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在信用卡行业规模增速放缓的转型周期中,如何突破存量竞争困局、寻找业务增长新引擎,成为银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总量降至7.27亿张,同比下降5.14%,人均持有量缩减至0.52张。这组数据清晰宣告了信用卡“跑马圈地”时代的终结,精细化运营与场景化创新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
在此背景下,交通银行信用卡率先锚定文旅消费赛道,以《“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为指引,创新性构建“一城一卡”属地化产品矩阵,通过“金融+文旅”的深度融合,不仅实现了自身业务的转型升级,更成为激活区域文旅经济的“金融钥匙”,为行业存量竞争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转型样本。
破局存量竞争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文旅消费已从传统的观光游览向深度体验、文化感知转型,成为扩大内需、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交通银行敏锐捕捉这一市场趋势,摒弃信用卡行业传统的规模扩张思维,将文旅场景作为存量竞争的突破口,通过产品创新与权益重构,实现了从支付工具到经济赋能者的角色转变。
不同于行业内普遍的通用型权益设计,交通银行创新性推出“一城一卡”战略,针对不同区域的文旅资源特色,联合地方文旅单位打造专属信用卡产品,让金融服务深度嵌入地域文化基因。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西旅主题信用卡以“1元购168元畅游年卡”为核心权益,覆盖西安、咸阳等8座城市的90个景区,既降低了游客的出行成本,又为陕旅集团旗下的文旅资源带来了稳定的客流导入,实现了金融产品与地方文旅资源的精准对接。
在冰雪经济持续升温的东北,耀雪冰雪世界优逸白金信用卡精准切入冰雪消费场景,新客户消费达标即可领取300元专属刷卡金,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冰雪体验权益,同时也为冰雪旅游景区注入了金融活水,助力冬季旅游经济提质增效。而在文旅资源富集的川渝地区,巴蜀文旅主题信用卡推出“满200减199元”的旅游年卡优惠,将九寨沟、峨眉山等热门景区纳入权益体系,让川渝两地的文旅资源通过金融工具实现互联互通,推动区域文旅一体化发展。
面向七彩云南的旅游市场,交通银行则推出兼具地域特色与民生属性的文旅主题信用卡,新客户达标可领取90元综合券包,每周五还可参与外卖、出行、美食、加油等场景的优惠抢购。这种“文旅+民生”的权益设计,既满足了游客在滇旅游的消费需求,也覆盖了本地居民的日常消费场景,实现了旅游消费与本地消费的双向赋能。
这些差异化的产品布局,背后是交通银行对区域文旅经济痛点的深刻洞察。当前,不少地方文旅资源面临活化不足、消费转化效率低的问题,而交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将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消费的金融权益,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出行选择,更帮助地方文旅企业拓宽了客源渠道,实现了“发卡引流—场景消费—经济提振”的生态闭环。同时,通过消费行为数据的沉淀,交通银行能够精准实现客户分层管理,在提升用户黏性的同时优化风险管控,为信用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耕消费生态
如果说“一城一卡”是交通银行深耕文旅赛道的“尖刀产品”,那么全域消费场景的布局则是其支撑业务长期增长的“生态底座”。2025年,交通银行信用卡以《支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为纲领,围绕住房、汽车、文旅、银发、商圈、互联网六大核心消费场景,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消费支持体系,将金融服务从单一的支付功能延伸至消费决策、交易执行、售后服务的全链条。
在场景生态建设中,交通银行尤为注重商户资源的整合与运营。目前,其合作商户已达12万家,涵盖餐饮、零售、住宿、出行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广泛覆盖、精准触达的商户服务网络。通过与商户的深度合作,交通银行不仅为持卡人提供了丰富的消费优惠,更帮助商户提升了客流量与销售额,实现了“银行—商户—用户”的三方共赢。
针对重要消费节点的营销创新,成为交通银行激活消费潜力的重要抓手。2025年国庆节前后推出的“岁末狂欢享豪礼”活动,持续至12月31日,以“消费排名挑战”和“达标抽奖”双重礼遇回馈持卡人。这种真金白银的优惠补贴,既延续了交通银行一贯的惠民风格,也精准契合了年末消费旺季的市场需求,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持续动能。数据显示,类似的节点营销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信用卡的交易活跃度,更能带动合作商户的营收增长,成为金融支持消费复苏的生动实践。
在数字化转型的加持下,交通银行信用卡的场景运营效率持续提升。通过手机银行APP、微信小程序等数字化渠道,持卡人可以便捷查询文旅权益、领取消费优惠券、预约景区门票,实现“一键式”消费服务。这种数字化的服务体验,既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也提高了权益的核销效率,让金融服务更加贴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交通银行能够精准识别不同客群的消费偏好,实现权益内容的个性化推送,让营销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为国有大行消费金融业务的排头兵,交通银行始终坚持“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消费场景创新”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在普惠金融方面,通过降低信用卡申请门槛、优化授信审批流程,让更多普通消费者能够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和服务稳定性,为场景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在消费场景创新方面,则不断拓展服务边界,从传统的消费场景向新兴的文旅、银发经济等领域延伸,实现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金融赋能实体
交通银行信用卡的“文旅+消费”双轮驱动战略,不仅是自身业务转型的成功探索,更是金融供给侧改革在消费领域的生动实践。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稳定增长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导向,而交通银行的创新实践,恰好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交通银行的“一城一卡”模式为地方文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动能。通过金融工具的赋能,地方文旅资源的品牌影响力得到提升,消费转化效率显著提高,进而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文旅带动消费、消费促进就业、就业支撑增长”的良性循环。以西安为例,西旅主题信用卡的推出,不仅为当地景区带来了更多游客,更带动了周边商圈的消费增长,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行业发展的维度来看,交通银行的转型实践为信用卡行业的存量竞争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在规模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信用卡业务的竞争已从单纯的发卡量比拼转向场景深度、用户体验和综合服务能力的较量。交通银行通过聚焦文旅等垂直场景,实现了从“广撒网”到“精准滴灌”的转变,证明了场景化创新是破解存量竞争困局的有效路径。这种转型思路,为其他银行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推动整个行业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运营转型。
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来看,交通银行信用卡的创新实践深刻诠释了金融的赋能价值。金融不仅是资金的融通工具,更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通过将金融资源与文旅资源、消费场景相结合,交通银行打通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消费领域的各个环节,为扩大内需、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这种“金融+场景+实体”的融合模式,正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求,也是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交通银行信用卡的转型之路仍在继续。随着文旅消费的持续升级和消费场景的不断丰富,交通银行将进一步深化“一城一卡”战略,推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同时持续完善全域消费场景布局,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让金融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信用卡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交通银行以文旅场景为突破口,以全域生态为支撑,用金融创新激活了内需潜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种转型实践,不仅让交通银行在存量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更书写了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新篇章。未来,随着“金融+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化,交通银行信用卡必将成为推动区域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为我国扩大内需、稳定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