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梨是大自然白送的“润肺口服液”,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燥邪伤津,出现干咳、少痰、鼻衄、皮肤脱屑。而梨,味甘、微酸、性凉,归肺胃心经;它90%水分,可迅速补液、生津润燥。
为此,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科主任、治未病科主任中医师沈佳介绍,《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形寒饮冷则伤肺。”也就是说,当呼吸道黏膜、胃肠道黏膜同时遭遇“低温+高水分”刺激时,局部血管收缩、纤毛活动下降、免疫屏障变脆,病毒细菌趁虚而入,出现鼻塞、咽痒、咳嗽等“小感冒”。
怕伤肺又想吃梨,中医给出5张“通关文牒”
1.辨体质——先问“寒底子”还是“热底子”
寒底子:怕冷、手脚凉、易腹泻、舌淡胖有齿痕→梨要“加热减量”;
热底子:怕热、口干、便秘、舌红苔黄→可直接适量生食。
2.选时间——白天阳气旺,防御在线
推荐上午10点或下午4点,避开清晨、夜半阴气最盛时段。
3.控温度——“去冷”不等于“去凉”
室温放置2小时;温水(40℃)泡5 分钟;蒸熟/炖煮10分钟,凉性大减而润燥力仍在。
4.搭配料——“君臣佐使”抵消寒凉
经典组合:
川贝+梨:川贝母3g先煮水15分钟,加入去皮梨块再煮10分钟,适用于干咳少痰;
花椒+梨:花椒7粒、梨顶切开去核,入花椒隔水炖20分钟,适合寒咳痰白;
陈皮+生姜+梨:陈皮3g、生姜3片、梨1只同煮,既护胃又化痰;
肉桂棒插入梨心烘烤:北欧风与中医“引火归元”的奇妙混搭。
5.控总量——每日“1拳头”原则
去皮去核200g左右(≈1个中等雪花梨),分2次吃;糖尿病者减半,监测血糖。
出现4种信号,立刻停梨并就医
1.咳嗽加重、痰量增多且色白泡沫状;
2.腹痛、腹泻>3次/日;
3.畏寒发热,体温≥38℃;
4.胸闷气促、夜间不能平卧。
通讯员 苗卿 葛妍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