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张俊 陈曦
青弋江畔、袁泽桥旁,始建于1890年的益新面粉厂旧址,见证了芜湖民族工业的崛起。
2012年,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启动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并于2013年对益新面粉厂旧址进行保护与利用。经过三年的保护修缮,包括主楼在内的7栋老建筑重焕生机。
大砻坊科技文化园就脱胎于益新面粉厂,虽多处翻新,但外观依旧看得到原有风格。
![]()
俯瞰大砻坊科技文化园。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四层高的制粉大楼已焕然一新,青砖、黑瓦,圆拱形的窗户、线条型的屋脊,无不体现着130多年前的建筑风格。墙体正面上端,“益新公司”四个大字清晰可见。
益新面粉厂,是不少老芜湖人心中抹不去的记忆。这里是芜湖工业历史“两个半烟囱”中仅存的见证,当年由益新生产的“飞鹰牌”面粉,畅销长江两岸并对外出口。
走进大砻坊科技文化园,入目皆是青砖墙,满满的年代感扑面而来。
![]()
落日余晖洒在园区,格外耀眼。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方,是安徽砻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褚雪敏介绍,园区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开园至今,已先后辅导300多户企业,入园企业累计营业收入超90亿元,纳税超8亿元,累计申请知识产权1700余件。
百年沧桑,益新面粉厂经历了兴盛、烧毁、重建,当年的创业先辈早已逝去,但创业的基因如同流淌的青弋江水,生生不息。
2019年,芜湖逆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入驻园区。“创业之初,主营业务覆盖影视文化和广告制作,后转型拍摄短剧。”公司总经理王佳是园区的“老住户”,3年孵化期满后,他选择继续留下来。
![]()
青弋江水,缓缓流淌。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园区创业氛围和整体定位,是我们决定扎根的主要原因。”王佳告诉记者,从工商注册到人员招聘,从项目申报到政策兑现,几乎不需要操心,砻坊科技就相当于他们的“大管家”。
今年3月份,芜湖逆光文化传媒打造的《画铁仙师》非遗短剧,一经上映就圈粉无数,点击播放量很快突破500万,这让王佳看到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和逆光文化一样,鸠兹能源、叁零伍科技、中快旅等一批企业先后入驻,目前在园企业70多家,涵盖了新能源、文化科技、数字创业等诸多领域。
![]()
曾经的益新面粉厂制粉大楼。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在城市更新中,我们坚持保护性利用,通过功能更新、设施提升等措施,积极探索活化利用和活态传承,激发历史文化遗存的内在活力。”褚雪敏说。
开园至今,大砻坊科技文化园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安徽省青年创业园、安徽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园区等多项殊荣。
时隔百余年,青弋江畔的“益新面粉厂”依然“耀眼”,它的故事也依旧在延续。
芜湖焕新① | 朱家桥尾水净化生态公园:有“颜”更有“料”
芜湖焕新② | 北门口社区:完整社区 “绣”出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