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开旅游APP的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明显变化,曾经稳居出境游热门榜前列的日本线路,如今要么被悄悄下架,要么标注着退改无忧的醒目提示。
与此同时,韩国首尔、泰国曼谷的搜索量却在悄悄飙升,甚至连新加坡、巴厘岛这些相对小众的目的地,也迎来了预订量的爆发式增长。
一场始于文旅部出行提醒的变动,正在彻底改写中国游客的出境游版图,这波变动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市场逻辑,失去中国游客的日本,又将面临什么?
![]()
韩国登顶,东南亚接棒日本热度
当不少人还在规划年底的日本赏枫之旅时,出境游市场的流量榜已经完成了一次悄无声息的迭代,去哪儿旅行最新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11月15日至16日周末,韩国首次超越日本。
成为中国游客最青睐的出境游目的地,其首都首尔更是以断层优势拿下出境搜索量榜首,这一变化并非偶然,打开各大旅游平台不难发现,此前主推的日本东京、大阪自由行产品。
![]()
如今大多已从首页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首尔明洞购物专线、济州岛免签攻略等内容,除了韩国,东南亚多国也成了这波流量转移的直接受益者。
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始终稳居预订量前列,其中新加坡悉尼巴厘岛的搜索量环比上周增长均超过10%,这种热度并非虚火,从旅游企业的反馈中就能得到印证。
![]()
多家大型旅行社负责人透露,最近两天咨询日本游退改的游客络绎不绝,与此同时,新马泰线路的咨询量增长了近三成,部分热门日期的团队游甚至出现了名额紧张的情况。
消费者的选择最能说明问题,原本计划休年假去日本的王女士,已经办完签证、在敲定机票酒店,看到文旅部的提醒后果断调整行程,目前已经退掉了日本的机票。
![]()
转而预订了泰国清迈的度假套餐,一方面是出于安全考虑,另一方面看东南亚的性价比更高,现在去泰国的机票比去日本便宜一半还多,住宿也没那么紧张。
王女士的想法,正是当下众多游客的缩影,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杨涵分析,从当前到2025年年底,中国游客的错峰出境游需求依然旺盛。
![]()
部分赴日游客转向其他目的地后,整体出境游市场不仅没有萎缩,反而因为选择多元化变得更加活跃,旅游企业的动作则更为迅速。
为了响应市场变化,不少平台已经陆续撤下日本旅游产品的相关宣传物料,部分企业甚至直接下架了多条日本线路,在退改保障方面,目前机票基本可以实现无损退款。
![]()
酒店则需要根据当地酒店的具体政策来定,但旅行社都在加班加点与日方沟通,尽力为游客争取无损退改的权益。
有企业负责人预判,接下来一段时间,日本旅游的机票和酒店价格大概率会大幅下滑,但即便降价,报名的游客也不会太多,原本在元旦和春节出境游榜单中稳进前十的日本,这次很可能会跌出排行榜。
![]()
中国游客曾是日本旅游的压舱石
要理解这波退订潮对日本的影响,首先得看清一个事实:中国游客早已不是日本旅游市场的边缘群体,而是名副其实的核心支柱。
日本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清晰地勾勒出中国游客的重要性,2024年全年,中国大陆访日游客人数超过698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187.9%。
![]()
而到了2025年,这一增长势头更加迅猛,仅前九个月,中国大陆游客赴日旅游的人数就将近750万人次。
按照月度估算和趋势分析,2025年前十个月,中国游客约占日本全部入境游客的20%至25%,累计人数估计在850万至900万人次左右。
![]()
结合2024年的增长态势,业内原本预测2025年中国大陆访日游客人数将突破1000万大关,这一数字足以让中国连续多年坐稳日本最大客源国的位置,比人数更关键的是消费力。
在旅游行业,流量最终要转化为收益,而中国游客恰恰是消费力最强的群体,2024年,访日外国游客的消费总额达到8.139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794亿元。
![]()
其中中国大陆游客的消费额就高达1.73万亿日元,不仅位居世界各国及地区之首,更占到了总消费额的21.3%,换句话说,每五个来日本旅游消费的外国人中,就有一个是为日本经济贡献最多的中国游客。
这种强大的消费力,覆盖了日本旅游的全产业链,从东京银座的高端百货,到大阪心斋桥的药妆店,再到京都的温泉酒店,随处可见中国游客的身影。
![]()
他们不仅会购买化妆品、电子产品等热门商品,还会深度体验当地的文化旅游项目,为餐饮、交通、娱乐等行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
可以说,中国游客的存在,就像一块压舱石,支撑着日本旅游及相关消费产业的稳定发展,而如今这块压舱石的暂时离场,必然会给日本相关产业带来连锁反应。
![]()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游客的消费习惯正在不断升级,过去,爆买是中国游客赴日的标签之一,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的旅游体验。
比如去北海道体验冰雪运动、去奈良参与传统工艺制作等,这种消费升级本应是日本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不少日本企业也针对性地推出了面向中国游客的定制化服务,如今却因为游客数量的锐减,不得不面临前期投入难以收回的困境。
![]()
日本产业与资本双双承压
中国游客的减少,最先感受到寒意的就是日本的旅游行业,从东京的大型旅行社到京都的小型民宿,不少从业者已经开始担心接下来的经营状况。
一家大阪的华人地接社负责人透露,11月中旬以来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中国团队取消了订单,原本预订到明年1月的行程也陆续传来退订消息,现在只能靠少量本地客人维持基本运营。
![]()
但影响绝不止于旅游行业,中国游客的消费需求,早已渗透到日本的日化、百货、航空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条庞大的消费链条。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中国游客的锐减,日本的旅游、日化、百货等消费类产业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以日化巨头资生堂为例,其在中国游客中拥有极高的知名度。
![]()
不少游客赴日的重要行程之一就是购买资生堂的护肤品,而现在随着游客数量的下降,其终端销售额必然会受到影响,资本市场的反应则更为直接和迅速。
股价是企业经营预期的晴雨表,最近一段时间,与中国游客消费密切相关的日本企业,股价纷纷出现下滑,截至11月18日记者发稿时,日本航空股价下跌0.41%。
![]()
游客赴日的重要交通载体,其业绩与中国游客数量直接挂钩,资生堂股价下跌2.18%,跌幅在同类企业中相对明显,运动品牌亚瑟士股价下跌1.29%。
百货巨头伊势丹股价也下跌了0.17%,虽然单个企业的股价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但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这些企业的集体下跌,显然与中国游客减少带来的预期变化密切相关。
![]()
这种冲击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从旅游消费的规律来看,游客的目的地选择一旦发生改变,重新建立信任和消费习惯需要较长时间。
后续日本旅游市场恢复宣传,要重新吸引中国游客回流,也需要在安全保障、服务体验等多个方面做出调整,而对于日本相关企业来说,如何应对这波中国游客空窗期,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其他市场,将成为接下来的重要课题。
结语
总的来看,日本游遇冷只是中国出境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随着游客需求的升级和市场的不断成熟,出境游市场必将迎来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阶段。
而这场变动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无论是旅游企业还是目的地国家,只有真正尊重游客的需求、保障游客的权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对于我们普通游客来说,在选择目的地时,把安全放在首位,理性规划行程,才能让每一次出境旅行都既安心又舒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