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河北法制报)
本报讯 (杨志芳 贾慧哲)近日,保定市徐水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在一起出租车租赁合同纠纷执行案中,以司法强制力为后盾,结合耐心调解,成功打破双方当事人互有诉求的僵局,确保生效判决落地,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兼顾当事人合理诉求,实现案结事了。
王某与赵某因出租车租赁合同产生纠纷,法院判决后,王某未完全交还涉案物品配件,赵某未返还王某押金。双方矛盾大且各不相让,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赵某要求王某完整交还物品,王某要求赵某返还押金。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对两案进行研判,决定同时开展工作,一方面对赵某名下账户进行冻结,另一方面劝王某主动拆除相关配件。赵某见账户被冻结后生活受限,将全部案款转入法院一案一账户。同时,执行干警同双方当事人到出租车所在地现场进行配件拆除。因部分配件需要专业人员拆除,王某表示愿意折价一部分钱给赵某,但双方对折价数额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双方情绪激动,互不相让,执行工作一度陷入停滞。
面对这一情况,执行法官并未简单启动强制扣划、查封等措施,而是先向王某明确释明执行依据与法律后果:生效判决已明确其需返还剩余物品,拒不履行将面临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甚至司法拘留的法律后果。王某逐渐认识到抗拒执行的严重后果。
在王某情绪逐渐平稳后,执行法官转而聚焦双方核心诉求,开启调解工作,“需要返还的物品虽拆除繁琐,但价值不大,没有必要为小价值物品而扩大矛盾,非常不值得,建议将出租车开至汽修厂,进行专业拆卸……”
经过执行法官多次耐心沟通与释法疏导,最终,王某同意先按判决要求,随同法院工作人员将出租车开至汽修厂,由专业人员进行拆卸。在执行法官的监督下,王某当场交付全部涉案物品,同时法院通过一案一账户向王某退还押金,案件顺利执结。
此次执行,徐水区法院执行局的做法不仅高效执结案件,更让当事人在感受到法律强制性的同时,体会到司法的温度,为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化解民间纠纷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