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兰台|媒体人
![]()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0月植物油价格指数升至169.4点,不仅较9月继续小幅上行,也比2025年5月高出逾一成,创下自2022年7月以来的新高水平。
推动这轮上涨的,并不是某一个单品“独自狂飙”,而是棕榈油、菜籽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的全面走强。
从品种上看,几条线索值得国内的投资者留意:
棕榈油:印尼推动提升生物柴油掺混比例,更多棕榈油被“拉去烧进油箱”,在马来西亚增产难以完全对冲的情况下,市场普遍预期出口供应趋紧,价格获得支撑。
葵花籽油:黑海地区收获进度放缓、农户惜售,阶段性供应偏紧,报价持续上行。
大豆油、菜籽油:在美国、巴西等主产国,越来越多植物油流向生物柴油、可再生燃料项目,油脂的能源属性被强化,价格中枢随之抬升。
更重要的是,FAO在最新展望中判断:2025/26年度全球植物油消费量将略高于产量,库存有望连续第三年下滑,油脂市场正处于“紧平衡甚至偏紧”的状态。
这意味着,当前的高价并非一次性天气扰动,而更像是能源转型、政策驱动叠加结构性供需变化共同作用下的中期行情。
换句话说,一桶“炒菜油”的背后,不仅是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也是全球通胀预期和能源转型的投射。
中国市场暂时“内温外热”,成本抬升是迟早的现实
与国际价格的明显走强相比,中国油脂现货和终端零售市场的表现相对“冷静”得多:批发价有所波动,但超市货架上的小包装油并未出现剧烈涨价,整体运行仍然平稳。
这种“外热内温”的差异,主要来自三方面缓冲:
第一,中国企业在大豆、棕榈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品种上,形成了多元化进口格局,可以在不同产地、船期之间滚动调配,削弱单一产区风险。
第二,国家储备与贸易企业商业库存,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海绵”作用,让国际价格的剧烈波动,传导到国内时变得更平缓、更滞后。
第三,国内粮油行业竞争充分,企业对终端提价极为谨慎,宁可先消化一部分成本,也不愿轻易刺激需求端敏感的消费者。
不过,从更长周期看,只要全球植物油价格维持在高位震荡区间,上游成本迟早会向下游传导。
对居民而言,未来一两年,食用油终端价格温和上行,是需要纳入预期的一件事;对企业而言,则必须面对一个更为严峻的命题:如何在高成本时代守住利润、守住现金流。
![]()
产业链透视:谁在承担成本,谁在争夺定价权?
站在资本市场的视角,“全球植物油价格创新高”真正指向的问题是:A股食用油企业在这轮周期中扮演什么角色——是被动吞下成本的一端,还是具备主动转嫁成本、甚至赚取价差的一端?
如果把A股相关公司粗略分层,大致可以看到三类角色:
第一类,是“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龙头。这类企业往往涵盖原料进口、港口仓储、压榨精炼、小包装油、米面粮油以及餐饮和食品工业渠道,形成纵向一体化的业务链条。产业链越完整、议价能力越强,就越有条件在高成本周期中,通过期货套保、远期锁价、滚动采购等方式平滑成本波动,把一部分风险“熨平”。
第二类,是区域性粮油加工与食用油企业。它们在当地有一定品牌和渠道优势,但原料采购多为“随行就市”,在国际油脂价格剧烈波动时,往往被迫以相对更高的成本补库存,再面对激烈的区域价格竞争,利润空间容易被挤压。
第三类,是主打细分油种、健康概念的中小品牌。以某一类油种为主打的企业(如葵花籽油、玉米油、山茶油等),更依赖单一原料的成本与消费者对健康概念的认可,既有机会在消费升级中放大溢价,也可能在原料价格上涨和终端需求转弱的夹击中被“反向挤压”。
对这三类企业而言,全球植物油价格创新高带来的,并不是一场统一的“红包雨”,而更像是一场“期货管理+供应链管理+品牌管理”的综合考试。
关注不代表投资:警惕“成本提高、销售低迷”的恐怖螺旋
在讨论“是否可以关注A股食用油领域”时,有一点必须放在显眼位置上: “关注”并不等于“可以直接投资”,更不意味着板块注定受益。
行业完全可能走向“成本提高、销售低迷的恐怖螺旋”。
所谓“恐怖螺旋”,是指这样一条路径: 全球植物油价格上涨 → 企业补库成本上升 → 竞争激烈、对终端提价犹豫 → 毛利率被压缩、库存风险抬升 → 为保住销量而继续促销、让利 → 现金流和利润进一步恶化,甚至出现减值和亏损。
在这样的情形下,哪怕行业景气度在新闻中“看上去很美”,二级市场的表现却完全可能是股价承压、估值下杀——这在过去很多以原材料为核心成本的行业里,都曾反复上演。
因此,当我们说“全球植物油价格创新高,可以关注A股食用油领域”时,真正的含义应该是: 将其视作一个中长期研究主线与选股线索,而不是简单把它当成一个短线追涨板块的理由。
![]()
从关注到研究:投资者应如何面对这轮“高成本时代”?
在明确“关注≠必须投资”的前提下,全球植物油价格创新高,对A股食用油领域的投资研究,至少传递出几点值得顺着做功课的方向:
第一,重点研究拥有定价权和风控能力的龙头企业。
在高成本周期中,有能力通过品牌、渠道和产品结构,把部分成本合理转嫁给消费者,同时又能通过期货、远期合同和库存管理平滑波动的企业,更有可能穿过周期、扩大份额。
第二,观察业绩和现金流的变化,而不仅仅是收入规模。
在未来的年报和季报中,投资者应关注:毛利率在成本上升背景下是否稳定,经营现金流是否同步好转,资产负债表是否保持健康,而不是只盯着“营收增速”一项指标。
第三,把食用油视作“消费+周期”交叉地带的配置工具。
一方面,食用油作为家庭刚需,具有一定防御属性;另一方面,其利润又高度依赖大宗价格和政策周期。对于中长期投资者而言,更适合将其视为大类资产配置中的一块“粮油底仓”,而非追逐短期热点的工具。
第四,将风险写在前面。
即便是行业龙头,也难以完全摆脱全球大宗商品波动、国内消费疲弱、渠道竞争加剧等不确定性。
任何基于“油价上涨”的投资逻辑,都需要留出足够的安全边际,并通过仓位控制、持有期限管理等方式,合理对冲潜在风险。
![]()
结语
全球植物油价格创新高,既是一次压力测试,也是一次筛选。
对于A股食用油企业而言,这一轮高成本时代会毫不留情地放大差异:有些公司凭借规模优势、风控能力和品牌渠道,穿越周期、做大做强;也有些公司在成本挤压和需求疲弱的双重压力下,陷入“成本提高、销售低迷的恐怖螺旋”。
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可以关注A股食用油领域”的真正含义是:在充分认识全球油脂供需格局和价格中枢抬升的背景下,用更长的视角、更严的标准,去寻找那些真正能消化成本、守住利润的企业。
而不是因为看到“全球植物油价格创新高”这一行标题,就匆忙按下买入键。
声明:本文仅为宏观与行业层面的分析与交流,不构成任何证券或期货的投资建议,也不构成对任何个股的推荐。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