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在河南周口买下国企职工集资房的毛女士,怎么也没想到,2024年企业以“盘活闲置国有资产”为由要求搬离,7万余元的拆迁补偿远不能覆盖房屋及装修损失,她未同意搬离,房屋就被强制拆除。好在委托冠领律师后,2025年6月法院判决确认主管部门强拆行为违法,为她后续争取合理补偿扫清了障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拆迁站的编辑给大家整理的以下内容。
![]()
1997年,毛女士从当地某国企职工手中购得集资房,当时企业与职工约定“房屋产权永久归个人,土地使用权三十年”。2024年,企业称要执行主管部门“盘活闲置国有资产”政策,要求毛女士搬离。毛女士配合评估后,发现房屋、装修及附属设施仅获7万余元拆迁补偿,远低于预期,遂拒绝搬离。2024年12月初,房屋被强制拆除,毛女士随即委托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维权。
冠领律师接案后,一方面收集强拆现场照片、视频固定事实,另一方面核实“盘活国有资产”政策文件厘清背景,以“确认强拆违法”为由提起诉讼。庭审中,主管部门否认强拆,称是国企所为,还辩称拆房符合政策、已协商评估。律师逐条反驳:其一,国企无强拆职权,强拆是政府法定权限;其二,“盘活资产”是主管部门部署,国企仅按要求执行;其三,现场证据显示主管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在场,是实际强拆主体;其四,强拆前未履行催告、告知救济途径等法定程序,严重违法。
2025年6月,法院采纳律师意见,判决确认主管部门强拆行为违法。“房子被拆了,至少先确认他们违法,接下来就能好好要补偿了。”毛女士说道。
此案表明,即使涉及“盘活国有资产”政策,也不得忽视拆迁补偿协商与法定程序。《行政强制法》明确强拆需履行完整程序,当遭遇“补偿未谈拢就强拆”时,保留房屋权属证明、强拆证据,委托专业律师确认强拆违法,是后续主张补偿的核心前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