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车,车底那块不起眼电池,正悄然参与一场技术暗战。
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交出了一份看似矛盾的答卷:前9个月装车量暴涨42.5%、出口更是激增32.7%,全球市场占有率稳稳超60%;然而,行业平均装车率仅52%,二三线企业频繁传出停产消息,头部玩家为押注哪条技术线路掀起诸多争论。
这场从“低价抢市场到生态谋长远”的转型,已进入生死突围的关键阶段。
![]()
技术突围
电池的逆袭与焦虑
过去,行业靠降价抢单生存,谁成本低谁就能挤走对手,如今这场游戏似乎玩不转了。
“以前买磷酸铁锂电池的车被笑图便宜,现在反成了所谓的技术流”,一位车主的调侃道尽2025年电池市场的大反转。
曾被三元电池压制的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宁德时代第五代技术(系统能量密度190Wh/kg)、比亚迪磷酸锰铁锂电池(MFP,续航提升15%-20%),以高市场占有率翻身。五菱、比亚迪爆款车型的断货,也彻底撕掉了“低端”之标签。
![]()
但技术突围从不是终点,当行业站稳脚跟,安全与可持续性也就成了新的生存底线。
很难不让人担忧的是如果固态电池量产,磷酸铁锂电池会不会被打回原形?
2025年半固态电池已规模化应用,蜂巢能源、卫蓝新能源通过“氧化物+聚合物”电解质,将能量密度推至350Wh/kg以上,循环寿命破1000次。虽然成本为液态电池1.5倍,但是高端车型已然愿意为长续航买单。
更棘手的是技术路线的分裂,宁德时代押注钠离子电池(2026年量产,瞄准储能、低速车);比亚迪坚持液态电池升级(刀片电池2.0+硅碳负极)……而在这场技术豪赌中,中小企业陷入的是跟风固态缺资金,死守磷酸铁锂怕淘汰的两难境地。
安全内卷
从合规到炫技的竞赛
技术突破后,安全无疑是检验生态的第一关。
2025年1月1日,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安全标准。新增的底部撞击、快充循环后测试等7项单体试验,要求电池“不起火、不爆炸”。
![]()
这场“安全大考”中,企业各显神通:宁德时代气凝胶隔热垫+定向排爆阀,单电芯失控起火压至5分钟内;比亚迪刀片电池结构优化,直接通过针刺试验;蜂巢能源、国轩高科靠云端监控,预警准确率95%;部分企业“堆料”过检,成本涨30%,基础防护仍不稳。小厂的考验更大,曾有电池厂销售总监吐槽,客户验厂先看电池不起火的视频。不得不说安全已从政策要求变为市场门槛。
更关键的是,中国电池企业开始把安全能力变成全球话语权。
欧盟2027年要求电池碳足迹低于60kg CO₂/kWh,2030年回收率70%,强制“电池护照”追溯全生命周期;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限制中国关键矿物,要求2024年后电池组件本土化40%。
“这哪是卖电池?分明是卖合规证明”,某出海企业高管苦笑。但是我们中国的企业也不怂:宁德时代参与我国首部电能存储用锂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 安全要求》(GB 44240—2024)的起草工作;比亚迪参与EVS-GTR法规的制定工作,特别是在动力电池安全要求等方面提供了中国方案;蜂巢能源德国工厂获TÜV莱茵认证……
从前跟着别人跑,现在成为了参考。这场安全考试,也许早从及格就行变成争当出题人了。
生态重构
从卖产品到管终身
当技术和安全成为基础,竞争升维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这才是生态的核心。
2025年,中国电池企业出海逻辑已发生转变。过去“重资产出口”遇阻:宁德时代德国工厂、比亚迪泰国Pack基地,因欧盟反补贴调查、欧洲人力成本高企,产能利用率跌至60%,利润反低于国内。
现在是“技术授权+本地化生产”:蜂巢能源建成泰国Pack工厂,布局“左舵+右舵”市场,海外销量占比飙至25%;深蓝汽车与泰国PTT共建换电站,复制“车电分离”模式,用户购车成本降30%。
生态的另一战场是“电池终身管理”:从生产到退役,形成闭环。
2025年车电分离爆发,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联盟”覆盖45城,建3万座换电站,通过“电池银行”压低用户成本;储能市场更成蓝海——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301GWh,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领跑,预计2028年新增需求破1TWh,形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轮驱动。
回收利用也成生意:2030年171GWh退役电池,华友钴业、格林美构建回收-拆解-再生闭环,镍钴锂回收率超95%,降低对原生矿依赖。
也许未来卖电池未必赚钱,但回收一定有的赚。
结语
2025年的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在阵痛中迎来关键转折——产能过剩、价格波动、技术迭代,风险如影随形,行业均装车率、二三线企业份额双下滑,固态电池商业化延迟更让企业陷入短期赚钱与长期布局的艰难抉择。
![]()
从前卷价格,现在拼生态。这场生态革命中,宁德时代、比亚迪以“技术+生态”双轮驱动巩固龙头地位,蜂巢能源、国轩高科靠差异化突围,深蓝汽车、零跑汽车通过“车电分离+换电网络”重构商业模式。
未来行业需突破标准话语权、资源循环体系、全球合作生态三大生死关,以“技术破局、安全筑基、生态制胜”的战略,将中国技术转化为全球规则,将战略资源安全攥在手中,用共赢思维替代博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