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小陈想报名运动会,却因去年接力赛失误遭同学反对,作为班主任,你该如何疏导?”“家长认为孩子书包被同学扔来扔去是校园欺凌,要求严惩,班主任该如何界定事件性质并化解家校矛盾?”……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情境模拟展示活动中,班主任的真实工作场景被“搬”到了舞台中央,一道道源自校园一线的棘手难题,成为检验班主任基本功的“试金石”。
真题实战,锤炼智慧
“小青别哭了,你瞧,小脸蛋都哭花了。”来自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小学的班主任王洁琴,刚踏上舞台便快步走向竞选失利的学生小青。她顺势蹲下身,双手轻轻握住对方的肩膀,眼神里满是关爱。随后,王洁琴又提议召开班会,让学生明白“失败也能成为新起点”的道理。
复旦中学教师邬晓敏面对的是“学生因运动会失误遭同学排斥”的难题,她没有简单说教,而是向全班学生举起手中的平板电脑:“我们先看一段视频,看看世锦赛上的运动员是怎么做的。”当视频里出现“选手体力不支摔倒、同伴搀扶他冲线”的画面时,她适时提问:“大家觉得,比赛只是为了赢吗?”邬晓敏引导学生理解竞争与友谊的辩证关系,这种以境育人的方式赢得了现场的热烈掌声。
大赛设置带班方略、主题班会、育人故事、情境模拟四大板块。情境模拟板块中,选手抽完题后,在场上有4分钟时间演绎问题处理的过程,再用3分钟阐述问题成因与解决思路,最后接受专家的深度提问。
“这些情境题目全是从一线挖来的真问题。”大赛评委、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丁馨说,“基本功大赛就是要让班主任直面工作痛点,在舞台上‘真刀真枪’地练。”
角色转变,专业深耕
“以前处理欺凌问题靠感觉,现在有了理论支撑和制度保障,班主任工作更有方向了。”上海市奉贤区明德外国语小学教师张敏说。
面对“校园欺凌”这道考题,张敏处理起来有条不紊——先安抚受欺凌学生及其家长,建立安全感,“老师明天在校门口等你,一起牵手进校园”;再深入调查,找事件相关学生谈话,以情境重现的方式进行教育,“如果你的书包被其他人扔来扔去,你会有什么感受呢”;应对校园欺凌还需防患未然,在班级设立友善助人的岗位,开发校园欺凌界定手册,组织家长讲座,加强家校育人合力。
“过去遇到学生发生矛盾总想着‘快刀斩乱麻’,现在明白教育需要‘慢功夫’。”台下一名听课教师坦言,观摩过程让她深刻体会到,班主任要从“问题解决者”转变为“成长引导者”。
“班主任要能精准捕捉学生情绪、家长诉求,不可空泛说教。”丁馨认为,从经验驱动到专业深耕,是提升班主任能力的关键一步,“优秀的班主任,既要懂教育学、心理学,还要会做班级研究,具备家校沟通技巧。”
以赛促培,共研成长
比赛间隙,班主任们围坐在一起,交流彼此在工作中的创新实践。上海康健外国语实验中学教师郑英杰当场分享了自己帮助“网瘾学生”的办法:他没有简单禁止学生玩游戏,而是通过费曼学习法,引导学生在家给家长讲解课堂所学知识,逐步帮学生在现实中找到成就感。
“这个过程让我明白,‘因材施教’就是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优势与需求。”一名教师听了郑英杰的分享后感慨地说。
据了解,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已连续举办14届,目前已形成“校遴选—区推荐—市选拔—长三角展示—成果转化”五级培养体系,让班主任成长有路径、有支撑。
“当每名班主任都能‘专业地爱学生’,这场赛事就成了推动班主任队伍发展、提升整体育人水平的重要路径。”丁馨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9日 第03版
作者:本报记者 胡茜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