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是民国时期,炙手可热不可多得的才女,是诗人,是建筑学家,是男人们争相取悦的大女主,是徐志摩纵使破坏自己的婚姻,也要追随的女神,是梁思成一生珍爱的伴侣,还是金岳霖比邻而居守护一生的女人,甚至是被作家冰心在文中讽刺和嫉妒的女人……
![]()
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子,为何会得到众多男人的青睐?又得到女人的嫉妒,和很多人欣赏的呢?
其实,林徽因最终也是人,是一个富有情感,情丝细腻的女人,她敢爱敢恨,真诚而热烈,她不畏别人的攻击,只愿遵从自己的心愿,做真正的自己!
而她的思想见地,以及文采飞扬,也确切的诉说着她洞见不凡的一生。
01. 她说喜欢和爱不同,喜欢可以心动,而爱,一定会心痛。
一生被三个男人宠爱,被世人所不解,冰心因此用“太太的客厅”,来讽刺她“交际花”的行头。其实,文字里有着隐隐的妒忌。别人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是不是管的有点多了点呢?
正因为被三个男人深深仰慕着,林徽因才更懂得,喜欢与爱之间深层的含义,以及这之间的敏感细腻,她是灵动而丰硕的。
所以,徐志摩愿意为她赴汤蹈火,而梁思成疑惑到新婚之夜,似乎有点不自信的问她:“为什么是我?”,以及金岳霖默默守护的一辈子。
徐志摩炽热的诗歌,怎能让身为才女的林徽因不心动?同频共振,是他她们的天作之合。因此,后续他(她)们即使没有走到一起,但是,彼此的文字,都愿意在第一时间拜读,而林徽因的演讲里,也有着对高山遇知音的期待……
![]()
林徽因不是没有爱过才子徐志摩,而是她并不想,把婚姻驾驭在牺牲另一个女人的幸福之上。因此,当林徽因演讲时,没有等到徐志摩的到来,她因此惴惴不安,得知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她失魂落寞的无心演讲,爱的痛了,痛的哭了,便是才女那时那地的心境吧?
有人会用道德去绑架她,但是,人的思想,又怎能被轻松的捆绑?灵魂能做到同频共振的,又有几人呢?
02.喜欢可以舍得,但爱一定舍不得。
喜欢就像浅浅爱,而爱就像深深喜欢 。二者有渐进和互为转化的味道。
喜欢是“舍得”:因为投入尚浅,所以在面临选择时,可以相对轻松地放手或割舍。它更像一种欣赏,可以保持距离。
爱是“舍不得”:因为投入了全部的自己,所以哪怕是一个微小的离别、一次短暂的争执,都会感到不舍和煎熬。你舍不得让他难过,舍不得他离开你的视线。而他也舍不得离开你,哪怕远赴千山万水,只为看你一眼,只为听你一次精彩的演讲。
03. 喜欢是棋逢对手,爱却是甘拜下风!
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爱与被爱,其实,也是在说,人这一生,都在为找寻那个相似的,更懂自己的人,而奔波游走。
当你表达出某种思想和观点,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真正触摸到你灵魂的精髓,从而与你产生深深的共鸣,而这便是高山遇知音的境界。
你琴弹的再好,无人懂你的音律,是不是琴声会觉得黯然失色呢?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故事, 更像是一场“喜欢”的极致——浪漫、心动、棋逢对手的诗意碰撞。
而她最终选择与梁思成携手一生,共同走过战乱与贫病,这背后正是“爱”的体现—— 是那份舍不得离开的相依为命,是为了共同理想甘拜下风的彼此成就。
而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的守护, 或许正是另一种形式的“甘拜下风”,是爱到深处的克制与不舍。
林徽因用最贴切的语言,描写着喜欢与爱之间的自然流淌, 这是她具有真性情女子特质的表现,也是她思想具有灵动色彩的,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展现。
一个真性情的女子,必然是既感性又理性的。感性的细腻,与理性的中和,才是一个女人灵动如云彩的变幻与美丽,这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女人灵动的写照,而不是被仁义道德绑架住的皮囊。
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没有人可以接受,一开始你们起点是一样的,后来却有了明显分水岭,你能做的是学会离开一些圈子,不要暴露自己的底牌。
《暮色将尽》:你一定要永远做女人,而不是某个男人的女人。
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预设长期都是不现实的。就自然的相处,风吹哪页读哪页,人来人往任由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