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一项关乎全民胃健康的长期战略。科学界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三级预防体系,应对不同阶段人群的防控需求。
对于尚未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来说,第一道防线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基础,像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和高温消毒餐具及避免食用生冷不洁的食物,都是降低感染风险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家庭聚餐或照料儿童饮食等日常场景中,我们常常因为忽视这些细节,而让幽门螺旋杆菌有了可乘之机。
对于已经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及时规范治疗,并避免家庭内的交叉感染。治疗期间应当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用餐时注意分餐独食。在完成治疗后,还应再次进行13C 或 14C呼气试验复查,以确认幽门螺旋杆菌是否被彻底清除。
即便幽门螺旋杆菌已经被彻底清除,也不能掉以轻心。有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史的人群,仍需长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复发和癌变。每年进行一次13C 或 14C呼气试验,是观察是否再次感染的重要方式。对于有慢性胃病史、胃癌家族史的胃癌高危人群,建议结合胃镜检查进行更全面的监测。平 时可额外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多吃有益胃肠系统健康的新鲜蔬果。
![]()
人们在面对幽门螺旋杆菌时常存在一些误区:很多人认为“ 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然而,无症状感染者的胃黏膜依然可能正在被悄悄“腐蚀”;还有人以为“这是传染性疾病,只要治好了,就不会再感染”,其实幽门螺旋杆菌的年再感染率最高可达2%,绝对不可掉以轻心。此外,诸如“吃大蒜就能杀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能自愈” 等说法也缺乏科学依据,靠食疗或等待自然痊愈也是对它最大的误解。
![]()
为了实现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科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相关机构已提出分阶段的筛查建议。对于有胃癌家族史的人,从20岁起就应进行首次幽门螺旋杆菌筛查;到了4岁,建议全民开始进行常规筛查。在接受治疗之后,也应保持每年随访监测,早发现、早干预。就医时,应优先选正规医疗机构的消化内科,提前准备好过往的用药情况,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史。在某些情况下 ,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以便选择更合适的质子泵抑制剂,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从预防、筛查到治疗,为幽门螺旋杆菌构建一套 “全方位围剿体系”,既是对健康应尽的责任,更是守护长远福祉的智慧之举。你每一次以科学和理性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都是在为未来埋下蕴藏希望和幸福的种子。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5.11B
![]()
点击上图,“百科知识知道”大擂台,有问必答,有答必奖!
将好文“分享”给更多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