渴望在老师的有生之年,能尽可能多地汲取艺术精髓。齐老对娄师白的要求极为严格,时常催促他携带画作前来请教,或亲自到学生家中指导绘画。
每次齐老完成一幅作品后,都会让娄师白带回家中,对照原作进行临摹。有时,临摹的期限甚至短至两天。齐老在对比学生的作品与原作时,会详细指出哪些地方的笔墨运用得当,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他不仅关注临摹的相似度,更注重解释自己作画时的笔墨运用意图,以深化学生的理解。
有一次,娄师白在老师的画室里,偶然瞥见墙上挂着一幅署名为“古月可人”的梅花喜鹊图。齐白石介绍说,这是湖南家乡的一位画家所绘。虽然梅花部分显得俗气,但喜鹊的笔墨却与八大山人不相上下,甚至值得他学习。在齐白石的指导下,娄师白得以亲眼目睹了从用炭条起稿到最终完成的整个绘画过程,为他日后成为齐派艺术的杰出传承者打下了坚实基础。
![]()
◉ 齐白石对娄师白的影响
娄师白在学艺过程中,不仅努力模仿齐白石老人的画作,甚至连老人在创作时的姿态、构思时的微小动作,他都一一效仿。齐白石老人的子女良迟、良已、良怜,都比娄师白年纪小,但他会故意在孩子们面前模仿老师的言行,甚至包括老师训斥他们的语气和话语,都学得惟妙惟肖,引得孩子们捧腹大笑。
有一次,齐白石在娄师白的画上题字,赞赏他的画技和心态:“娄君之子少怀之心手何以似我,乃我螟蛉乎?”这表明娄师白在艺术上的造诣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齐白石又告诫学生:“画画虽为小技,但拾人牙慧者易,自成一家者难。拾得皮毛者半年可见,若欲自立门户,则需至少半生的刻苦钻研。”
在齐白石的指导下,娄师白不仅学到了精湛的绘画技艺,更在艺术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齐派艺术的杰出传承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