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这地方,1947年,阴天,透着一股子不寻常。
当时管着山东的王耀武,就是那位省政府主席、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他心里明白,这天儿,不止是天气,是他人生、他带兵生涯里最灰暗的时候了。
在山东这块地方,他折腾了好几年,一心想把老蒋的地盘给扎稳了。
可解放战争这股子浪潮,已经悄悄调了头,解放军在前头捷报频传,就像一张无形的网,越收越紧。
最让他心惊胆战的,还得是鲁中山区那档子事儿——孟良崮战役。
他拿来当宝贝、当王牌的那支部队,整编第74师,那可是他花尽心思、打过不少硬仗的精锐。
结果呢?
被华东野战军(也就是华野)给围歼了,打得稀里哗啦。
![]()
王耀武那阵子,真是熬过来的,天天盯着74师的消息。
眼瞅着这支“嫡系中的嫡系”,就这么化成了泡影,他心里清楚,山东这盘棋,是没法挽回了。
济南,这地方,是山东的老大,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解放军下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肯定要拿它。
孟良崮这一仗输得太惨,不光是老蒋的部队损失大,更是把他们在山东的地基都给动摇了。
失去了能打进解放区的这股主力,老蒋那边只能调整部署,山东战场的压力虽然暂时小了点,但中国共产党这边,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重新布局。
要拿下山东,特别是济南,对整个解放战争的进程,那意义可就大了去了。
从1948年3月开始,华东野战军就像开了闸的洪水,攻势一浪接一浪。
不过短短两个月,他们就打了胶济路西段、中段的仗,周村、潍县这些硬骨头、坚固城都被拿了下来。
![]()
这时候,济南和青岛靠海吃饭的路子,算是彻底断了。
紧接着,又到津浦路中段,兖州和周边地方都解放了,济南和徐州之间,地上的路也跟着断开了。
这下可好,济南就成了个孤岛,四面受敌。
粟裕他们带着部队在山东打了一连串的胜仗,王耀武心里越来越没底。
他清楚得很,济南在军事上,已经是一座死城了。
没了起家本钱那几支精锐,退路也全被切断,再守着济南,根本没啥战略意义,反而可能成了套解放军往里钻的诱饵。
1948年5月,王耀武心里沉甸甸地飞去了南京。
见了老蒋,把济南的危局,实实在在地跟他说了一遍。
![]()
济南这地儿,在山东肚子里,现在全被解放军给围死了。
他分析来分析去,就给老蒋提建议,说不如就别守济南了,把部队往南撤,到兖州以南去,那样还能保住陇海线这条交通线,也免得部队被合围。
这建议,明智,实在,也合乎打仗的规矩。
可在老蒋看来,济南这地方,可不能丢,关系到他“剿共”的士气。
不但没听王耀武的话,反而把他训斥了一顿,硬邦邦地下了一道命令:“无论如何,济南不能丢!”
带着这道“圣旨”,王耀武没办法,只能回济南,开始给这座可能要成为他人生终点的孤城,操持防御的事。
济南城的防御,分内外城加上个商埠,城里城外还有些山地,能给防御提供点便利。
王耀武心里不情愿,但也没法子,只能硬着头皮上。
![]()
他调集剩下的部队,在城里城外加紧修工事,把商埠定为了防御的重点。
围着商埠,王耀武琢磨着建了个看着挺精密的防御网:挖了壕沟,堆了堤坝,和东面的城墙连在一起,叫“城圩子”。
壕沟里弄了三层火网,碉堡,坚固的地堡、壕底工事,一层套一层。
他把不少家当都堆在这儿了,据说有八十来门迫击炮,十二门十5毫米的榴弹炮,还有些七5毫米的炮。
他指望靠着商埠能拖住解放军,等援军来。
外城挖了堤壕,内城靠着护城河,城墙根下也全是地堡,形成交叉火力。
大路上,高楼大厦,都被改成了据点,想在巷战里一点点消耗解放军的兵力。
可这纸面上的防御,真到了实地上,问题就出来了。
![]()
老蒋派来的郭汝瑰他们那些考察的,很快就发现王耀武这防御,压根儿就不牢固。
关键问题出在兵力上,跟防线根本不匹配。
王耀武把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兵,铺在里三层外三层这么大的防御圈里,摊子铺得太大,导致兵力东一块西一块,没有纵深。
这种一条线式的防御,毛病太明显了。
他老部下徐志勖当时就担心,解放军最擅长就是钻进去了,一旦抓住这些薄弱点,防线就容易被撕开。
王耀武也知道这些,但他身不由己,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仓促应付。
济南跟外界一隔断,王耀武手里的兵就更不够用了。
他手底下大概就剩下十一万左右,有几个军,几个整编师,还有好些旅,包括保安旅和一些特种部队。
![]()
这点兵力,守这么个关键的战略重镇,简直是杯水车薪。
他一边急着向南京要援军,一边又拼凑着那些杂牌部队,拉了些地方上的保安团、地主武装,勉强凑了点人。
他一个劲地请求,要把驻在苏北的整编第83师,用飞机运到济南来,还得要弹药,再给两个月的粮食。
老蒋虽然嘴上答应了,但因为各种原因,83师最后就来了一个旅,物资支援也大打折扣。
王耀武急着要人,他又一次孤身去了南京。
这次的目标是那个被重建的74师。
孟良崮那仗打完,老蒋就说要重组74师,把战场上零散的兵员给搜罗回来填上。
虽然战斗力没法跟以前比,但这只“瘦死的骆驼”,在王耀武眼里,还是守城的指望。
![]()
最后,老蒋同意把新组建的74师空运到济南。
就在这时候,华东野战军那边,经过几个月的休整和“新式整军”的教育,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五十万支前民工,一万四千副担架,一亿四千万斤粮食——解放军在后勤保障上,占着绝对优势。
1948年9月16号,济南战役正式打响。
解放军摆了两大阵营:许世友带了十四万人打攻城,粟裕带了十八万人负责打援。
兵力、战斗力、物资,解放军那是压倒性的优势。
东线主攻的第九纵队,在聂凤智的带领下,猛攻王耀武还挺有信心的茂岭山、砚池山那几处阵地。
让王耀武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解放军一个晚上就把那儿全拿下了。
![]()
他误以为解放军主力在那边,急忙就把预备队的第十九旅、第五十七旅调到了东线,结果西面防守就更空虚了。
解放军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就扫清了西面的外围据点,然后用猛烈的炮火压制守军。
解放军的炮火太厉害了,尤其是对机场的压制,直接影响了74师的空运。
本来答应给74师运送飞机的,结果在机场危险的情况下,飞机只把第58旅172团的七个连给送到了,就得赶紧返航。
这七个连,就成了后来74师在济南的全部兵力,由王耀武的老部下刘炳昆带着。
济南战事越来越紧,刘炳昆赶紧给王耀武报告,说74师的援军根本没来全。
虽然失望,王耀武还是把刘炳昆的部队,调到了战略要地——第二绥靖区司令部和邮政大楼那一带。
刘炳昆当时是下了决心“以死报国”,王耀武也给了他一些虚情假意的承诺(说给他升少将旅长,结果没兑现),这多少也激发了这支残兵的血性。
![]()
商埠很快就失守了,解放军第三纵队的部队,就像穿豆腐一样穿插进来,插到了商埠和外城之间,把守军的退路给断了。
可就在这儿,他们碰上了74师这帮残兵的顽强阻击。
刘炳昆他们依仗着坚固的水泥建筑,像邮政大楼、上海银行、中国旅行社这些地方,构筑了跟绞肉机一样的死亡阵地。
第三纵队第八师的师长王吉文,在看地形的时候不幸牺牲了,这更是激怒了第三纵队的将士们。
一场场惨烈的拉锯战,就在邮政大楼那里展开,双方伤亡都很大。
最后,第三纵队费了老大劲,才艰难地拿下了邮政大楼。
这场仗,给第三纵队的司令员孙继先留下了永远忘不了的创伤。
刘炳昆和他那七个连,几乎全军覆没,大部分人宁死不降。
![]()
刘炳昆本人,也战死在了阵地上。
说起来也挺让人感慨,这帮“死忠”的74师残兵,打起仗来的那股子劲儿,比王耀武手底下那些嫡系部队都强。
随着吴化文那边部队起义,济南西面的防线就开了个大口子。
王耀武没办法,只能收缩兵力,放弃商埠,退守内城和外城。
解放军乘胜追击,总攻开始了。
经过一天激战,解放军就攻破了内城,济南城也就解放了。
而作为济南最高指挥官的王耀武,早就看出形势不妙,狼狈逃窜,结果在逃跑的路上,被解放军给俘虏了。
他最后没能兑现对刘炳昆的承诺,也没能跟这座他被命令死守的城市一起共存亡。
![]()
济南战役的胜利,是解放战争里一次非常关键的战略突破,极大地削弱了老蒋在华东的力量,也为下一步解放徐州打下了基础。
对王耀武来说,这场仗是他彻底的惨败,也标志着他军事生涯的结束。
重新组建的74师,在济南这一仗元气大伤,尤其是刘炳昆他们那批忠诚将士的牺牲,让这支部队再也找不回往日的样子,最后在后面的仗里,被彻底消灭了。
而第三纵队,作为攻打济南的主力之一,因为遇上74师残部的顽强抵抗,成了伤亡最大的部队之一。
尤其是年仅33岁、本该前途无量的第三纵队第八师师长王吉文将军,牺牲在这场仗里,真是让人叹息。
他本来很有可能成为开国少将的,却在这场仗里壮烈牺牲了。
济南战役,不光是两边军队的比拼,更是战略判断、政治命令跟军事现实的一次硬碰硬。
王耀武困守孤城,刘炳昆的悲壮牺牲,王吉文的英年殉国,都给这场仗添上了浓重的一笔悲情色彩。
![]()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潮里,个人的命运就像一叶小舟,被大潮裹挟着,有的随波逐流,有的拼命挣扎,最后都汇入了时代奔腾不息的江河。
后来,王耀武被俘,也算是有个结局。
他最后没能守住济南,最后被关押,晚年的时候,是在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改造。
而他曾经寄予厚望的74师,在济南一战后,再也没能成气候。
至于第三纵队,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付出的代价也很大,特别是王吉文师长的牺牲,成了一个永远的痛。
历史啊,就是这么奇怪,有时候,最忠诚的部队,反而遭遇了最惨烈的结局,而决定命运的命令,可能就来自遥远的主席台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