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 三个字,让不少人闻之色变。它就像一颗潜伏在胆囊里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剧痛,甚至危及健康。但你或许不知道,胆结石在真正 “作恶” 前,曾3次向你发出求救信号,可惜多数人都视而不见。
今天,中国医师协会内镜保胆培训基地 (四川) 主任、四川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何明刚主任,就为大家拆解这3次关键时机,别让身体的预警,变成无法挽回的遗憾。
![]()
第1次机会:无症状的“黄金窗口期”
很多人在体检时意外发现胆结石,却因为没有疼痛、恶心等不适,就选择 “放任不管”。这其实是胆结石给你的第一次机会——无症状阶段。
此时结石表面光滑,对胆囊黏膜刺激小,胆囊功能基本正常,是治疗的最佳时机。
为什么重要?无症状胆结石对胆囊的炎症刺激少,胆囊功能完好,此时做微创保胆取石手术,成功率会大幅提升。若放任结石反复刺激,胆囊受损会越来越严重,保胆几率也会随之降低,想保胆就要趁早。
如何把握?定期做肝胆彩超(建议每半年一次),发现结石后及时就医评估。饮食上减少油腻、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规律作息。
![]()
第2次机会:轻微症状的“预警期”
当出现右上腹隐痛、腹胀、饭后恶心,或是肩背酸沉时,别误以为是 “肠胃不好”—— 这很可能是胆结石的第二次求救信号。
此时结石已开始刺激胆囊,引发轻微炎症,若不及时干预,风险会持续升级。
为什么重要?及时处理能避免炎症加重,防止结石卡在胆管,引发胆管炎、胰腺炎等更严重的并发症,减少健康风险。
如何把握?出现症状后3天内尽快就医,通过B超明确结石位置和大小,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同时避免火锅、烧烤、油炸食品等刺激性食物,减少胆囊负担。
![]()
危险信号:若疼痛持续超过6小时,或伴随发热、皮肤发黄,需立即前往急诊!
第3次机会:手术前的“最后防线”
当结石反复发作、直径超过0.5厘米,或已引发胆囊化脓、穿孔时,手术往往难以避免。但这仍是保住胆囊的最后机会——此时胆囊功能尚未完全丧失,通过微创手术(如经脐隐痕保胆取石术),仍能恢复健康。
为什么重要?拖延治疗可能导致胆囊萎缩、癌变,甚至引发腹膜炎、败血症等致命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
如何把握?满足手术指征(如结石大于0.5厘米、出现疼痛症状、合并胆囊炎、每年发作≥3次)时,优先选择经脐隐瘢痕保胆取石术,最大程度保留胆囊功能。
![]()
△近期经脐隐瘢痕手术患者术后实拍
最后,肝胆外科何明刚主任特别提醒:胆结石的这3次黄金干预期,本质是身体给出的 “健康预警倒计时”。千万别等到疼痛难忍、胆囊功能严重受损时,才想着手术!
早期干预不仅能大幅提升保胆成功率,更能避免结石引发的一系列致命并发症。每一次对预警信号的忽视,都可能让胆囊功能走向不可逆损伤;而每一次及时行动,都是在为自己的健康争取更多主动权,别让 “拖延” 变成切胆的遗憾!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