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一口气与瑞典、法国签下“150架鹰狮E + 100架阵风F4”的采购意向,外界普遍揣测资金将指向欧盟冻结的俄罗斯资产
当地时间17日,泽连斯基在巴黎与马克龙达成“阵风”战斗机采购意向:10年内最多交付100架F4型,首架预计3年内到位
![]()
这一句看上去很“硬”,像是已经坐进了新飞机的驾驶舱,但其实还只停在“意向”二字
别忘了,不到一个月前,乌克兰刚刚和瑞典敲定了采购150架“鹰狮”E型的意向协议
两份清单一叠,数字吓人,问题随之而来——钱从哪儿来?
“阵风”和“鹰狮”都不便宜
拿现成的价码作个参照:印度36架“阵风”花了约88亿美元,阿联酋80架花了约160亿美元
照这个量级,100架“阵风”,票子大概率得奔着200亿美元去
这还没把未来通胀、备件、培训、武器挂载的费用算进去
对比一下乌克兰自己的口袋
2024年GDP约1800亿美元,同年军费开支约647亿美元,里头很大块是外部援助
![]()
在持续的高强度消耗下,真正能拿去对外军购的现金,并没有表面数字那么宽裕
那么,为什么还要连签大单?
答案之一是“姿态与顺序”
现在签“意向”,既是政治表达,也是提前排队,谁先把坑占上,等钱真的到位,谁就有优先权
说白了,瑞典和法国都不想等欧盟拍板之后才从队尾往前挤
钱从哪儿来,是整个故事的核心悬念
法方官员的口径很直接:资金拟来自欧盟冻结的俄罗斯资产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冻结了超过2100亿欧元的相关资产
但这笔钱怎么动、能不能动,欧盟内部争论激烈
![]()
有成员国担心,一旦“没收”,欧洲的金融信誉会被打折,以后谁还放心把钱放在你这儿;
也有人主张“找合法路径”,用利息或特定机制为乌方军购买单
俄罗斯方面态度强硬,称此举是“公然抢劫”
不用想象太多场面,就知道这背后连着的是法律战、金融战、话语战,谁都不愿轻易让步
在这种拉扯里,布鲁塞尔的会议室灯常常亮到很晚,咖啡凉了又热,账本翻来覆去
具体到飞机本身,许多军迷都很熟“阵风”的名头,也少不了关于它实战表现的争论
网络上流传的某些“被击落”说法并无公开确证,更多是坊间版本,需要谨慎对待
“鹰狮”的优势在维护成本和起降条件,适合中等规模空军快速上手;
“阵风”在航电融合和多用途能力上更像一把“瑞士军刀”
![]()
但纸面性能不是全部
人、训练、备件、武器、保障,这一串链条缺哪一个,飞机都飞不成“战斗力”
即便一切顺利,3年内才交付第一架,这意味着短期战场天平不会因为这项意向立刻倾斜
我倒更愿意把这看作是“未来空军”的底图,乌方在为战后构架与西方体系兼容的空中力量打样
这是一场时间战,谁把资源和节奏拿捏得更稳,谁就能在下一阶段少走弯路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不好回避
如果欧盟最终找不到法理上可行且政治上可承受的路径去动那笔冻结资产,这些意向会怎样?
可能量缩、可能转租、可能走联合融资,甚至可能长期“躺”在公文夹里
军贸的世界,窗口期很短,变数极多,所谓“意向”,既是筹码,也是试探
![]()
我能理解很多人看到“100架+150架”时的兴奋,也能理解另一些人对钱从何处来、谁来承担风险的质疑
在巨额军购背后,更像是一盘政治与金融的联立方程:乌克兰要信号与能力,法国和瑞典要订单与产业链,欧盟要团结与信誉,俄罗斯要维护自身资产与立场
每一步都不只是技术与价格,更是规则与后果
如果非要给这件事下一个此刻的判断:这更像是“先把牌亮出来”,再等桌上筹码真到手
牌亮得漂亮,气势有了;
但筹码能不能落袋,还得看法律、金融与外交三条线能否缠出一个不至于把所有人都拖下水的方案
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只会在新闻里看到几个数字的起落,可对当事国家与企业,这是十年尺度的决定
结尾想说一句:大单子震天响,真功夫在后台
当风头过去,最终留下的,是可持续的资金安排、可复制的训练体系、可保障的备件和弹药,还有可承受的地缘风险
在这几件事上稳住了,签什么意向、买多少架,才有现实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