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县城为“黄梅戏起源地”争得面红耳赤,却不知这门艺术的根,早已深深扎在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生活里
![]()
![]()
![]()
2025年夏天,两个相邻县城再次因“黄梅戏起源地”的称号闹上热搜。双方学者拿出古籍、县志、老艺人口述史,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社交媒体上,两地网民更是掀起一场“黄梅戏保卫战”。
与此同时,一位90后黄梅戏演员在抖音直播间里,用电子音乐伴奏演唱《女驸马》,吸引了20万年轻观众。没人问她黄梅戏从哪里来,大家只关心——这么好听的戏,能不能再来一首?
这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起源地之争,会不会从一开始就是个伪命题?
01 谁是“正宗”?两地相争的来龙去脉
安徽宿松和湖北黄梅,这两个相隔仅数十公里的县城,为“黄梅戏起源地”这个名号已经打了几十年口水仗。
湖北黄梅县的学者搬出史料:黄梅戏原名“黄梅调”,因起源于黄梅县的采茶歌而得名。他们强调,黄梅县自古以来民歌发达,有“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的传统。
安徽宿松的专家则拿出证据:最早的专业黄梅戏班社出现在宿松,最早创作并演出的黄梅戏现代戏也出自宿松。他们认为,正是宿松让黄梅调从民间小曲蜕变成了真正的戏剧。
两地争夺战愈演愈烈。2006年,黄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这场争论达到了高潮。毕竟,谁能获得“起源地”称号,就意味着谁能获得更多政策支持、旅游收入和知名度。
有趣的是,在两地为“正宗”争得面红耳赤时,黄梅戏本身却在悄然蜕变。它从乡村草台走向城市剧场,从传统剧目发展到现代创新,从地方小戏成长为全国性剧种。
02 流动的歌声:黄梅戏本来就是个“混血儿”
如果我们追溯黄梅戏的发展历程,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它从来都不是某个地方的“独家专利”。
黄梅戏的源头确实是湖北黄梅县的采茶歌。但这些民歌随着商旅、移民和艺人,很早就传播到相邻的安徽地区。在安庆、宿松等地,黄梅调与当地的青阳腔、徽剧发生碰撞,吸收了新的音乐元素和表演形式。
这就好比一道名菜,最初的食材可能来自某地,但它的烹饪方法、调味技巧和最终定型,却是在不同地方完成的。
老一辈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王少舫的经历就是明证。他本是京剧演员,1949年后改唱黄梅戏,将京剧的表演方法融入黄梅戏中,大大丰富了黄梅戏的表现力。如果严格按“起源地”思维,这岂不是“不正宗”?
但正是这种开放和融合,让黄梅戏从简单的民间小调,发展成唱腔优美、表演丰富的成熟剧种。
03 谁在消费“起源地”?名号背后的现实利益
为什么两地如此执着于“起源地”这个称号?
答案很现实——文化品牌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策红利。
一个被官方认定的“起源地”,意味着可以申请更多专项经费,建设传承基地,开发旅游资源,甚至获得上级政府的特殊扶持。
宿松县曾投资2.3亿元建设黄梅戏文化园,主打“黄梅戏发源地”品牌。黄梅县则每年举办“黄梅戏艺术节”,邀请全国知名院团参加,强化自身的“正宗”地位。
在这场争夺中,黄梅戏本身反而被工具化了。它成了一种地方竞争的筹码,一个可以兑换资源的符号。
但年轻人对此并不买账。在B站,黄梅戏混剪视频的弹幕里,很少有人讨论起源地问题。大家更关心严凤英、马兰等表演艺术家的唱腔谁更动人,讨论《天仙配》和《牛郎织女》哪个故事更打动人。
04 创新才是硬道理:黄梅戏的破圈之旅
就在两地学者为起源地争论不休时,一群年轻的黄梅戏从业者已经开始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黄梅戏演员袁媛在抖音开设账号,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黄梅戏知识。她会展示戏服怎么穿,妆容怎么化,甚至教网友几个经典身段。她的直播不仅吸引了老戏迷,还有很多对传统戏曲一无所知的年轻人。
更激进的创新来自专业院团。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创排的实验黄梅戏《玉天仙》,用极简舞台和现代审美重新诠释传统故事,连续三年赴韩演出,场场爆满。
这些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比起纠结于“从哪里来”,更重要的是思考“往哪里去”。
黄梅戏的魅力不在于它的起源是否唯一,而在于它能否持续打动今天观众的心。就像一位老艺人所言:“戏是演给人看的,有人看才是好戏,没人看,你再正宗也没用。”
05 放下籍贯焦虑,拥抱更广阔的未来
回望这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起源地之争,或许我们该问一个问题:当我们谈论黄梅戏的起源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如果是为了厘清历史事实,学者的考证无疑是有价值的。但如果演变成地方间的资源争夺,甚至影响到黄梅戏本身的创新与发展,这样的争论就失去了意义。
黄梅戏从来不是某个地方的私有财产。它属于所有被它的旋律打动过的人——无论是安徽的农民,还是湖北的茶工,抑或是上海、北京甚至海外的戏迷。
今天,我们在KTV里唱黄梅戏,在短视频平台看黄梅戏,在电影院欣赏黄梅戏电影。这些新的传播方式,正在书写黄梅戏新的历史。
黄梅戏的根,不在某个特定的县城,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情感共鸣里。
那些婉转的旋律,那些质朴的唱词,表达的正是我们共同的生活体验——劳动的艰辛、爱情的甜蜜、命运的无常。这些人类共通的情感,岂是一个“起源地”能够局限的?
或许,当我们不再纠结黄梅戏“从哪里来”,才能更好地发现它“可以到哪里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