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庄佳莉 通讯员 陆 瑶
本报讯 位于市中心的建设街道高楼林立,作为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无数居民的生活与梦想。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许多高层建筑的电梯已服役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尽管有日常维护,但设备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仍如影随形。今年初,南湖区建设街道启动老旧电梯改造行动,目前已基本完工,21台电梯换新,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与便利。
2024年,市民方欣如在市中心的嘉华广场租了一套房子。这里生活便利,商超、公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但作为高层公寓的住户,她每天最揪心的便是乘坐电梯。方欣如说:“每次走进电梯,心里总有点不踏实。小区原来的电梯用了很多年,外表陈旧,运行时噪声大,速度还特别慢。”更让她担忧的是,偶尔会听到邻居议论电梯故障,这让她对电梯安全问题始终悬着一颗心。
在建设街道辖区内,像嘉华广场这样的高层建筑比比皆是,许多电梯使用年限已超过15年。街道城建生态办副主任王栋超在走访中了解到,居民普遍反映电梯频繁故障,困人事件时有发生。针对这一民生痛点,建设街道城建生态办牵头,联合社区、物业及业主代表,对辖区老旧电梯情况开展全面排摸。经过细致调查和居民意见征集,街道确定了近30台急需改造的电梯,这些电梯普遍存在零部件老化、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具体表现为运行噪声大、停靠精度差、故障频发等。
在改造过程中,街道采取了“换一半用一半”的错峰改造策略,分两批更换电梯,确保居民日常出行不受影响。“新电梯运行又稳又快,而且噪声小了很多,乘电梯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方欣如高兴地说。政府补贴政策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让这项民生工程更得民心。截至目前,嘉华广场的4台电梯已全部换新,居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类似的变化也发生在建设街道的其他小区。中山名都13台老旧电梯改造完成后,居民反馈故障率大幅下降;金鼎广场3台电梯和欣盛公寓1台电梯也陆续改造完成,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上下楼忐忑”问题。
改造工作不仅注重效率,更强调人性化,“我们合理安排施工时段,避开早晚高峰,尽量减少对居民的影响。”王栋超表示。接下来,建设街道将建立电梯长效运维机制,按要求定期对电梯进行检修保养,并继续推进剩余老旧电梯的换新工作,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