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11 月 16 日,日本共同社公布的一份民调结果,让整个东北亚局势再度绷紧。这份在 11 月 15 日至 16 日开展的全国电话调查显示,高市早苗内阁支持率飙升至 69.9%,较 10 月上涨 5.5 个百分点。
更值得警惕的是,48.8% 的受访者赞成日本在 “台湾有事” 时行使集体自卫权,反对者仅占 44.2%,而支持增加防卫经费的比例更是高达 60.4%。
要知道,就在这份民调出炉 10 天前,高市早苗刚刚在国会抛出涉台谬论,声称 “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引发中方强烈反对。
可令人意外的是,这番明显干涉中国内政的言论,非但没让她失去支持,反而助推其支持率创下近年新高。这背后,是日本民意的持续右转,更是压抑 80 年的军国主义幽灵,正在危险复苏的明确信号。
一、涉台言论引怒中方,高市内阁支持率逆势暴涨
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本是突破战后政治底线的危险表态。
![]()
她在国会众院预算委员会上明确将 “台海有事” 与日本集体自卫权捆绑,声称这种情况可能构成 “存亡危机事态”,不排除自卫队第一时间动用武力。
这种直接把台湾问题纳入日本安全框架的做法,彻底打破了战后日本政界长期维持的 “模糊线”,自然遭到中方强烈反对。
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中方的正当反制,在日本国内却被解读成了 “外部威胁”。
共同社 11 月 16 日公布的民调数据显示,高市内阁支持率从 10 月的 64.4% 跃升至 69.9%,不支持率仅为 16.5%。
要知道,高市早苗上任不过一个月,资历浅、根基不稳,这番涉台言论更像是一场巩固自身地位的 “政治冒险”,可最终却收获了民意的正向反馈。
除了支持率暴涨,民众对其核心政策的认可度也居高不下。
60.4% 的受访者明确支持增加防卫预算,认为日本需要强化军事力量应对 “外部威胁”;而对于 “台湾有事时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一敏感议题,支持比例也以 48.8% 小幅超过反对比例的 44.2%。
这组数据清晰表明,高市早苗的强硬路线,精准迎合了当下日本社会的情绪。
在右翼媒体的刻意引导下,不少日本民众将高市的涉台言论,解读为 “敢于对抗威胁、保护日本安全” 的负责任表现,而中方的反制则被歪曲成 “打压日本”,进一步推高了对高市内阁的支持度。
这种 “越强硬越受欢迎” 的舆论氛围,正在让日本的政治生态朝着危险方向发展。
二、民意 10 年大反转,从街头抗议到默许动武
如今日本民众对集体自卫权的态度,与 10 年前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2015 年,日本政府讨论解禁集体自卫权时,全国 200 多个地点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53% 至 61% 的民众明确表示反对。
当时的日本社会,对军事介入地区冲突有着强烈的排斥感,“出兵海外” 在多数人看来是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
可仅仅过了 10 年,风向就彻底逆转。
现在不仅支持 “台湾有事时行使集体自卫权” 的民众接近半数,街头抗议也变成了小规模象征性活动,影响力微乎其微。
这种转变背后,是日本社会对武力的排斥感大幅减弱,“出兵台海” 从曾经的 “绝对不行”,变成了可以公开讨论的议题。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民意变化并非偶然,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近些年,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渲染 “安全危机”,将中国的发展、朝鲜的核试验和远程导弹发射,以及俄乌战争的爆发,都包装成针对日本的 “威胁”。
美国偶尔流露出的对盟友义务的摇摆态度,更是让日本民众的安全焦虑雪上加霜。
在这种持续的情绪煽动下,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相信,只有强化军事力量、突破战后约束,才能保障自身安全。
从数据变化就能清晰看出这一趋势:2015 年多数人反对解禁集体自卫权,2025 年近半数人支持介入台海。
这 10 年里,日本社会的和平共识正在被逐步侵蚀,对军国主义的警惕心也在不断淡化。
这种民意基础,让日本政府在干涉台海问题上有了更大的冒险空间,也为军国主义的复苏提供了土壤。
三、历史惊人相似,好战民意与军国主义相辅相成
回望历史,当下日本的民意转向,与 130 年前、80 年前的场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
130 年前甲午战争前后,日本社会掀起了狂热的 “军资献纳运动”。
普通家庭纷纷为军队捐钱、捐粮食、捐衣物,战争期间民间捐赠的军资,占到了日本军费的近三分之一。
青年群体踊跃参军,形成了席卷全国的 “从军热”,而女性则成立 “爱国妇人会” 等组织,专门负责慰问军人家属、制作军用物资。
整个日本社会都被好战情绪裹挟,为战争的爆发提供了充足的民意支持和物质基础。
到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时期,这种军国主义狂热更是达到了顶峰。
父母主动把孩子送上战场,妻子鼓励丈夫奋勇杀敌,军人则把战死沙场当成至高荣耀。
在这种无底线的支持下,日军的侵略步伐不断加快,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数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历史已经明确证明,日本的好战民意与军国主义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
当社会上支持武力、崇拜战争的情绪蔓延,军国主义就会趁机抬头;而军国主义势力的扩张,又会进一步煽动好战民意,形成难以逆转的危险循环。
如今,日本社会对扩军、对介入台海的支持率不断攀升,正是这一循环重新启动的信号。
近半数人支持 “台湾有事时动武”,60% 的人赞成增加防务经费,这种民意氛围与甲午战争前、侵华战争前的社会状态,有着本质上的相似性。
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历史的悲剧很可能会重演,这不仅是对亚洲各国的威胁,最终也会让日本自身付出沉重代价。
四、多重因素催生变局,警惕 “民意 - 政策” 恶性循环
日本民意的右转和军国主义的抬头,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外部环境来看,东北亚局势的持续紧张,为右翼势力煽动情绪提供了可乘之机。
中国的快速发展被刻意解读为 “威胁”,朝鲜多次进行核试验和发射远程导弹,俄乌战争引发的地区冲突连锁反应,这些都让日本民众的安全焦虑不断累积。
![]()
而美国作为日本的盟友,时不时表露出拒绝承担盟友义务的态度,更是让日本对 “被抛弃” 的担忧加剧,进而产生了 “必须自己强化军事” 的想法。
从内部来看,日本右翼势力的长期运作,是推动民意转向的核心力量。
他们通过控制部分媒体,持续渲染 “外部威胁论”,将和平宪法描绘成 “束缚日本发展的枷锁”,把扩军备战包装成 “保障安全的必要选择”。
在这种舆论引导下,不少日本民众逐渐接受了右翼势力的逻辑,对军国主义的警惕心慢慢淡化。
更危险的是,当前已经出现了 “民意 - 政策” 相互强化的螺旋。
民众对扩军、对介入台海的支持,让高市内阁有了推进相关政策的底气;而政府出台的强军政策,又会进一步强化民众的 “安全认知”,让更多人支持更激进的主张。
比如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获得支持后,自民党内部已经有激进议员提议,在北海道、冲绳等战略要地增设军民两用设施。
这种相互强化的循环一旦形成,就很难被打破。
未来一旦台海出现摩擦,日本国内的民意压力,很可能会倒逼政府更深地介入其中。
到那时,高市早苗口中的 “出兵台海”,就可能从 “可讨论的议题” 变成现实,给地区和平稳定带来灾难性后果。
以史为鉴,我们必须对日本的这一危险趋势保持高度警惕。
既要关注日本政府和军方的一举一动,更要警惕其社会民意的变化。只有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守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