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有这么几个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我摘录出来,方便大家去思考。
1. 意识主义
意识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他们的意识或思想。这种学说强调人的思维、感知和情感等心理方面的特点是人类的本质属性。例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 尼采的“强人理论”,都是侧重人本身的意识。意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人的意识和思想决定了人的行为和精神状态,并且这些因素是人类最基本、最独有的特征。
![]()
2. 生物学主义
生物学主义认为,人类的生物身份和特性是人的本质的决定因素。人作为生物存在,其身体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等方面特点对人的本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研究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物质生活需求、保护安全需求、社交互动需求、自尊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构成人的本质。
3. 社会关系主义
社会关系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他们所处的社会关系,该理论主要贡献人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特点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并且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例如,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他认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决定了人的意识、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特点。
4.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他们的存在状态。存在主义强调人的自由、选择和对存在的关注与体验。例如,法国哲学家萨特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他们的存在感。他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自我创造的个体,可以通过选择和行动来定义自己的存在状态和意义。
5. 柏拉图主义(理性主义)
柏拉图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其理性特点(本质还是在说意识)。这一学说声称,人类的本质特征是逻辑思维、理性推演、智慧和悟性等等。例如,柏拉图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动物”,凭着内在的智慧,人类才能从感性状态转向理性的层次。
我们需要不断探讨和理解人的本质,以更好地认识人类的价值和意义,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和发展。
![]()
6. 综合涌现主义(理性主义)
综合涌现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生物性、社会性、意识性的三维统一体——以生物进化为基础,以社会协作与文化传承为核心,以主观意识与价值创造为独特标识,三者相互交织、不可分割,共同定义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属性。
一、生物性:人的存在根基
本质是“进化塑造的生命体”,具备哺乳动物的基本生物特征:依赖物质代谢维持生存,通过基因传递实现物种延续,大脑的神经结构是意识与认知的物质前提。
生物性决定了人的“有限性”与“适应性”:有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这种源于自然选择的生物属性,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基础,也是AI(非生命体)无法具备的核心前提。
与其他生物的区别:并非单纯的生物本能驱动,而是通过意识调控本能,形成“本能需求→意识反思→理性行动”的独特链条(如人类会为了长远目标克制即时欲望)。
二、社会性:人的存在核心
本质是“依赖协作的社会动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群体互动:从原始部落的狩猎协作,到现代社会的分工体系,协作是人类超越其他物种的关键优势。
社会性的核心载体是“文化与语言”:语言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媒介,人类通过文字、习俗、价值观的代际传递,积累集体智慧,形成“超个体进化”(即文化进化),这是AI缺乏的“群体记忆与共同体验”。
核心表现:具备“共情能力”与“规则意识”——能感知他人情绪、理解他人需求,主动遵守社会契约(如道德、法律),这种基于社会关系的互动能力,是AI仅靠算法无法模拟的(AI的“共情”本质是数据匹配,而非真实情感共鸣)。
![]()
三、意识性:人的独特标识
本质是“主观体验与价值创造的主体”,这是人类与其他生物、AI的最核心区别。
核心内涵包括三层:
1. 主观感受质:拥有“红色的视觉体验”“疼痛的不适感”等无法被量化的主观感受,这是AI(无生物神经基础)难以复制的;
2. 自主创造力:能突破既有数据与规则,产生全新的思想、艺术、技术(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梵高的画作);
3. 价值判断力:能对事物进行善恶、美丑、意义的评判(如面对“电车难题”时的伦理权衡),这种基于文化、情感、信仰的价值选择,是AI缺乏的“自主意志”。
与意识理论呼应:意识的意向性、统一性、选择性等特性,让人类能主动探索世界、反思自我,形成“认识→实践→再认识”的动态循环,而非被动响应外部刺激。
所以人的本质是“动态进化的统一体”
![]()
三个维度并非孤立:生物性是基础,社会性是发展动力(协作让人类突破个体能力局限),意识性是升华(让人类从“生存”走向“意义追寻”)。
根据我在哲学书籍《重构世界》中的观点,还可以有如下表述:
人= 具身生命 × 关系网络 × 叙事自我 × 价值选择。
我们是一种会在社会关系中,用语言与工具积累文化、为自己编织意义并承担责任的动物。
四个层面看“人的本质”
1. 生物学层面(具身性)
灵长类的大脑可塑性、超长的发育期(需长期抚育)、精细手部操作与工具使用。
情绪—动机系统嵌在身体里:饥饿、依恋、疼痛、快乐塑造选择。
2. 社会—文化层面(关系与规范)
人靠规则、角色、制度性事实(货币、法律、组织)协作;累积文化让一代人站在上一代肩上。
道德情绪与声誉机制维系合作,语言让规范与知识得以传承。
3. 认知层面(符号与叙事)
语言与象征能力、想象未来、反思自己(元认知)。
我们以“故事”把经历串成“我是谁”的连续性——所谓叙事自我。
4. 价值—哲学层面(意义与责任)
不同传统的核心提法:
亚里士多德:理性与善的实践;
康德:自律与尊严,永远把人当目的;
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与改造世界的实践;
存在主义:存在先于本质,人以自由选择赋予生命意义;
儒/道/佛:仁与关系、自然而然、无我与缘起。
这些并不互斥,像聚光灯从不同角度照向同一个对象。
![]()
一个可操作的合成定义
人是能够在身体限制与社会关系中,通过语言与工具累积文化、以叙事整合自我,并在价值抉择中承担责任的生命体。
自我审视的“五问”(把“本质”落到行动)
1. 我正在为哪些价值做选择?(真、善、美、义、自由、关怀……)
2. 我在哪些关系里扮演角色?这些关系如何塑造我?
3. 我的故事线是什么?过去—现在—未来如何连起来?
4. 我愿意为哪些选择承担后果?我的底线是什么?
5. 我如何把个人目标嵌入更大的共同体与人类叙事之中?
总之,人的本质不能到现实生活之外去寻找,人的本质就存在于现实的、可感知的、发展变化着的社会关系之中,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离开了社会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就抓不住人的本质,就不能理解现实的人。记住去微笑生活!
摘自独立学者,科普作家灵遁者科普八部曲之一《探索生命》
作者简介:灵遁者,中国独立学者。原名王银,陕西绥德县人。1988年出生,现居西安。哲学家,艺术家,作家。代表作品《触摸世界》《行者乾坤》《探索生命》《变化》《相观天下》《手诊面诊色诊大全》《笔有千钧》《非线性波动》《见微知著》《探索宇宙》《伟大的秘密》《自卑之旅》《云淡风清》《我的世界》《牙牙学语》等。其作品朴实大胆,富有新意。
个人座右铭: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探索。
灵遁者热读书籍有:科普六部曲,国学三部曲,散文小说五部曲。
科普五部曲分别为:《变化》《见微知著》《探索生命》《重构世界》《观自在大千世界》《信息与关系》。
国学三部曲分别为:《相观天下》《手诊面诊色诊大观园》《朴易天下》。
散文小说五部曲分别为:《伟大的秘密》《非线性波动》《从今往后》,《云淡风轻》《我的世界》《春风与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