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郭兴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提出,统筹布局绿氢、氨、醇等绿色燃料制储输用一体化产业,打造“灵活负荷”。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具体举措释放了积极信号,为氢能规模化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
作为氢能核心装备,电解槽制造业正遭遇“内卷”困境,部分电解槽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针对“内卷式”竞争,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今年已相继出台“反内卷”配套政策,一系列举措正推动“反内卷”从理念共识转化为实践路径。在此大背景下,电解槽行业率先行动,以行业自律凝聚发展合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探路。
日前,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以下简称“氢能促进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组织召开“电解槽行业自律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以“拒绝内卷·共建生态·迈向真实市场化”为主题,汇聚 40 余家电解槽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科研院所、项目业主、检测认证机构等120 余位行业代表,共同审议通过了《中国电解槽行业健康发展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标志着我国电解槽行业已形成遏制恶性竞争、推动规范发展的集体共识。
研讨会上,业内代表就电解槽行业自律、拒绝“内卷”等情况发表了各自见解。大家普遍认为,电解槽行业“内卷”这一现象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
一是产能与需求错配成为“内卷”直接推手。业内代表分析“,十四五”以来,氢能产业热度攀升带动产能快速扩张,但真实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一部分项目业主对行业认知不足,盲目追求“高参数”。一部分投资方利用采购优势地位转嫁风险,通过设置严苛门槛和付款条件将压力传导至设备商,进一步加剧了“内卷”。更有甚者,个别地区将产业落地与项目开发捆绑,扭曲市场资源配置,企业被动扩产可能产生隐性债务。
二是“内卷”带来的危害已从国内蔓延至海外,制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双良集团总裁马福林表示,从海外业务看,国内低价竞标已影响海外业务,部分海外业主要求参照国内低价报价,若任其发展,氢能海外蓝海或将沦为红海。从产业内部看,低价竞争导致企业研发投入被压缩,资源向短期营销倾斜,产品验证周期大幅缩短,导致出现故障频发、性能不达标等问题,既损害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又延缓了产业发展进程。
三是遏制“内卷”,回归价值。隆基氢能总裁马军分享了以降低平准化氢成本为目标的发展经验,该公司产品已进入 10 个海外国家市场,他呼吁以质量、创新和长期价值为核心建立行业标准。阳光氢能副总裁方伟强调,电解槽赛道融合电化学、流体力学等多领域技术,门槛极高,行业应摒弃“价格至上”,转向“价值优先”,推动性能实证前置,以研发创新替代指标炒作。青骐骥集团董事长闫巍认为,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可验证的技术突破与现场数据表现,避免过度承诺和虚假宣传,行业迫切需要让电解槽数据说真话。
“下一步,氢能促进会将推动《倡议书》落地见效,通过行业自律与标准建设,引导产业从‘低层次竞争’迈向‘高质量发展’。”氢能促进会会长魏锁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在政策指引与行业共治的双重推动下,电解槽行业正以集体行动破解“内卷”困局,为氢能产业乃至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范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