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暖丘藏韵记:吉壤护珍,德脉传家
稷山城西的马村郊外,一片缓坡在冬日里格外醒目——周遭田野早已被白雪覆盖,唯独这片土丘始终裸露着黄土,透着淡淡的暖意,寸草不生的地表与周边植被繁茂的土地形成鲜明对比,当地人唤它“百里墓”,传说是块能护佑逝者安宁的吉壤。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专家在此揭开十四座宋金砖雕墓的神秘面纱,才让这片土地的“风水玄机”有了科学答案。
宋金年间,稷山段氏家族是闻名一方的药膳世家,秉持“孝养为先、济世为怀”的家风,以精湛医术和仁善之心滋养乡邻。家族为选址祖茔,踏遍稷山周边,最终相中了这片“暖丘”。段氏先祖虽懂择地而居的智慧,却不迷信玄虚之说,只看重此地地势高燥、远离洪涝,且土性特殊——黏性强且透气性佳,夯实后能抵御地下潮气,恰好契合“入土为安”的念想。他们坚信,真正的“风水”是顺应自然的选择,而非虚无缥缈的运势。
动工建墓时,工匠们更体会到这片土地的独特之处:土丘中含有微量温热矿物质,再加上十四座墓葬依辈分有序排列,形成了类似“地下宅院”的布局,墓室间的通道意外构成了天然通风系统。这种特殊结构让地下空间保持相对恒温,热量透过土层散发到地表,使得这里常年温度高于周边,雪落即融,既避免了墓室被冰雪冻裂,也让这片土地有了“从不积雪”的奇特现象。段氏家族将这份天然优势化作对逝者的敬意,精心雕琢每一座墓室,以砖雕再现“开芳宴”的和睦场景、二十四孝的孝悌故事,更有全国罕见的杂剧砖雕,践行着家族“戏养神”的理念。
数百年来,“百里墓”的奇特现象一直被乡邻称道,却少有人知晓其背后的科学奥秘。盗墓者曾觊觎此地的“风水宝藏”,却因墓室结构精巧、土层坚实而无功而返,反而更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直到1973年春雪过后,村民在无雪的土丘上偶然发现墓葬踪迹,考古发掘才让这座“地下艺术宝库”重见天日。专家考证后证实,正是特殊的土壤成分与地下墓室的通风恒温结构,共同造就了“从不积雪”的奇观,而段氏家族的砖雕艺术,更成为研究宋金建筑史、戏曲史的珍贵资料。
如今,马村宋金砖雕墓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静静矗立在这片暖丘之上。人们至此,不再追捧“风水宝地”的传说,而是惊叹于古人顺应自然的生存智慧,感念段氏家族“以善为基、以艺传世”的家风。这片土地的“吉”,从来不是天命所归的玄虚,而是自然馈赠的独特环境,是匠人精雕细琢的坚守,是家族代代相传的德行。暖丘依旧无雪,砖雕依旧鲜活,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道理:真正能跨越千年的“风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刻在血脉里的善良与坚守。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