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岁的王昌义是退休工人,他早年在汽修厂上班,力气活干得多,身体一直挺硬朗,可一离开岗位,人反而懒了。每天要么坐在楼下和老伙计们打牌,要么窝在家里看电视,从不爱出门溜达。饮食上他特别偏爱荤菜,顿顿离不开红烧肉、卤肥肠,炒菜还得放双倍油才觉得香。平时总爱囤着油炸花生米、咸蛋黄饼干当零嘴,下午打牌时边打边吃,还喜欢配着高糖分的瓶装甜饮料喝。儿女劝他吃得清淡点,他全当耳旁风,觉得退休就该享口福,长期这些习惯,慢慢给身体埋下了隐患。
![]()
2017年11月23日晚饭后,王昌义端着碗剩汤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顺手抓着花生米吃。正看得起劲,他忽然觉得额头有点发紧,脑袋里像被什么闷住了,反应变得迟钝,眼睛盯着屏幕却对不上焦。他的额角一点点冒汗,小臂也跟着发沉,抬手擦汗都比平时慢半拍。他以为是刚吃太油腻,换了个坐姿想缓缓,但越坐越不舒服,胸口隐隐发闷,呼吸短促,像是气没上来,整个人都有点恍惚,连换频道都按错两次,妻子看他脸色不对,问一句话他愣了好几秒才反应。妻子推了推他,他才回过神,只是笑着摆手,说今天困得早,便早早上床睡觉了。
12月10日,王昌义端着一盘零食坐进牌桌。刚打了两圈,一阵突兀的眩意从后脑勺往前涌,他整个人像被抽空了力气,额上立刻沁出汗。他下意识扶住桌沿,手却不太稳,抓着牌的手指也有点发抖,甚至有些拿不住。他试着眨了几次眼想让视线清楚,可眼前越发模糊,像光一下刺进来,头皮从后往前麻了一片。旁边的人叫他,他转头慢了一拍,想抬头接话却发现嘴巴张开得慢,说出来的声音软得不像自己的。接着他胸口跟着闷起来,呼吸浅而急,脸色肉眼可见地白,整个人像坐不住似的往后仰了一下。
不到半分钟,王昌义已经完全撑不住。那股眩晕像压着他整个人,脑子里嗡得直响,他想站起来缓一缓,腿刚一用力就软了,眼前骤然一黑,呼吸急得像被卡住。他整个人在椅子上摇了一下,下一秒整个人失了力,脖子猛地向前栽,身体完全跟不上反应,整个人直接从小板凳上向侧边倒下去,地面传来沉闷的一声。他脸色惨白,嘴唇发青,呼吸乱得像漏气,一只手还在不规则地抽动。同桌的人被吓得站起来,连喊他名字都听不见回应。王昌义胸口起伏乱得不成节奏,只剩下一丝模糊的喘息。同伴急得赶紧冲出去喊人,让家属立刻送他去医院。
![]()
送到医院后,王昌义的急诊抽血结果很快出来。血脂谱提示总胆固醇升至7.4mmol/L,甘油三酯高达4.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达到4.6mmol/L,均明显超出正常范围。血浆呈乳糜样浑浊,采血管放置后上层甚至出现白色脂质层。血液黏滞度检测数值偏高,血流速度减慢。心电图虽未出现急性心梗改变,但提示窦性心动过速,T波轻度异常;血压在急诊测得为164/98mmHg,伴轻度心肌酶升高。医生为他做了颅脑CT,排除急性脑卒中后,又注意到血氧饱和度略低、末梢循环反应差,与高脂血引起的血液黏稠变化相符。结合他的饮食习惯、症状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最终诊断为严重高脂血症并发短暂性脑部供血不足。
医生看了所有结果,语气带着不容忽视的严肃:“你现在的情况,就是血脂高得离谱,血液变得太黏,流动慢,脑子一时供不上血,就会出现刚才那种头晕、眼前发黑、手抖没力的情况。”他指了指化验单继续说,“你这些年天天吃肥肉、油炸花生、甜饮料,几乎不运动,血管壁早就被油脂包得越来越厚。脂肪越积越多,血流速度越慢,大脑和心脏最先受影响。如果再不管控,下一次就不一定只是短暂供血不足了。血脂这么高,很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引发脑梗、心梗,轻的是半身不遂,重的可能当场丧命。”
王昌义听完,整个人都有些慌了,声音发紧地问医生怎么办。医生语气放缓了一些:“现在必须马上改,不能再拖了。第一件事就是控住嘴,肥肉、卤味、油炸花生、甜饮料这些都得停,炒菜少油,能蒸就别炸,能炖就别红烧。晚饭不能吃太撑,盐也要减少,不然血压和血脂一起升,只会更危险。”医生又强调,“你这种情况最怕久坐,必须每天动一动,哪怕是绕小区慢走二十分钟,也比坐一整天强。”说到这里,他举了举手里的处方,“药要按时吃,血脂必须被压下来。只要能坚持,症状会慢慢好转。”
![]()
王昌义从医院回去那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茶几上的咸蛋黄饼干和油炸花生米都塞进柜子里,不敢再看一眼。儿女听说他病了赶紧上门,他嘴硬说没事,但晚饭还是老老实实照着医生说的来,只敢吃蒸鱼、豆腐、青菜,油少得连锅都不怎么亮了。他一开始吃得直皱眉,却又不敢抱怨,早上起来,他按时吃降脂药,再端一杯温水慢慢喝完。晚上打牌的老伙计喊他出去,他也只是摆摆手,说医生让他每天走走路,他便穿着拖鞋在小区里慢慢转,腰和腿都不太灵活,走几分钟就喘,他却咬咬牙坚持。家人让他早点睡,他也不再看电视到半夜,九点多就关灯躺下。虽然这些改变让他很不自在,但想到前几天的头晕心悸,他也被吓住了,只能一步一步地照着做。
偶然一次,王昌义下楼扔垃圾,正好碰见多年没联系的老朋友老郭。老郭一见他瘦了点、精神也不一样了,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说听说你现在开始保养身体了,怎么不跟我一起去游泳?王昌义愣了一下,脑子里闪过年轻时在河里扑腾的那些日子,跟老郭一游就是大半个下午的那种痛快劲儿。老郭说他退休后重新拾起游泳,每天去附近的室内泳池游上四五百米,不光心情好了,血压也稳了不少,脸上那股老年人的倦劲都没了。王昌义听着心里有点痒,想起医生也说适当运动对血脂好,就点了点头。老郭立刻笑得像年轻了十岁,说你跟我坚持一个月,保证比走路强。王昌义被他说得心里也有了劲头。
王昌义跟着老郭去游泳的第一天几乎没撑到五分钟,手脚发沉、气憋得慌,上岸时腿都抖得厉害。他本想放弃,可看到老郭轻松地一口气游了好几趟,心里那股不服气又被撩了出来。一个月下来,他明显觉得人轻快了,早上起床不那么沉,晚上睡觉也踏实了,再也没有胸口闷得喘不上气的感觉。再去复查时,他拿着报告单心里直发亮,总胆固醇从6.8mmol/L降到5.4mmol/L,甘油三酯从2.6mmol/L掉到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也稳定到3.1mmol/L。医生看了都点头,说继续坚持肯定还能再好一些。听到这里,他心里一下子稳了,像找到了可依靠的方向。此后,游泳成了他的日常。时间一晃五年过去,王昌义的生活平静如水……
![]()
2022年9月16日傍晚,王昌义像往常一样换好泳裤,先在浅水区活动了几下肩膀,准备入水。但刚游出十几米,他感觉胸口忽然有点发紧,像被堵住一样。他停下来扶着池边,脸色慢慢变得凝重,呼吸比平时急了一点。他试着换口气继续游,却游不到两下胸口突然像被压了块石头,憋得他不得不再次停下。他抬手按住胸前,眉头收得很紧,整个人透着一种不对劲的虚浮感。他以为是今天太累,先上岸歇了一会儿,可喘气的频率怎么都降不下来,心口鼓动得躁乱,脸上也开始泛出一层不正常的灰白。他坐在池边,心里隐隐出现一丝不安。
休息了十几分钟后,老郭问他要不要走一趟浅水慢游,他硬撑着点头,想着缓一缓就能过去。刚下水没几步,他的呼吸一下子乱了,喉咙发紧,吸进去的气不够用,胸腔像被水灌满一样沉。他的手在水里划动时明显有些抖,动作变得缓慢。他试着站起身,却因为胸口突然一抽样的疼,身体僵了一下,脸顿时白得吓人。水面贴着他的腹部,他连直腰都费劲,呼吸越发急促,像每一口气都要从喉咙里硬挤出来。他的嘴唇开始发紫,额头冒出细汗,整个人看起来像被抽掉了力。老郭察觉不对,赶紧靠近他,可王昌义连招呼都没力气回,只是艰难睁着眼,喉咙里发出短促、沙哑的喘息。
症状在短短一分钟内急转直下。老郭刚抓住他准备往池边走,王昌义的胸口突然猛地一紧,那种窒闷感瞬间冲上头,让他眼前发黑。他想抬手,可手臂软得像托不住自己,紧接着膝盖一松,整个人往水底倾倒。老郭眼疾手快把他扶住,可他已经说不出话,呼吸急得像在溺水,嘴唇完全发紫,额角冷汗直落。他的眼神开始涣散,像努力想看清什么,却怎么都聚不住焦点。下一秒,他的头猛地往后仰,整个人瘫软下去,失去意识,半个身子滑进水里。周围人立刻大喊救生员,老郭抱着他往池外拖,整个泳池瞬间乱作一团,工作人员迅速打了急救电话。
![]()
急诊送达后,医护立即为王昌义完善检查。抽血化验显示BNP升至986pg/mL,远高于正常范围,提示心肌受压显著;肌钙蛋白T轻度升高到0.046ng/mL,反映急性心肌损伤;动脉血气分析示氧分压下降到62mmHg,伴轻度代谢性酸中毒。胸片提示肺纹理显著增粗、双下肺可见片状模糊影,符合急性肺淤血表现;急诊心脏超声则显示左室射血分数仅剩下32%,心尖部收缩明显减弱,二尖瓣少量反流,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增大至65mm,心肌整体收缩力下降。监护仪上记录的连续心率在135次/分左右,高度提示心脏正处在过度代偿状态。综合所有检查,医生最终给出了明确诊断:急性左心衰竭发作并伴肺水肿。
急诊团队立刻展开抢救,先为王昌义高流量吸氧减轻呼吸负担,同时静脉推注利尿药以迅速减轻肺部淤血。监护仪上的血压却仍在不断下滑,医生随即给予升压药维持灌注,并在心电监测下小心调整剂量。短时间内他的血氧从84%跌到78%,呼吸声夹着明显的湿啰音,胸腔起伏越来越浅。医生一边准备无创通气,一边让护士快速建立第二条静脉通路,连夜抽血复查电解质和血气。就在面罩戴好的瞬间,他的心率突降,监护仪开始急促报警,心电波形混乱成细碎的抖动。医护立即实施胸外按压并给予电击,但反应依旧微弱。连续抢救二十多分钟后,心电图仍呈直线,最终医生只能沉声宣布抢救无效。
王昌义被推进太平间后,老伴一下子瘫坐在走廊冷冰冰的长椅上,她的眼眶红得吓人,声音发颤却压不住情绪,几乎是在哭喊出声:“他不是只是有点喘不上气吗?怎么人就没了?!他前段时间还好好的啊,复查都正常,他每天游泳、吃得清淡、药也不落……你们告诉我,他这样都不行,那我们还能怎么活?”儿子也红着眼,憋了半天终于忍不住,声音嘶哑:“医生,他都六十多了,我们也知道身体不比从前,可他这些年一直在努力改,血脂都降下来了,人还越活越精神……你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做的那些努力全是白做的吗?!”
![]()
医生原以为王昌义会突然恶化,多半是因为没按时吃药或又恢复了过去那些大油大盐的习惯,可家属的回答让他完全愣住。老伴哽咽着说,王昌义从确诊那天起就把生活全改了:每天按时吃降脂药一次不落,做菜只放半勺油,咸味全靠量勺控制,再也不碰花生米和甜饮料;每天在小区慢走,后来朋友带他去游泳,他坚持得比谁都勤;晚上只吃到七分饱,从不暴食。医生越听越沉,意识到这不是一个敷衍的患者,而是依从性极高、每一步都做到位的人。他只能低声感叹,这样的生活管理几乎挑不出任何问题。
医生越想越不对劲,带着病例回到办公室,又把王昌义这五年来所有的诊疗记录调了出来,数据非常平稳,总胆固醇从最初的6.8mmol/L降到4.3mmol/L后一直稳定在4.1~4.5之间,甘油三酯也稳稳控制在1.2上下;心超提示射血分数多年保持在正常范围,没有结构性恶化迹象;血压记录更是规律得几乎挑不出波动,每年体检的肝肾功能都正常,没有任何提示药物副作用或心脏负担加重的信号。所有指标都显示他的病情是稳着的、可控的,没有隐患、没有漏诊、也没有警告信号。按理说,王昌义不该突然走到心衰失代偿这一步,可现实偏偏在这一点上全然说不通。医生心里第一次升起一种强烈的不安:真正的原因,似乎仍被藏在某个他们没想到的角落里。
医生越看越觉得不对劲,第二天清晨,他把病例整理成疑难个案材料,直接上报给医院。不到一小时,院领导拍板召开多学科会诊。心内科、急诊、影像科、内分泌科、老年病科、重症医学科等专家陆续到场。
第一位发言的是心内科负责人,他眉头紧皱:“从化验数据来看,他的脂质控制非常理想。射血分数始终在正常范围内,看不出心脏结构有显著的进展性改变。”影像科专家接过话:“心脏CT、胸片、心超都反复看了,没有所谓隐匿的心肌损伤,也没有慢性缺血导致的结构恶化。”
内分泌科专家补充:“他有高血脂病史,但血糖正常,胰岛素抵抗也不明显,没有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基础。单靠脂代谢异常,不足以在五年内造成突然崩塌。”
老年病科专家沉吟:“从生活史看,他戒掉坏习惯以后非常配合。饮食、作息、运动都严格遵照医嘱。高龄相关的心功能退化也不至于这么快,更不至于毫无预兆。”
医生抬头:“有没有可能是药物相关?”临床药学专家摇头:“他长期服用的是常规降脂药,剂量稳定,没有和其他药物联用,没有肝肾损伤迹象,药物蓄积导致心衰的说法站不住脚。”
另一个声音响起:“那会不会是隐匿感染引起的急性心肌炎?”感染科翻开资料:“术前术后、急诊入院、抢救前抽血全部查过。白细胞在正常范围,CRP和降钙素原也低,没有感染指标。”
空气变得越来越沉。有人轻声说:“难道真的是我们遗漏了什么?”
![]()
突然,坐在角落的一位老专家翻到生活问诊那一页,眉头微微一动。他往前倾了倾身体,指着屏幕上不起眼的一行字,开口:“你们注意到这里了吗?这点……是不是没人追问过?”
心内科负责人凑近一看:“这个细节……不太可 能吧?”老专家的语气坚定:“恰恰是因为看似不可能,所以才容易被忽略。我们现在排除了所有常见诱因,剩下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重新审视。”
感染科忽然明白过来:“你的意思是……这个行为本身不会直接导致心衰,但在他的基础上,足以触发失代偿?”
老专家缓缓点头:“正是这样。它不是罪魁祸首,却是最后的那根稻草。”他补充道:“这是一个极易被忽视,但又很典型的病例。王昌义的治疗路径堪称规范典范,按时服药,坚持 游泳,饮食作息都挑不出毛病,连定期复查都一丝不苟。但正是这份看似完美的背后,还隐藏着3个看似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生活细节,它们就像慢性毒素,日积月累,最终引发了致命的心衰!而这类隐性风险,才是最致命、也最难防范的地方……”
王昌义在调整生活后把红烧肉、甜饮料都戒掉了,但他忽略了一个看似无害的小习惯:每天喝的清淡粥里依然加着大量咸菜。他觉得一点咸菜不算什么,可这些腌制品含钠极高,会让体内水分滞留,使血容量上升,迫使心脏在不知不觉中负担加重。老年人的肾脏调节能力下降,更难排出多余的钠和水分,时间一久,心室壁逐渐变厚、变硬,心脏的泵血效率降低。很多稳定期的老年患者就是在这种“看不见的压力”累积下出现心衰恶化。王昌义以为自己饮食已经很清淡,却不知道每天那一小碟咸菜正悄悄改变他的体液平衡,成为诱发恶化的重要隐患。
王昌义喜欢晚上洗热水澡,这是他多年习惯,调整生活后也坚持着。他没有意识到,每次洗完澡都会让外周血管迅速扩张,使血液大量流向体表。年轻人能快速调节,但老年人心脏的反应能力下降,容易出现短时间的心动过速或血压波动。尤其是他游泳回来身体疲劳、心率本就偏高,再接着洗热水澡,心脏等于在短时间内承受两次负荷冲击。如果当时又没有充分休息,这种循环变化可能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使心脏在夜间进入不稳定状态。这样的细节往往被患者忽视,却是心衰突然恶化的常见诱因之一。王昌义一直觉得热水澡可以放松,却不知道这份放松背后隐藏的负担。
王昌义坚持游泳后身体变好了,但他忽略了运动后的疲劳并不是单纯的“累”,而是老年心脏代偿能力的信号。他有时候游得太久,超过了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却只当成锻炼得“过瘾”。老年人过度运动后,心肌会出现微小损伤,心脏在高负荷状态下运行时间太久,会让左心室短暂性扩大,心脏收缩力下降。正常情况下,这些变化在充分休息后会恢复,但如果疲劳叠加、休息不足,就会使心功能一步步走向失衡。王昌义没有监测心率,也不知道自己在运动后已经多次出现轻微胸闷和气短,这些症状未被警觉,累积到某个临界点,就可能让心脏突然无法维持泵血,从而发生那次致命的心衰发作。
(《62岁大哥心衰走了,生前坚持游泳5年,医生:游泳时这3个坏习惯,他始终没注意》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