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张机票,72小时内全退。这不是春运返程,是中日关系最新温度计——水银柱直接跌破冰点。
11月18日,中国外交部把“谨慎赴日”四个字写进旅行提示;同天,日本成田机场取消率飙到92%,药妆店、和牛农场、温泉旅馆排班表瞬间多出空白页。政治口水还在空中飞,日本实体经济先挨重拳:一个人均消费1.3万元人民币的客群,说没就没。
![]()
故事得从一句“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说起。10月底,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如此定性台海局势,北京立刻把这句话钉在“干涉内政”耻辱柱上。外交抗议、军机绕台、海警船巡航钓鱼岛,都是标准剧本;真正让普通人感到疼的是,北京把游客这把“现金水龙头”一把拧紧。
![]()
为什么说“现金”?看组速算:2019年中国大陆游客占日本入境总量30%,却贡献40%的免税销售额。化妆品巨头资生堂把中国市场当“利润发动机”,发动机突然缺油,股价11月连跌7天,市值蒸发约1.6万亿日元。北海道一家主打中国游客的滑雪酒店,11月预订量从去年同期九成掉到一成,老板对着镜头苦笑:“再空下去,只能把雪道改成蔬菜大棚。”
北京这次用的是“无制裁之名,有制裁之实”——不官宣禁游,却让航司免收退票费,让旅行社下架赴日套餐;社交平台把“日本旅行”关键词悄悄降权,签证中心放出新规:护照有效期不足半年一律重新面审。层层软墙叠起来,比一纸红头文件更叫人摸不着底,也找不到反击靶心。
日本这边先急的是经济产业省。官员私下测算:若中国游客断流半年,关西机场商圈销售额将掉35%,全国GDP可能被拉低0.15个百分点。数字听着不大,落到地方就是破产一条街。于是出现魔幻画面:外务省还在抗议中方“误导性安全提醒”,农林水产省已连夜组织“吃和牛、帮农户”直播,呼吁本国居民“内需补位”;但日本人再能吃,也吃不下隔壁大国一年1200亿日元的购物额度。
有人把希望寄托“高市访华”破局。现实是,北京只肯给她一个“司局级”冷板凳——亚洲局局长赴华,见不到王毅,更见不到更高层。会谈结束连联合新闻稿都没发,日方一句“坦诚交换意见”把尴尬写脸上。外交圈流传一句调侃:当一方说“坦诚”,基本等于“吵完了没结果”。
更微妙的是,华盛顿在一旁递话:“美日同盟坚若磐石。”听起来像撑腰,实则把东京往墙角又顶一步——对华强硬换来安保承诺,可经济失血得自己挂点滴。高市政府支持率短期内蹿到64%,却挡不住商界大佬排队进首相官邸:“安全也要,钱袋子也要,请给出两全剧本。”
![]()
那普通中国人就纯赚吗?也不。赴日机票变便宜,可日本签证审查趋严,沈阳领事馆已把留学材料财产证明提高30%,部分语言学校因招不到中国学生面临倒闭;文化交流跟着降温,B站番剧版权费议价空间缩小,字幕组“空窗”又回来。政治对峙的灰尘,落到谁头上都是一层灰。
接下来看什么?
一看12月日本能否在东盟系列峰会借第三方场合促成“走廊对话”,哪怕只是点头握手,也能给市场一点心理止损。 二看中国海关年底是否加码日货安检——化妆品、母婴、零食一旦通关时间拉长,日本对华出口就从“人堵”升级为“货堵”。 三看民间情绪:若再出现中国游客在日遇袭或日本人在华被围拍视频,两国民众的“安全感”会迅速滑向“脱钩加速度”,那时就不是50万张机票,而是整条供应链重新布线。
一句话,早苗的“生存威胁”发言把台海议题推进了日本客厅,北京则用游客鞋底投票,把日本商家推到生存悬崖。外交辞令听起来像远雷,真正落到头上的,是酒店前台那份被取消的排班表,是药妆店夜里十点仍空空荡荡的收银台。当政治把经济当牌打,最先感受到疼的不是牌手,而是牌桌边端茶送水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